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从不为描写景物而描写景物 ,他的小说的自然景物描写一方面符合自然真实的原则 ,鲜明地体现出作家的情感色彩 ,另一方面具有坚实的社会人生内容 ,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协调 ,同时 ,其自然景物也蕴积着很浓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叙事、写人、抒情一样,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是,有些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不是平平淡淡,毫无特色,就是可有可无,沦为点缀,这不仅无助于作品的情节发展,甚至会大大削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曾提出“体物为妙,功在密附”的要求,其意是描写景物,要想极尽其妙,功夫在于“密附”,即以贴切的语言,如实地显示景物的特点,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4.
景物描写是小说创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技巧,也是鲁迅非常重视的一种表现手法,鲁迅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追求简约与丰富的统一,追求融情语于景语的诗性意境,凸显象征色彩,蕴含着反讽意味,具有极高的典范性。  相似文献   

5.
周锡泽 《学语文》2002,(2):16-16
鲁迅小说《故乡》是一篇极富描写和抒情艺术的小说,可以说它是一篇融描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优美的散文式的小说。其中关于人物描写大家分析得比较详尽透彻了,但关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目,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和“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两处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和它们所深含着的意蕴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就这两个问题作一点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6.
鲁迅关于农民题材小说在刻画主人公精神世界极具深刻性:如《故乡》中的闰土、《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风波》中的村人们,都在封建制度的摧残下变得麻木愚昧以至于呆滞;同时,还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7.
吴竹兰 《辅导员》2009,(20):40-40
众所周知,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在小说中,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栩栩如生;在小说中,陡峭的悬崖,怒吼的狂风,汹涌的波涛,惊心动魄;在小说中,清澈的小溪,娇艳的鲜花,蔚蓝的天空,赏心悦目。作者如此浓墨重彩地描山水、绘花鸟,究竟为哪般呢?  相似文献   

8.
古典小说往往比较重视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刻画,而较少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鲁迅先生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继续使用传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也更多地去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揭示人物当前的一种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9.
细节描写 ,尽管不是构成作品的主干 ,而只是参天大树上的一枝一叶 ,但它却可以使人物性格更为丰满 ,使主题更为深刻。它所产生的艺术分量 ,往往会起到小小秤砣压千斤的作用。鲁迅小说非常善于通过各方面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并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本文分别从语言、外貌、心理、环境和动作等几方面分析、探讨了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0.
选人中学课本中的鲁迅先生作品,都是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名篇。其塑造人物的艺术高度,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抨击丑恶现实的力度,无一不让我们惊叹不已。其变幻无穷、点石成金的语言文字更让我们玩味不已。下面就鲁迅作品中状写景物的文字作一简单赏析,共同领略其光彩夺目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武功描写是武侠小说的标识,对提升武侠小说的品质,深化武侠小说的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金庸小说的武功描写十分好看、耐看,具有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实理想,又能探求人生的哲理以及历史、社会的底蕴,同时还能衬托人物的性格特征,彰显作品的主题意蕴,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的对比艺术孕育于时代的矛盾、个人的经历,是他独特思维方式的外化。它突出表现在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塑造、作品的结构等方面。对比形成鲁迅小说凝炼含蓄、悲喜交融的风格及其作品的系统性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历史的发展 ,我们对郁达夫作品中的性爱描写要进行再认识。首先 ,人们对一些性行为的态度变化应该影响到对郁达夫作品中某些性爱描写的认识。其次 ,我们把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与他本人的散文、日记等联系起来考察 ,又可以发现其小说中的有些描写实际上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最后 ,再把郁达夫的作品放到性爱文学作品的历史长河中看 ,可以看到郁达夫虽然在具体表述上有时显得难以把持 ,但仍在展示生命的内蕴上提供了丰富的景观 ,寄寓着创作主体对人类生命内在的某种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4.
受西方19世纪末颓废主义思潮的影响,颓废的心理情绪较广泛地存在于“五四”文学之中。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颓废”的差异。“五四”时期的颓废情绪不是西方颓废情绪的简单翻版,而是深深地带有本土文化心理特点,其在“五四”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态为:哀怨与飘零,苦闷与忧郁,孤独与绝望。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小说创作中大量使用了反讽手法,目的是要揭出国民的病苦,震惊国人的灵魂。鲁迅的反讽艺术包括反讽结构的运用,两种相反的语调形成反讽,以传神的细节对比进行反讽,在精练的环境描写中来反讽等。  相似文献   

16.
寻根小说的创作摆脱外在各种政治、历史、社会意识包袱的羁缚,开始了"回到文学自身"的本真实践,然而其创作中的大量景象描写却呈现了"神秘"化铺染的图貌,就其文化品质而言,这种不成熟的"神秘"写作技法主要涵含了"非理性"化回潮、媚俗化倾向、平面化堕落以及奇诞化追尚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中 ,“我”的大量出现是其形式的重要表征 ,换句话说 ,“我”作为叙述者成为鲁迅小说中一种非常重要而常见的叙事视角。“我”不仅具有形式的功能 ,即往往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叙述故事 ;而且“我”把小说作者鲁迅的价值观念、情感世界以读者更能够接受的形式带到小说的叙述中去。因此叙述者“我”的创造性的运用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带有鲁迅鲜明的主体特征的高度理性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论才子佳人小说的心理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子佳人小说中大量而直接的心理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从根本上说,它是明中叶以来高扬人的情感、个性、价值的社会思潮在文学创作上的一种反映,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才子佳人小说的心理描写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生动真实,细腻入微;动静结合,具有立体感;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才子佳人小说把人物内心世界作为自己重要的表现对象,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它对《红楼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9.
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情欲描写置于社会历史、文化思想演进的链条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围绕着内容上情与欲的处理、形式上雅与俗的转化,其衍演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至唐,基本反映了人的生物生理本能,情与欲大体和谐,情欲描写由俗到雅;宋元至明末,情与欲分裂,欲的张扬,情的屏弃,情欲描写由雅到俗;清初至近代,情与欲分裂,欲的压抑,理的强调,情欲描写由俗到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