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唐书》没有为令狐梅立传,但据《令狐梅墓志铭》所载,结合有关文献可知,令狐梅是一个颇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劝阻李德裕接受吐蕃悉怛谋的投降,看清了唐王朝内部朋党之争的存在,李德裕的主张难以实现。他通过李德裕劝阻武宗对政敌进行报复,对缓和政治矛盾也有积极意义。在对泽潞用兵的问题上,他积极提出建议,推荐人才,致使最后得预期的效果,这些事实说明,李德裕的所作作为都与令狐梅的主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大家紧盯着教室门,都想最先一个看到新任的语文老师。忽然有一位瘦瘦的年轻人轻轻地“飞”进了教室,直到他站定在讲台旁,我们才看清了这位“飞”进教室的男老师。他姓唐,好像生来就和“小”有缘似的,小脸、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小耳朵,就连个子也  相似文献   

3.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异《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4.
对于杜甫《石壕吏》中的老妇形象和作者思想的理解和分析,历来有着分歧,并一直继续到今天。比如,有一本一九七八年出版的关于《石壕吏》的教学资料上这样写着:“由于他(指杜甫)不可能看到人民悲惨生活的社会根源,不可能认识‘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统治集团昏庸腐朽酿成的战祸,  相似文献   

5.
<正>杜牧所处的时代正值晚唐,国势日蹙、政局日下,他看到当时统治势力的弱化,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朽,也看到藩镇的拥兵自重、百姓的民不聊生,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文人,他不能不为唐王朝的前景感觉到忧患,便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泊秦淮》,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一、《泊秦淮》的内涵解读《泊秦淮》一诗总共四句,可谓短小精炼,第一句  相似文献   

6.
《过秦论》的气势来源于贾谊对秦王朝灭亡原因的深刻理解和作者积极用世的雄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应理解为“由于不施仁义.秦由攻势转为守势”。  相似文献   

7.
《南方周末》2009年10月1日A2版"新中国六十周年特刊·资治通鉴"中,刊发了十年砍柴先生的大作《平治之世,不测之忧》,该文梳理了唐王朝前60年间的政治得失,文中写道:  相似文献   

8.
拿破仑三世的“民族原则”外交及评价孙守春张旭东拿破仑三世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在他统治法兰西的三十多年间,一直以“民族原则”为旗号,致力于法兰西民族的复兴事业,对此,很多学者都以批评的眼光注视着他,只看到了他的“扩张”和“野心”,而很少有人看到他在调...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石壕吏》和白居易的《卖炭翁》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唐时期唐王朝政治腐败的名诗。《石壕吏》是反映唐肃宗乾元年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悍吏捉人的不满和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卖炭翁》则是揭露了唐皇室“宫市”扰民害民的罪恶,表明诗人同情人民的疾苦,不满“宫市”这一弊政。两诗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编的《小学历史参考》中对黄巢《咏菊诗》“冲天香阵透长安”一句的解释是“一阵阵的香气穿过长安城冲上了天空。”这样的解释似乎不妥:第一,没有正确地解释这句的意思。这句中的“冲天”是用来修饰“香”的;应该是“冲天的香气穿过长安城”。第二,没有正确地揭示黄巢的思想。黄巢《咏菊诗》中的“冲天”,隐含着坚决打倒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叛逆思想。他的这种思想非常坚定地表现在他一生的起义实践中:他称为“冲天”  相似文献   

11.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与尤袤、陆游、范成大齐名,世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一.他一共写过二万多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在南宋中期诗坛上有着重要影响.宋姜特立曾誉之曰:“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梅山续编》卷一《谢杨诚斋惠长句》);周必大说他“执诗坛之牛耳.”  相似文献   

12.
一、导语设计 在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还乡梦〉自序》中,学过了两个成语:“焚书坑儒”和“指鹿为马”。这两个成语反映了发生于秦王朝两代皇帝在位时的两个历史事件。秦王赢政统一天下以后,自称始皇帝,妄图“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然而,仅仅传到二世,只存在了15年的秦王朝就垮台了。900名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在陈胜、吴广领导下,用被统治阶级视为贫贱的手,折木为兵,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结束了“焚书坑儒”和“指鹿为马”的残暴时代。这次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其经过如何?起义以后发展的形势怎样?在我们学习了《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后,就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唐诗在经历了盛唐和中唐的两个发展高潮后已渐渐失去了原先恢宏博大的气势。而崛起于晚唐前期诗坛的李商隐,却以他独特的风格,特殊的艺术魅力,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为唐诗展拓出新境界。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奚谷)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一生经历了唐的三代皇朝,仅活45岁。李商隐所处时代,正是唐王朝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与深化中走向没落的时代,唐王朝气数将尽,政治黑暗,皇帝昏庸,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分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可奈何花落去”他的这些著名诗句正象征性地显示了唐王朝无可挽回的没落趋势和悲剧结局。在李商隐逝世后十多年唐王朝终于在黄巢、王仙芝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相似文献   

14.
杨明照先生被誉为“龙学泰斗”,他的《文心雕龙》“校注四书”在“龙学”界享有盛誉。杨明照对《文心雕龙》的文字校勘较早地运用了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其中与唐写本相涉篇目多据以迻校,复奠以按断。他在对自身“校注”系列的不断增补和修订中,对唐写本的运用也愈加充分,创获颇多,在“龙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潘重规、林其锬等人都在各自对唐写本进行整理的全校本中多次援用杨校,杨明照在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校勘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16.
读《庄子》,我们会感觉到,庄子对“人间世”的观察是那么细致,那么入木三分,他要求挣脱“圣人给人们加上的枷锁的心情是那么迫切”。林希逸评论庄子,“其见道精,其愤世甚”。正因其“见道精”,“愤世甚”,其散文的美感个性特征不仅使我们看到一个浪漫主义者浮想联翩和夸张奇特的情调;还使我们看到一个现实主义者的观察犀利的慧眼。在《庄子》里,一种现实主义精神贯注于浪漫主义方法之中,以浪漫主义的形式,表达了现实人生的主题。 横亘在庄子眼前的,是一个充满危机与恶浊的“人间世”。由于深深憎恶那一个“人间世”,他对现实中形形色色的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答与讽刺。在《人间世》中,庄子把笔伸向夏商时代,记载了“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的历史事实;更揭露、鞭挞了当代的暴君:“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  相似文献   

17.
从文章的题目看,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应是为送董邵南游河北作的送别赠序,但细思之,又有不同情味。其一,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韩愈坚决主张削藩平镇,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因而在他看来,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必须鸣鼓而攻之。其二,韩愈为了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很希望朝廷能够招揽人才,但在这一点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所以他在许多诗文中,都替自己与他人抒发过怀才不遇的感慨。他有一篇《嗟哉董生行》的诗,也是为董邵南写的,诗中小序有这样的语句:“县人董生邵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  相似文献   

18.
“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诺曼王朝征服英国后的第40位君主。英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这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不合乎逻辑的现象。伊丽莎白二世居于体制的顶峰。”就理论意义而言,她是一切“权力的源泉”,但实际上,伊丽莎白二世只是个“政治花瓶”,没有什么真正的权力。英国也曾经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国王掌握着军政大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那么,英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如何演变成君主立宪政体的呢?读了郝承敦先生的力作《白金汉宫300年内幕》(以下简称《内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出…  相似文献   

19.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是我国唐王朝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他“博学,工辞章。……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中国名人大辞典》),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和革新家。他既继承了魏晋以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成就,又吸收了其他各书法家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创了我国书法艺术一崭新的书体,  相似文献   

20.
“出师一表真名世”,这是诗人陆游对诸葛亮《出师表》的赞扬。其实诸葛亮写此表时,何尝想到“名世”。《出师表》的名于世,应该是后来的事。在诸葛亮自己,当时他心目中的读者只有一人.就是他的少主划禅。从这个特定的语境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何以一篇“出师”之“表”,对出师本身只用了很少的几句话匆匆提及.却用很多的篇幅对这位少主谆谆教诲.又用不少篇幅诉说自己受先帝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的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