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4-19岁教育在英国教育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其在发展过程中曾面临着利益主体间需求冲突的困扰:学生渴望摆脱各方约束以求独立和自主,政府希望通过各项教育改革使不同能力和性向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高校则极力维护精英式的中等教育传统,对中等教育所进行的改革经常持反对的态度等.面对这些矛盾和冲突,英国政府采取了改革课程、发展职业教育等改革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经验对于我国推进高中教育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分流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分流主体依其拥有的资源量、分流中的权力及地位可分为高位主体、中位主体和低位主体三类利益主体,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实现其利益的方式选择,从而形成了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的利益关系,由于需要协调矛盾,他们结成了三类利益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与生态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理论是现代生态学和现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主体问的相互交往关系,是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对象主体)间的对话、交往,是对自我与他人的认同,是主体间的共在。按照这种理论,在生态高等教育中,教育活动就是教师、学生、对象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主体间性理论揭示了高等教育的本质,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范式和方法论,使高等教育教学进入了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利益主体多元化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政府、培养单位和大学生三者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构建适应评估主体多元化的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5.
职业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冲突的特点表现为双重性、动态性、适度性、对立统一性、相关性、多元性。为了有效管理冲突,应建立冲突客观理念、预防为主理念、第三方理念、合作双赢理念。职业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建立互信互动机制、待遇增长机制、决策分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全面服务机制、期待适度机制、沟通疏导机制、自我调控机制、合理用人机制、文化熏染机制、合理宣泄机制、保障约束机制来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6.
人际冲突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互动行为,在人类全部的社会活动中随处可见。教师的人际冲突也是存在于中小学的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变化,教育资源正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参与,名校民校优势互补,国有民办性质的中小学应运而生。这类学校办学机制相对灵活,教师构成相对复杂,利益分配差异明显。由于教师之间的编制性质不同,教师沟通中可能存在的障碍,教师原有学校化的差异,教师之间利益的区别,教师的个性、行为方式迥异,等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师人际冲突的发生。同时,由于每个教师对人际冲突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个人性格、社交技能、行为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策略:市场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轨,我国高等教育也要相应地采取市场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策略。文章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说明了市场调节高等教育质量的机制,指出我国当前应进一步造成文凭事实上的不等价、培养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消费者观念、扩大学生升学与转学的自由度等,以此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策略向市场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赖思平 《成人教育》2012,32(9):57-59
在学校与教师的人际管理关系中,双方由于管理机制、社会环境、个体因素等原因而产生制度管理、能力水平、角色形象、价值取向等期望值相左,从而引发种种隐蔽性冲突。有效化解这些冲突,调和人际关系,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开放教育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开放大学组建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9.
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中世纪算起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高等教育思想经历了许多选择与冲突,这些选择与冲突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但其背后起统合与支配作用的教育价值观是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诸种选择与冲突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在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中寻找到自身的归宿,可以说,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是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种价值理念。然而从个性平等上看,离开现实社会去追求这种不理性的平等,势必会产生一种冲突,即教育发展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产品供求发生于教育过程的起点,其实质是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给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高等教育产品供求经常处于不均衡状态,高等教育产品的供求失衡有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两种表现形式。纯粹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方式各有其缺陷。我国民办高校收费应当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2.
广东经济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正面临着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加入WTO以后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及新技术、设备引进等迫切问题,亟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而广东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种种矛盾与问题,需从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出发,作深刻反省,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地发展高职教育,以适应″十一五″规划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内一直存在着一个激烈的争论,即高等教育应走向市场、还是应面向市场。由于该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及发展方向,因此受到了各主管部门和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外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比较、中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条件及发展的未来目标来辨析两者的正误,以期对高等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教育服务与高等教育服务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一种消费,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一种高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的构成要素包括:供求主体、供求客体和供求关系。作为教育消费者,学生在消费高等教育服务时,目前主体权益受损。文章建议维护教育消费者权益、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敏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28):26-27
推进高等教育产业化,需政府、高校、社会各方协调努力,树立教育产业观,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投入机制,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建立教育与市场的衔接机制,并将市场经济原则引入高等教育中。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主体由于其“经济人”的属性,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供求主体利益的冲突过程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高等教育供需主体利益进行分析,以期找出高等教育供需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更有效的化解高等教育供需之间的矛盾,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末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扩招所需巨额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也由此引发了教育界、银行业和相关监管部门对高校贷款风险的关注、重视和研究.文章从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这一视角出发,运用信贷市场贷款供求理论和产权理论,对我国高校贷款供求双方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目前我国银行对高校贷款激增且数量庞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势下,很多高校提出了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办学理念。显然,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但把这种适应强调到无缝对接的高度和精确程度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而且有可能致使高等教育迷失自身应有的发展方向。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关联应体现为:高校专业设置及其招生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应准确定位,努力实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质量既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也存在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上的不足。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发挥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无法毕其功于一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受高校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高等学校应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责任者,而教师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高等学校与社会的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困难和挑战,潜心研究影响高校与社会人才供需的因素、研究当前毕业生供需矛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促进高校潜在劳动力资源向现实劳动力转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