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呢!我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认为,爱要平等,才能“打到心灵深处”;爱要真挚.才能抚平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爱的诠释     
惟有爱,让我们的心灵花园花团锦簇,馨香永远。[小引]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丽的人间”,人间万象爱亦无限。《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露丝至死不渝的爱情,使人泪渝蔺面;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受州门剑印的德兰修女用一生去爱每-个人。有人说过:真正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德兰修女从不向媒体宣传自己,可她的爱却撒满了一生走过的每一条路。  相似文献   

3.
心灵相逢     
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师生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着高山呼唤“我尊重你”,对方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对方的回音也是“我理解你”;你喊“我恨你”.对方的回音绝不是“我爱体”。几年来.我一直以“做人要有爱的情感”进行自我教育。因为爱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必须从情感入手,全心全意地爱自己的学生。爱,具有无形的力量,是通向儿童心灵的桥梁。罗素曾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热爱学生,是一个人民教师起码的、必须的素质。如果一个教育者不爱自己教育的对象,师生间没有感情,没有信任,没有心灵的交流,是很难想象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的。在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就是依靠。“爱”转化了暂时后进的学生,促进优生更优,形成一个又一个优秀班集体,送走一批又一批毕业生的。  相似文献   

5.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  相似文献   

6.
是爱让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是爱让我走上了班主任这个岗位;是爱让我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一天天走进学生的心灵。爱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爱让我在工作中变得聪慧,让我感受到工作的艺术魅力:爱让我充分地享受着工作中的乐趣——“互爱”的幸福。班主任的工作是复杂的,涉及面也比较广泛,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仅在问题学生的教育方面谈几点我个人的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7.
“我”是个天生的残疾儿。裂唇,还丑陋: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我”断定:除了家里人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有人会喜欢我。但是,她却得到了她的老师的爱。老师亲切的话语,像温暖的阳光照射到她的心里,不仅抚慰了她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而且,改变了她对人生的  相似文献   

8.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虽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救育思想不尽相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爱是教师职业生存的至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0.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就像阳光雨露,滋润着学生,哺育了学生。我一直把这些奉为自己的信条,并用行动证实着自己的信念——“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相似文献   

11.
1994年2月德国北部城市科部仑兹的一间孤儿院门口,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男婴在不停地啼哭。孤儿院的修女将他留下了,给他取名希里逊。转眼七年过去,希里逊在孤儿院里健康地成长。他心地善良,但性格却有些抑郁。天气晴朗的时候,修女们带着孩子们,穿过树林,到隔壁的青草地上散步。树林边镇子里的人们指着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说:“这些孩子都是被父母抛弃的,如果你们不听话,也把你送进孤儿院!”听了这些话,希里逊非常伤心,他忍不住问修女:“嬷嬷,我的父母为什么不要我,他们是不是不爱我?”希里逊的声音里充满了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迷惘。修女吃惊地问…  相似文献   

12.
吴晓嫣 《教师》2012,(16):10-10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那么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幼儿,尤其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呢?笔者认为,一是以平等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二是以赏识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三是以无私的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从占代孔子的“爱心,能勿劳乎?忠之,能勿海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敦育”。  相似文献   

14.
彭翠 《新课程研究》2007,(11):20-21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多年来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就是要突出一个“爱”字。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一直与班主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给予我更多接触学生的机会,从而使我更加体会到爱的含义,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魏辛存 《良师》2011,(2):16-17
我一直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一种十分美丽的情感的,这种情感没有肌肤的接触,有的只是心灵如蝴蝶般的自由飞翔。自从遇见你之后,我更加肯定了这种想法。我们不止一次地对对方说:“做一生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便是爱。在教师道路上,我一直在摸索怎样做个好老师,陶行知的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生活即教育。走进孩子的生活“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爱是相互的,所以第一步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孩子的生活。我们班上曾有个学生小卢,他在“零花钱”上从来都无顾忌,爸妈给多少就花多少。记得刚开学的时候.他一天花了十几块钱。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找到了他。在了解基本情况后.一件令我吃惊的事浮出水面——用钱买作业抄。因为小卢的学习基础比较弱,很多题都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因此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找成绩好的同学借作业抄。为了每次都能顺利得借到作业并不让老师知道,便每次都给那位同学一块钱作为交换。这样的“买卖交易”有时候一天就花去他好几块钱。小卢把寒假的压岁钱用完后便常借口买学习用品问家里要.为了更多地了解小卢的情况.我也去了解了小卢的家庭。  相似文献   

17.
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挚的情感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内心世界的火把。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只有“情通”才能“理达”,情通理达才会心悦诚服,从而达到引导、帮助、解惑、教育的目的。可见,爱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它是教育的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晚上回到家上网,我欣喜地发现,不仅艺玲把我又加进了QQ群,而且学生们都蜂拥而来,纷纷加我为QQ好友,估计是为了安慰我“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我就自己做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跟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用心灵赢得心灵。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  相似文献   

20.
爱是心灵的故乡,只有爱才能拯救爱,只有故乡才能拯救故乡。漂泊的路上。我一直执着地寻找我的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