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族小说反映的是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时期的家族生活与社会的变迁,在现实主义文学中以其庞大的结构和精美的叙述方式,确定了其文学史上光辉的地位。随着后现代的兴起,家族的观念日渐式微,现代派文学对家族小说又进行了形式上的解构,家族小说在小说家族中的叙述地位就此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2.
顾玲 《文教资料》2010,(28):14-15
本文采用热奈特的叙述学理论.以现代派的两部小说作为分析的文本.揭示现代派英关小说中叙事结构的特点。现代派小说运用时态、语式与语态将故事的时间和空间错乱,在叙事观上产生时空观上的创新与突破,实际上也是结构手段与结构形式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纳博科夫在文学创作中明显地折射出叙述虚构、自我意识以及文字游戏等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文体策略和写作范式。其英文小说《洛丽塔》和《微暗的火》便是具有元小说写作策略的经典文本。两部小说分别暴露出后现代文本的互文性策略和虚构的文本策略等文学创作机制,诠释着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写作范式及其文学创作意义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元叙述加强故事的真实性,而元小说则指涉故事的虚构性。实际上,这种区分直接将元叙述从元小说中剔除了出去,这与事实不符。因此,元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关于小说的小说,是小说自我意识的表现,既可加强小说的真实性,亦可揭示故事的虚构性;后者仅指后现代元小说,它破坏小说的美学幻象。此外,元小说和元叙述的基本功能与元语言类似,是为了保证"信息"的沟通;而元小说的独特功能则是一种审美游戏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形式探索。之后,他们显示出一些共同的流变特征:(1)转入历史题材,但叙述语感和视点仍然是"现在时";(2)从形式追求转向了对"故事"的重新寻找;(3)热衷于文化、社会生命史的题材。先锋小说的这种审美流变趋向可以概括为:作家们正在通过检验和质问人类精神质量、关爱与安抚人的心灵处境、再构与重建人性本质及其价值范式来取代对文本的建筑。  相似文献   

6.
青年作家格非曾经由于叙述的独特性而被划入到先锋作家的行列,这主要与格非的小说观念及其独特的文本呈现有关,若从外来文化资源的角度来说,则主要表现为接受博尔赫斯的影响。从两者创作之间的延伸逻辑出发,主要选择观念的认同、迷宫手法和独特的时间意识三个主要方面来探讨博尔赫斯之于格非小说的意义。至于交织其中的关于先锋小说的特质、后现代问题,格非在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纯文学立场,则同样可以视为这种延伸逻辑的使然。  相似文献   

7.
加斯是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加斯的元小说创作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模式完全背道而驰。在作品创作中,他所关注的是小说的虚构身份以及虚构的创作过程。从元小说创作的虚构本质出发,剖析加斯元小说作品,从元小说的叙述形式、文本结构及创作技巧等方面,可以探究加斯是如何以其独特的创作方法颠覆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最能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如何进行叙事技巧和话语层面上的实验.对文学文本进行着怎样的解构与建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如何渗透进先锋小说的创作先锋小说解构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文学体系,却又有着很大的建构意义,在小说面临边缘化的背景下开创了新的小说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9.
保罗·奥斯特在<神谕之夜>中采用了多种元小说叙事策略:故事套故事结构揭示了小说只是作者虚构的叙述框架,而非对外部世界的再现;真实与虚构的模糊界限质疑了现实世界的"客观性",揭示了它语言构造物的实质;零散化的叙事则使小说丧失了情节的统一性和主题的确定性,使得小说的最终意义要靠读者的创造来完成.这些策略的运用,使作者在阐明后现代小说观和世界观的同时,构造了一个结构精巧、虚实难分的迷宫.  相似文献   

10.
法国符号学家和文学理论家托多洛夫说,诗是独白,日常言语活动是对话,而小说,则是再现对话场景的独自。诗歌重在抒情,诗人们在作品里抛头露面、直抒胸臆;小说家描绘场景,自己则往往隐身于幕后,他的思想和情感暗含在场景画面之中。托多洛夫的话适用于传统小说,却不太适用于有些现代派的小说,而传统小说中也有例外。  相似文献   

11.
英国当代作家默多克有着颇为独特的小说批评观念,其丰富的小说创作吸收了以往各个时期的小说创作思想和技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默多克小说文本中的对话性形式可以视为她一些小说的突出特征。《黑王子》的外结构与内结构的巧妙设置,类似元小说的侵入式话语,叙述语式中的对话性形式充分体现了文本的对话性,这些特征使《黑王子》成为一个"众声喧哗,疑点重重"的后现代文本。  相似文献   

12.
陆杨 《文教资料》2021,(1):26-27,43
伊恩·麦克尤恩于2016年出版的小说《坚果壳》,有着后现代叙事的特征。小说是对于莎士比亚经典悲剧《哈姆雷特》的戏仿,且采用了婴儿叙述者叙述的非自然叙事。如是,则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消解了叙事沉闷,给读者带来审美的陌生化愉悦感。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19,(2):47-52
米兰·昆德拉与卡尔维诺都是后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家,两人在自觉进行小说创作实践的同时,又注重建构各自的小说诗学。两人在小说诗学观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注重在小说叙述节奏快与慢的书写中找到平衡,这与现代社会对小说的侵袭密切相关;两人在对模糊与精确的主题书写中有着明显的后现代小说的痕迹;两人在讨论小说与政治、哲学等的关系中引出了百科辞典型小说的概念,这为后来小说的书写可能提供了新的可供参考的创作规范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反生活》是菲利普·罗斯创作生涯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作品,作品在叙述手法和创作主题上都体现了改变和创新。罗斯娴熟的运用后现代实验小说的叙述技巧诠释当代世界范围内犹太人的生存处境,对当代犹太人的民族身份作出多重维度的思考。本文旨在破解小说文本的迷宫,分析小说中巧妙糅合的片段化和元小说的叙述策略,认为这种叙述的迷宫背后是罗斯对传统犹太民族身份的解构和改写。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后现代小说在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大众意识对官方话语的质疑而兴起,旨在以小说主题与现实的似是而非的关系来纠正大众被现代媒体扭曲的现实感。后现代小说的形式不是浅显的、平面化的展现,而是与小说主题息息相关的,可以用来表达意义与价值的有意味的形式。只有读者的发问与思考才能认识这种强化之后又被打散的文本深度,从而更好地参与现实。  相似文献   

16.
周克平 《莆田学院学报》2003,10(1):65-69,94
从小说的源头、兴起以及现实主义、现代派小说的发展轨迹,考察小说的本体特性;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小说,以语言的形式呈现,符号化的存在决定着小说对自身文本世界的创造与虚构,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得出了小说的本体特性是虚构,而不是写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纳博科夫创造的独特的小说写作模式及其实验主义精神诠释着小说艺术的后现代写作特征,其作品中的元小说写作模式和道路小说范式折射出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后现代转向。纳博科夫试图在"文学枯竭论"的后现代论争中超越与建构,阐释着后现代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去观照纳博科夫的小说艺术,读者不难发现其小说试图建构的是审美愉悦背后的道德力量和深刻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以来,新加坡华文小说呈现出文体多元丰富的状态,微型小说、商界小说、现代派小说、魔幻写实小说、心理小说等小说形式纷纷涌现,表现出新华小说家文体选择上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和卡尔维诺都用寓言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复杂多端的世界。卡夫卡所创作的一批现代经典寓言小说以其独特方式呈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下普通民众的困境及异化现象,而卡尔维诺则通过繁复多样、风格各异的各式寓言小说让我们体味到置身其中的现实生活原态。虽然他们分属不同的时代,一位是现代主义大师,另一位则深具后现代色彩,但他们的寓言小说却有着深切的关联。卡夫卡是卡尔维诺倍为推崇的经典作家,卡尔维诺的作品深受其影响。二者寓言小说关注的也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而又难以理解的关系,但他们在原创思想、个人风格等方面又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这些异同相间使我们对这两位伟大作家的寓言小说比较研究具有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显现出他们的作品跨越时代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20.
小说蒙太奇文体探源 ——以西西的跨媒介实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小说先锋手法之一是实验跨媒介叙述。香港先锋代表作家西西的文体创意源于对现代电影的研究。挖掘并梳理其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专栏,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由此可以分析西西在现代电影语境中形成的电影观,研究新电影技法如何激发其小说实验灵感,探究其小说蒙太奇文体特点,如何体现出后现代小说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