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化学学科研究的内涵、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化学学科发展提出了要求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针对《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说明了目前高校尤其是师范性院校开设的《化学与生活》课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化学学科研究的内涵、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化学学科发展提出了要求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针对《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说明了目前高校尤其是师范性院校开设的《化学与生活》课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当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化学学科自身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对社会的影响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中学生也只有在认识化学与世界联系的基础上才能从化学视角认识生活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如何使化学课程与实际联系,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需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激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掌握这门学科,应用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更好地为将来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永远的研究课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现行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尽量贴近生活实际,甚至喝的水、吃的饭都成了学生研究学习的对象,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本的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学习内容,使其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自收集整理素材,探究并解决化学问题,建构知识.  相似文献   

7.
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在化学领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历史。化学中诸多的理论、规律、元素化合物的发现,成千上万种化学新材料的出现都是人类不断创造的结果。化学学科中有丰富的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素材。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目标体系,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性课题。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必须而且可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述了化学污染物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化学教师应很好地利用化学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化学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悟化学与环境污染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到环保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以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价值有着鲜明的主体性,依据教育价值的个体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的三级模型,可以将化学教育价值解构为化学与生活、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思想与方法和化学与人类文明等四个模块。通过对北京市1131名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认为化学教育的最大价值体现在提升个人生活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各模块均有遗忘,化学知识模块遗忘程度最大;四大模块的学习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由此得出实现化学教育价值的路径有: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现实价值感;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化学认知体系;要揭露蕴涵于化学知识背后的思想和方法;要结合化学发展史,引领学生高位把握化学之于人类文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价值有着鲜明的主体性,依据教育价值的个体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的三级模型,可以将化学教育价值解构为化学与生活、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思想与方法和化学与人类文明等四个模块。通过对北京市1131名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认为化学教育的最大价值体现在提升个人生活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各模块均有遗忘,化学知识模块遗忘程度最大;四大模块的学习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由此得出实现化学教育价值的路径有: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现实价值感;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化学认知体系;要揭露蕴涵于化学知识背后的思想和方法;要结合化学发展史,引领学生高位把握化学之于人类文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佳 《高中数理化》2014,(18):61-61
化学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生活经历等的研究、分析和总结,最后形成的科学理论.化学理论与实验的形成源自生活,也反过来为生活、人类社会提供服务.高中化学学科的教育与学习也同样需要回归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用简单、形象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挖掘化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袁勇 《成才之路》2013,(13):96-96
自然环境恶化,环保意识的增强迫在眉睫。化学和环保教育密切相关,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有密切联系。所以,在化学教育过程中向学生传递环保意识尤为重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使学生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有一个正确认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关心自然环境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在化学教学中传递环保意识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充分利用化学教学各环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化学教育应走进生活,为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服务。然而由于我国教育体制自身的问题,中学化学教育往往以应试为目的。目前初中化学教育重书本,重做题能力、应试能力,重对化学知识的死记硬背,轻动手实验能力,轻对基本化学学科思想的掌握,轻观察、分析、解释实际化学现象与问题的能力,也不会关注化学与社会、  相似文献   

14.
食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教学资源。结合课程标准,从食品的主要成分、化学保藏、腐败变质及食品污染物四个方面,对相关素材进行了统整。化学实践中,要重视跨学科教学,围绕食品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结合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借助社会性科学议题讨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从而达成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5.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课程理念,近年来各省市的化学中考试题中特别注意从同学们的生活、从社会实践中选择素材,从多角度展示化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使同学们感到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16.
化学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人类生活及社会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相关知识,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从完善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角度,结合当前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选修3《化学与生活》的教学现状,对现行的《化学与生活》教科书的编写进行审视与思考,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能为教材的修订提供参考。提出将《化学与生活》模块内容显性渗透整合到必修模块是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的,能有效地革新教师的教科书使用观念,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崔跃新 《辅导员》2011,(27):50-51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学科,它在人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历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千年来,人们对化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化学对人类的贡献也越来越多。相对于其他学科,化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创造性,化学是最容易创造新物质的领域,我们生产生活中用到  相似文献   

19.
张兆云 《成才之路》2013,(28):41-41
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社会与科学》学到的化学知识很少;到了初中,七八年级不开设化学课,只是到了九年级才开设化学课;而江苏高考把化学学科当作一门选修课来考查,这又淡化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相对较少、较浅。但是,化学又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课程。《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环保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呢?  相似文献   

20.
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可以帮助人类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到众多领域。师范院校化学担负着传播化学知识,培养化学科研后备人才的重任。因而,作为师范院校一名化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化学教学法,研究化学教学的独特的规律,从而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