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八年第五期《语文函授》上刊用的《<李(?)雪夜入蔡州>笺评》,把“李祐、李忠义(钅矍)其城为坎以先登”句,笺注为“……坎以先登,即以坎先登。”我觉得在这里,一是把音步弄错了。不是“(钅矍)其城为|坎以先登”,而是“(钅矍)其城为坎|以先登”。音步错了,意思当然也不会对。二是“坎以先登,即以坎先登”,是把“以”字错讲成为介词。我认为不宜把“坎以先登”讲成“以坎先登”。“以”在此处应讲成连词,译成“从而”,似乎较妥。  相似文献   

2.
在现存辛弃疾的六百二十多首词作中,有三首是写登建康赏心亭的。其中《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事呈史留守致道》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同一时期的作品。这两首词都写得悲愤慷慨,表达了爱国诗人辛弃疾的优国心情以及他被南家统治集团排斥打击,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衷,被认为是辛弃疾前期最沉郁的两首词作。了解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将有助于人们对这一时期辛弃疾爱国词的了解。先看《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皇史留守致道》: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解。虎踞龙幡何处是?只有兴古满目。御外斜阳,水边归乌,陇上…  相似文献   

3.
释“历阶”     
<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按剑历阶而上。”高中语文三册《毛遂自荐》篇注:“顺着台阶一级一级走上去。”王伯祥先生《史记选》注:“登阶不停足而行,形容他的急遽。”郑权中先生《史记选讲》注:“超越阶石而上,不是一级一级上去。”新版《辞源》释“历阶”为“登阶”。几家说法不一,然皆欠准确、清楚。  相似文献   

4.
唐朝名诗人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诗云:  相似文献   

5.
一 提示课题,引导质疑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登鹳雀楼》,课题中藏着两个生字,我们先来认识它们。 (出示“雀”“楼”,指名读,齐读,组词)  相似文献   

6.
陈洪茂 《语文知识》2006,(12):22-22
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也称堞、女垣、埤蚬、睥睨,如李贺《石城晓》:“月落大堤上。女垣楼乌起。”《说文》:“堞,城上女垣也。”《水经注·毂水》:“城上西面列观。五十步一睥睨。”傅若金《登岳阳楼》:“阑干映水迥。埤垸与云连。”  相似文献   

7.
近日,一个朋友电告我“有喜讯”,叫我读读《四川教育》第6期。我急忙找到它,一口气就读完了,而不是简单的浏览。这是一个大制作———《“国家队”的课改》。《四川教育》有史以来以专集方式呈现一个县区的教育改革情况。气势恢弘,版式大气,内容丰满,美编清丽。美也,妙哉!令我感慨的:一是郫县教育工作者们的远见卓识,勇于登先,务实耕耘,探究创新。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两点:全局性的周密工作设计与落实,舍得投入作保障;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师培、教研使老师们受到强烈震撼,脱胎换骨,全新登场。从而使课改效益初显。二是采编…  相似文献   

8.
我订的一本杂志《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5月底收到)上登了两篇这样的文章,他们是:《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探究性教学案例一则》、《苏丹红一号简介》。前一篇文章有这么一个图(图1):  相似文献   

9.
更正     
《数学教育学报》2000年第4期所登,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李淑文先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哪些知识能促进迁移的产生》一文的"图1"中箭头方向有误,特此更正. 原图为: 更正图为:  相似文献   

10.
7.桐城派:清中叶的散文流派,提倡“义理、考据、词章”并重,语言简洁平淡。因成员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和刘大櫆,代表作有《狱中杂记》(方苞)和《登泰山记》(姚鼐)。  相似文献   

11.
一位退休老教师的来信孙云晓同志:看了《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上登的文章《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作为一名有30年教龄的退休老教师,我也感到震惊,我想对您,《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说几句话:1.去年下半年,《较量》一文经各种传媒...  相似文献   

12.
贾薇 《现代语文》2010,(11):158-159
综观2008年至2010年江苏三年高考语文卷的诗词鉴赏题,笔者认为:2008年的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的设题较为容易,只要求学生读懂诗歌内容并掌握简单的鉴赏技巧:2009年的岳飞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难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释“东皋”     
高二册《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课本注“登东皋以舒啸”:“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皋,高敞之地。”此注令人费解:为什么作非要登上东边的高冈去长啸,其他方向的高冈就不能去登?或他家只有东边才有高冈?课本注“皋”为“高敞之地”是对的,但将“东”释解为实指方位的词,则不妥。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8日出版的《西安晚报》和《华商报》头版中央最抢眼的位置,都是一张彩色印刷的特大号的新闻图片。《西安晚报》上登的一张题为《一起交通事故导致榆林市大堵车:数百考生狂奔赶考》,那是一张让人触目惊心的照片,街上被机动车、摩托车堵得严严实实。而《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先介绍谢翱入潮抗元经历,后分析他与文天祥友谊及其名作《登西台恸哭记》的主要思想内容,充分说明谢翱的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04.2、19登了一篇文章,《下水作文利与弊》,作者万继允总结说:“下水作文是定势思维作文的一种体现”,“下水作文弊大于利,实在不可取”。我个人认为下水作文利大于弊,万先生对“下水作文”的看法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们教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王之涣的诗题作《登鹳鹊楼》。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却将这一诗题改作《登鹳雀楼》。这是不是说原来的诗题错了? 徐州 何梅 王之涣的这首诗题,向有异文。一作《登鹳雀楼》,如《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词典》等;一作《登鹳鹊楼》,如《唐诗解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中等数学》2014,(6):32-32
热心读者指出《中等数学》2014年第三期《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福建赛区预赛》12题第2问的解答漏登,现补登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初盛唐五、七律登临诗论略何平登高而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唐人笔下的登临诗异彩纷呈,成就卓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等篇,将登临的诸类题材的创作推向高峰。而唐人用...  相似文献   

20.
《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一句,学生理解上有歧义。因“下视”可理解作“向下看”和“走下车子看”两种情况。如果解作前者,一方面对曹刿指挥作战非常谨慎、注重观察表现得不充分;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对后面“登轼”的理解,只能理解成“登上轼”,而“轼”是战车的扶手,样子像栏杆,本不是用来登的。这种理解显然不妥当。若解作后者,“登轼而望”就应解释成“登上战车,扶轼而望”,“下”和“登”的行文上互相照应。像这种把“轼”解释成“扶轼”,名词用作状语的例子在古文中是很常见的,如《淮南子·修务》:“魏文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