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毅 《山东教育》2007,(1):30-30
那是三年级的一节体育课,我带领学生做行进间准备活动。最后高抬腿练习时,随着一声哨音,四列横队齐齐地向我冲过来,我来不及躲闪,只有快速向后退,没想到意外发生了,脚后跟碰到一块垫子,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三、四年级二复式。二、教材内容;1、技巧——前滚翻,连续前滚翻。2、跳远——蹲踞式跳远。三、教学任务:1、三年级复习前滚翻,改进团身动作,初步做到动作敏捷。四年级复习连续前滚翻,初步做到动作连贯,发展协调能力。2、复习蹲踞式跳远,三年级初步做到踏跳有力。四年级要求踏跳后有较明显的腾起动作,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3、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四、课的内容和组织教法:(一)开始部分(四分钟)二列横队上课,师生问好后简要报告课的内容与任务。然后由二路纵队练习行进间用裂并方法变  相似文献   

3.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在队长指挥下迅速站好四列横队。老师走到队列前,精神饱满的说:“小朋友们好!”学生说:“老师好!”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体操项目是用小皮球投掷标靶;另外学习两个  相似文献   

4.
黄耀 《文教资料》2005,(16):152
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队形,一般都是以四列横队或四路纵队的形式出现。从表面上看,给人一种整齐、严谨的感觉,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作为教学过程中“主体”的学生到操场参加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想活动一下禁锢的筋骨,放松一下绷紧的大脑。但是只要想到那严谨的四列横队、四路纵队,快乐的心情还会存在吗?另外,在教学中无论是四列横队还是四路纵队,教师处于队形的任何位置与学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实施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全新的姿态投入课堂教学。但笔者连续听过几节计算课后发现,有些教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由此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在此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以期引起大家讨论,以便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课改的精神。一、对教材的理解一位教师教学“买铅笔—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当学生算出得数是6时,教师用了将近10分钟时间,非要引导学生说出书上介绍的四种方法。之后,教师又要求学生们都要掌握这四种方法,做练习时一定要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来算。理由是…  相似文献   

6.
袁红霞 《考试周刊》2012,(25):65-66
最近,听了一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小数"的《比较小数的大小》,感觉这节课上得很顺畅: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也没什么难度,教师讲解的、反复练习的似乎都是学生一看就会的知识,40分钟的教学效果在5分钟内已经全部体现了,教师却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这些知识点。  相似文献   

7.
一、两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案例案例一:在进行"篮球—反弹球"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然后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练习"双手胸前传球"。可是学生一、两分钟就完成了练习任务。(教师未作任何点评)接着,学生站成四排横队,每排的第一个学生拿一个篮球,要求学生把球反弹到正前方3、4米远的环形圆圈内。练习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练习,把环形圆圈平放在地上,将球反弹至环形圆圈;第二层次练习与第一层次的反弹球练习不同的是,环形圆圈由学生拿着并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作为学校安全事故的多发学科,倍受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作为设计和实施教学的体育教师,或多或少地都经历过一些安全事故。对上学期自己经历的一则安全事故浅略分析,望与大家共勉。上学期的一天上午第四节课,八年级的一节体育课,学习内容为原地推铅球和蹲距式起跑。在经过准备活动后,我统一讲解了原地推铅球和蹲距式起跑动作技术要领与要求,然后学生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做原地推铅球的徒手模仿练习和摸边练习(练习蹲距式起跑)。再将学生分为男女两大组分别进行练习,考虑到原地推铅球练习的危险性大,容易出事故,所  相似文献   

9.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中有“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一节。这节课可分为四段进行教学。第一段约5分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圆的图形)感知圆的面积的概念。第二段约20分钟,教师为学生创设圆的面积推导的条件,指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将圆的面积的概念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的概念,完成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建立圆的面积公式的新概念。第三段约13分钟,教师安排适量的口算题、笔算题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三种类型练习,复习巩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第四段约2分钟,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这…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打字篇”一般都设在初始第一册.主要面向的学生也是以三年级为主.课时安排大约为六至七课时.试想每个星期40分钟的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练习指法的时间相加也才四五个小时.而且指法练习作业是很难布置学生回家练习的.现在很多家长不同意学生在家里打电脑,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听了两位教师分别上的二年级数学“时分的认识”一课,她们的教学观念不同,方法有别,达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一)观察钟面: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有关钟面知识)。(二)认识时分:1、先认识整时;2、再认识几分;3、最后认识几时几分。(三)认识时与分的关系,体会1分钟有多长。(四)练习读时间、写时间、拨时间。(五)比赛看谁拨得快、识得准。结果一节课非常紧张而且拖堂5分钟,最后在练习和比赛中仍有6位同学拨错或读错时间;经课后测试,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学会。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我听了我校生物老师的一节课。那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影响鼠妇生存的环境有几个就可以,然后让学生用三至五分钟背过就完成了任务。可是,这位教师没有那样做,他把这部分内容设计成为一节实验课,事先准备了实验用的所有仪器,如;培养皿、蜡烛、火柴、吸水纸和纸板等,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于课前捉来了鼠妇若干个。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人一小组,尝试提出了“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回忆捉鼠妇的过程,让他们交流鼠妇生活环…  相似文献   

13.
动作示范对体育教师来说,其掌握程度和运用的艺术,对教学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逐步建立起对动作的清晰概念,达到示范的直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只有将学生示范同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直观教学效果。下面就体育教学中本人对学生示范的理解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配合教师讲解,协助示范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往往需要学生按要求配合教师讲解,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如讲解队列变换:一列横队成三列横队,教…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广大一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实践,以全新的姿态投入课堂教学。但笔者连续听过几节计算课教学后发现,有些教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由此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出现偏差 一位教师在教学“买铅笔-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当学生算出得数是6时,教师用了将近10分钟时间,非要引导学生说出书上介绍的四种方法。之后,教师又要求四种方法小朋友们都要掌握,做练习时一定要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来算。理由是教材上出现的四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而“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所以要求学生计算时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最近,北湖小学体育教师郑凤泉上了一节一年级体育课。新授教材是跳单双圈,附加“木头人”和“传球接力”两个游戏。因为要接待外地同行,所以进行了试教。两堂课教材相同,教学效果却迥异。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法的选用.下面将两堂课作一简要比较。试教课:①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按白圆点示范。②请一男一女两位学生练习,指出问题。③按四列纵队,在教师口令下前排四名学生连续单双跳至圆点端点后跑回,接着后面四名学生练习(两轮)。④游戏:“木头人”、“传球接力”.接待课:①教师按白圆点示范,讲解动作要领.②教师在排头带领四纵队学生单双跳练习一轮  相似文献   

16.
我在教学中进行速算练习,注意掌握四个要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长期坚持——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贵在持之以恒。我注意每节课都搞速算练习,时间约5分钟左右,让学生形成习惯。由于长期坚持,许多简便算法的学习和练习有了时间保证,对补救学生知识缺陷,逐步提高差生的计算能力很有好处。内容广泛——在处理速算练习的内容上,一般教师是把新课的预备题作为速算练习内容。而我既安  相似文献   

17.
一节完整的地理课往往包括导入、教师讲授、学生活动、小结、反馈练习等环节。反馈练习一般设计为5分钟左右,在授课过程中被安排在最后一环节,所以常常不被重视。有些教师在平时授课中会草草了事,止于形式,甚至舍弃这一环节。公开课中,反馈练习常作为“替补队员”,时间富裕,就多练多讲,时间紧张就快速完成,或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又有些教师在此环节恨不得把各种类型的习题都让学生做一做,毫无目的性,效率低下,走入另一极端,导致学生忙于应付,也逐渐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一言堂"情况:第一种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填鸭式"。这种教学方法是标准的"一言堂";第二种是教师一边讲一边提问,挑个别学生演板。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种是教师用15分钟时间讲解主要内容,剩余时间让学生练习,部分学生回答或演板,教师评讲。这就  相似文献   

19.
一、设立“两课一评”“两课”,指每周一节口语指导课(占用语文课时,并列入课程表),一节口语活动课(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一评”,指课前5分钟的口语评论。口语指导课是针对过去的口语训练缺乏系统的指导而设立的。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经过6年的系统训练,要达到在5分钟内运用普通话说出300~500字的完整、通顺的内容。口语指导的内容根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来确定。指导课一般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再练习;尝试练习→示范指导→深入练习两种模式。口语活动课在于让学生运用口语指导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口语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高效课堂”的公开课,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执教者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在每项学习任务后都加上时间界限,以控制学习节奏,保持课堂紧凑.促使学生紧张学习,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据笔者观察,这种时间设限现象一节课内达六、七次以上,且都在五分钟以内,三分钟占绝大多数,还有少数题目出现后.让学生一分钟后就回答。很多个问题学生还都沉浸在朗读或思考、讨论中,教师就敲桌子打断学生……课后我问执教老师:“为何每个学习任务的时间大都限定在三分钟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