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民间外交更能打动人心   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中国还没有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以官方声音为主的宣传使我们的话语缺少了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崛起的喜悦中夹杂的狭隘民族主义成分所产生的众多解气的话语,不仅无助于中国说服世界的努力,反而成为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负面内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莫言深受民间文化形态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自己小说之源.他的小说以民间话语叙述"藏污纳垢"的民间社会生活,高扬原始生命强力,自由自在的个性生命.这种民间文化精神的精华对现代人现代精神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大跃进民歌运动一直是单纯地从文学艺术的角度予以否定和讽刺,而对它在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意义认识不足.21世纪初,有学者从政治话语对知识分子话语和民间话语的改造的角度将其纳入20世纪中国文学大众化历程中加以评述,认为它是文艺大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对于民间话语本身缺乏批判.民歌这种形式为什么会被权力话语选择而一跃成为时代的主流话语?这场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盲点都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话语即权力。民间话语作为广大民众的情绪和利益表达方式,反映了特定时代民众的生存状态、权力诉求和社会理想,对主流话语起着潜在的消解、反抗以及建构作用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始动力。中国民间话语消沉、觉醒和勃兴的过程,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为解读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哲学发展初期经历了"听着西方讲""照着西方讲"的历程,带来先进思想的同时造成中国教育哲学自我话语的隐匿。我们只有通过"自己讲"才能确立话语主体地位,实现中国教育哲学自我的觉醒。"自己讲"通过"讲自己"而实现,因此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自己讲"作为话语前提,还需要"讲自己"以构建话语的"中国范式"。但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不能局限于传统,也不能自说自话,要注意古今融通、中西融合,凸显出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的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并能够在国际平台上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交流,在对话中得到国际的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6.
莫言深受民间文化形态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自己小说之源。他的小说以民间话语叙述“藏污纳垢”的民间社会生活,高扬原始生命强力,自由自在的个性生命。这种民间文化精神的精华对现代人现代精神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大致经历了初步创建、逐渐提升再到有效增强的发展历程。当前,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西方国际话语霸权的压制、现行国际规则体系的制约以及自身国际话语能力的不足等多重挑战的同时,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趋向成熟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机遇。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辩证分析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形势基础上,统筹兼顾,多维并举,采取有效方略着力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主要包括:加强国家顶层设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提高话语内容质量,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创新话语传播方式,促进中国话语国际认同;完善话语传播机制,增强中国话语传播合力;培育话语传播人才,壮大中国国际传播队伍。  相似文献   

8.
<特别关注>因创造了新千年期刊界的传奇而备受关注.本文聚焦于<特别关注>的话语现象,从<特别关注>中官方话语、精英话语、民间话语三种话语的合流,来分析<特别关注>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以“在场的快意”;“自我的狂欢”;“本真的叙事”后现代性特征实现了文学的民间话语回归.民间话语权的网络回归暗合了网络的在线民主,民众的自我诉求通过网络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广泛交流,近年来中日两国国际婚姻比例不断攀升.中日国际婚姻呈现出了许多显著特征,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世纪,国际婚姻也成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中日国际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依靠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以及民间交流的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11.
路遥的小说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人生>是对"痴心女子负心汉"故事的挪借和改写.小说文本中并存看两种话语形态:民间伦理话语与意识形态话语.两种话语之间的磨合证明了改革的合法性,而其间的裂隙则暗示了"现代化"的悖论.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性追求的背景下,“革”后小说经历了由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到作为民间意识形态的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的演变,在理性层面上,反映为从历史批判到现实关注与历史虚元的并行。这一演变既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深刻的结构性裂变,同时也昭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乃至全部学艺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速,教育对外开放持续加强,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不断推进,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呼唤打造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在话语质量、传播效果、国际话语权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极大地削弱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地位。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应系统反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的核心、主线和基本面,全面、准确地体现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长远规划,以增强话语自信、提高话语质量和拓展话语传播方式为着力点突围破局,开拓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守正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话语传播对话语权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国家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而话语权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际竞争的利益问题。在推进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过程中,会面临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主义、自身的传播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话语传播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尊重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话语质量,提高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中国话语的传播体系与机制,来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林杰 《教育科学》2023,(1):28-34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作为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衡量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组成部分、战略之源与关键表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指中国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变革中表达和传播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发展利益与发展诉求以及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与责任等具体主张,并且这些主张能够取得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和理念认同,进而产生吸引力、发挥影响力、形成引领力,是话语权利、话语能力以及话语权力的有机统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具有实践性、生成性以及价值性等特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平台、话语对象以及话语效果等要素构成的,而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及有机统一的过程,就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6.
规约民间传说叙事变化的重要内容是民间信仰。民间传说的发展离不开民间信仰,民间传说为民间信仰的传播和保存提供方便。民间信仰主要通过神话余音、民间祭祀的叙事话语和历史表达等方式存在于民间传说之中。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互动也给民间传说创作和传承带来了消极影响。民间信仰是导致民间传说神圣叙事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鲁迅和赵树理是中共为中国现代文学树立的两面旗帜,是政治话语规范、利用民间话语和知识分子精英话语的最佳例证。随着政治主题的变化和文学环境的变迁,政治意识形态与作家创作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明显,旗帜的地位发生变迁并被最终解构,赵树理和鲁迅文学命运的沉浮充分体现了政治话语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夫妇之间》多声部的话语合奏中,明显包含了以张同志为代表的政治权威话语、李克为代表的人文知识分子的启蒙话语、小娟和张同志等为代表的民间话语。在当时特定的语境下为取得时代共鸣的接纳,只能采取极力突出强化政治权威话语、压抑遮蔽知识分子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叙事策略。为此作者不惜采用政治高压、遮蔽扭曲、冷淡躲避、丑化改造等方法以期达到对话语资源的有效整合,但由于张同志身兼宏大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双重符码、政治权威话语的威力还不够强大、民间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联手对宏大话语的颠覆消解等原因,肖也牧在多重话语的张力冲突中也留下了难以有效整合的话语叙事裂缝。  相似文献   

19.
对“启蒙”话语及“民间”生存秩序的考察与思索是毕飞宇小说的两个中心主题。在他的笔下,“神圣”的“启蒙话语”被粗野、蒙昧的“民间话语”一再地冲击、颠覆。“启蒙者”被羞辱、愚弄.毫无还手之力,这构成了对“启蒙神话”的质疑。而另一方面,“民间”的话语环境中也渗透着强烈的权力意识,“民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具有权力“规训”力量的空间,成为极权政治获取其合法性的土壤和源泉。“民间”不再是想象中的非意识形态化的牧歌之地。它的复杂、蒙昧与野蛮也粉碎了知识分子的文学性想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紧密,中国正以强大的发展潜力与崭新的国家形象被世界各国认识,国际影响力也呈现逐年提高态势。与显著的发展成果相比,中国话语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有待提升,突出表现为地缘政治制约中国话语的有效传播,西方舆论歪曲中国话语的本意传播,部分国家抵触中国话语的正常传播,现有话语限制中国话语的整体传播。为积极应对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必须明确中国发展的价值立场以指明中国发展愿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强调中国话语精髓,坚持中国的持续发展以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建立缜密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以增强中国话语的信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