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红楼梦》中的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六,名列王熙凤之上,由此可见她在书中的地位,但曹雪芹在写到其身世来历时却多用隐笔,连家族姓氏都讳莫如深。然而从她带发修行、情趣高雅、生活考究等蛛丝马迹中仍透露其不凡的身世。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小尼姑们作为红楼少女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其实这个群体更能体现女性的悲剧命运。妙玉与惜春作为这个群体的代表,她们在出身、才能、性格、情感诸多方面具有鲜明的可比性。文章试图通过对二人不同方面的比较,进一步揭示二人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一个与贾府毫无瓜葛的女子,为何能跻身"金陵十二钗正册",且位居凤姐、李纨诸人之前;一个遁入空门的人,为何不剃去满头青丝,且又尘心时动;一个与《红楼梦》故事的主线发展并无多大关联的角色,为何能让作者如此倾情……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反复研读,感觉这位带发修行的妙玉其实是我国历代失意士子的形象写照,并寄托了作者曹雪芹对人生对社会对命运的诸多感慨。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理论认为城市由人类聚居地演化而来,人是城市空间中最富有创造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在小说《长恨歌》中空间形态与人物紧密相关,具有与人物互动、互文的特征,是小说中一个隐性角色,也是小说的主要表现对象。分析空间与人物的互文关系是解读小说《长恨歌》的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基础有两个:其一,家族的兴衰;其二,时代环境。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女性的叛逆是表现其高出一般封建文人的进步民主主义思想,即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追求政治清明等。其中林黛玉、妙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两个重要叛逆女性形象。曹雪芹的民主主义思想正寄托在这两个形象中,其在林黛玉身上寄托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而在妙玉身上则寄托了作者渴望社会和政治清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22,(1):13-18
作者在《红楼梦》中创设了丰富的现实空间形态,并通过对各类现实空间的铺陈与转换实现叙事意图,展现人物性格、关系、地位,调节叙事节奏。我们在理清叙事线索的基础上,对作家的叙事艺术进行探究,从而凸显现实空间对小说叙事研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运用空间叙事理论,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的三个方面分析《呼唤》中的空间叙事艺术的构建。从物理空间角度解读小说男主人公亚历山大如何在这个男权社会主宰下的物理空间里实现了他的帝国之梦以及在物理空间里与妻子伊丽莎白之间所存在的空间差距,通过心理空间剖析了亚历山大的心理意识突然顿悟的过程,并深刻地揭露了他所在的社会空间造成了他的婚姻爱情走向毁灭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8.
从空间叙事出发,分析了《呼啸山庄》叙事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等。画眉山庄作为一种封闭性的空间,是一种权力实施的场所,正是在画眉山庄凯瑟琳被体制化,画眉山庄是凯瑟琳的悲剧的开始。通过对这些空间叙事手段的分析,发现作为权力的载体的自然空间和精神枷锁的社会空间造成了凯瑟琳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在《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胡塞尼以阿米尔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展开叙事,通过童年期的阿富汗、移居美国间的阿富汗和重返战乱中的阿富汗三个生活空间的建构与切换,以对阿米尔成长与救赎艰辛历程的塑造投映出不同活动空间中阿富汗鲜活、立体、富有温度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0.
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的女尼,也是唯一和贾府没有亲缘关系的人物。她拥有尼姑和隐士的双重身份。作为尼姑,她却心中有情,不但渴望友情,而且向往爱情,人欲和情欲让她无心安坐禅床。她虽有隐士的气质和情结,却因无法摆脱对贾府的依赖而心系功利。佛规和情感的相悖,使她始终艰难地徘徊在佛门和尘世之间,终难逃脱悲剧的宿命。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开创了我国小说中心理描写的新天地,其中叙事聚焦的不自觉运用很值得研究,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情形都有出现,这使《红楼梦》成为一幅立体、巨型的心理写意画卷。  相似文献   

12.
梦境描写在《红楼梦》中人物性格刻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梦境描写能够发掘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中隐性的一面;梦境描写使模糊状态的性格更加清晰化,使现实生活中已显现的性格特点得以强化;梦境描写可以更深层次地审视和评价人物思想性格。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文学难以超越的高峰,更是名著影视改编难以征服的高峰。迄今为止,我国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方面已有多个版本的努力和尝试。研究《红楼梦》影视改编,除一般影视改编的基本问题外,还存在版本选择、结局处理等特殊的问题。本文结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版本选择、情节处理、人物塑造、艺术表现四个方面探讨连续剧对这部名著改编的经验与不足,以及今后影视改编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刘姥姥是作者着墨不多的一位乡村老妪。她是一个小人物,地位低微,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安排的一个独特的叙事视角。这个新的叙事视角的开拓,大大拓宽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对霍克斯在《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进行了分析,对译者的翻译技巧进行了归纳,人名的翻译显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其中反映了古代婚姻制度中的婚姻目的、婚姻方法、婚姻效力及消灭等众多问题,显示了古代婚姻制度中男女双方的不平等和众多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称美是美学范畴的一种美的形式,它是一种匀称、和谐、均衡之美。《红楼梦》诗词的对称美,不仅仅指它的“形式”表现的对称之美,而且指它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哲学思维、艺术追求所体现出来的美质。具体表现在字词的对称美、诗句的对称美、段落的对称美、音律的对称美、思想内容的对称美、哲学思辩的对称美等。  相似文献   

18.
依湘语视角对《红楼梦》中词语作校注。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乃通过贾宝玉这一自拟形象体现了鲜明的一贯的忏悔主旨 ;而且这种忏悔克服着并消解了一般理解上的“叛逆”思想。作者刻划宝玉的叛逆性格时 ,概念是模糊的 ,有时是不确定的 ,但通过宝玉形象作“深自忏悔”的意向是明确的 ,清晰的。高鹗并未能清晰地把准曹雪芹的忏悔主旨 ,这使得他的续书必然地无法达到曹雪芹前 80回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