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耿金凤  李成 《文教资料》2012,(25):10-11
喜剧的概念来源于西方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戏曲理论虽然没有喜剧这一明确概念,但是不能抹杀中国古典戏曲中所呈现出的喜剧或者说是幽默特质。这种特质是中国古典文化特有的生成与积淀,可称为中国式的喜剧,它与西方喜剧相比也毫不逊色。本文试从《看钱奴》的喜剧因素入手,探究它的幽默艺术魅力,进而分析中国式喜剧所包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
比较元代剧作家郑廷玉的杂剧《看钱奴》和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可以发现两剧均以塑“吝啬鬼”形象见长,其共同性在于,人物身份一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注意生活细节等,而差异性则主要是:《悭吝人》运用了误会,巧合手法并善于安排多个人物出场,两个吝啬鬼的个性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元前期剧作家郑廷玉精心结撰的讽刺喜剧《看钱奴》包含着极其丰富、深厚的文化意蕴。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细勘元、明刊本,将其文化意蕴归纳为4个方面:对元前期为富不仁、社会不公等罪恶现象的愤怒控诉;深切揭示金钱对人和人类社会的腐蚀;殷切呼唤儒家传统美德;对神佛威力、因果报应等宗教迷信的宣扬。  相似文献   

4.
喜剧是引人发笑的艺术,没有笑便没有喜剧。郑廷玉《看钱奴》一剧通过运用巧妙的剧情设置、复杂的人物性格塑造、独具意味的人物宾白以及夸张、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凸显了此剧"笑"的艺术。从笑声中受众体会到中国古典喜剧中笑的严肃性和警醒性,彰显了中国古典喜剧寓教于笑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一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剖析人性的劣质——贪欲与吝啬,在中外文学史上屡见不鲜。而最为突出的要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郑廷玉的《看钱奴》、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莫里哀的《吝啬鬼》、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以及果戈理的《死魂灵》。后四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堪称欧洲的“四大吝啬鬼”,相比之下,中国的严监生、严贡生(《儒林外史》)和贾仁(《看钱奴》)亦不逊色。作为贪欲、吝啬的艺术形象,他们都是“蛮生”兄弟,又都各具个性。本文用我国元代戏曲  相似文献   

6.
冯婕 《考试周刊》2012,(28):37-39
元人郑廷玉所作杂剧《看钱奴》,现今存世的主要有元刊本、脉望馆本和《元曲选》本。其中,脉望馆本和《元曲选》本均属明刊本。经对比发现,明刊本在文本形式、关目情节、曲牌数目、宾白等都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戏曲发展的脉络与走向,另一方面深深烙下了时代精神的印记。  相似文献   

7.
姜姗 《海外英语》2022,(4):93-94
《中西方文化比较》课程进行了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学习模式探索,即采用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完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郑廷玉杂剧的代表作<看钱奴>,开我国戏剧史上讽刺喜剧的先河,在世界戏剧史上也具有一席之位.<看钱奴>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讽刺传统,并在新时期利用讽刺喜剧的形式发扬了讽刺文学,呈现出继往开来的审美特征.其具体表现在主题思想、情节架构、戏剧语言、讽刺手法、民族美学风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曹禺生活在新旧文化更替的时代,经历了对西方文艺理论引入的高潮时期,他在对莎士比亚、奥尼尔、契诃夫、易卜生以及包括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在内的诸多世界名家的剧作潜心钻研之后,曹禺的作品里也会有意无意地显现出西方戏剧的影子,《原野》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0.
贾仁与阿巴贡是中法古典戏剧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但俩人在与其儿子的情感关系上可谓泾渭分明,一个是和睦温情,一个则反目成仇。其原因:金钱在社会生产关系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同的支配作用,不同的民族伦理观念,不同的价值观取向。  相似文献   

11.
佛道后起于儒家,却能做到与儒家相安无事,甚至相补相成,这是因为佛道两家不同程度的对儒家委曲求全,运用了一系列的主动逢迎手段,从其人性论、教育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可见一斑,从中亦可见佛道深层蕴含的浓重的中国式狡黠的底蕴。  相似文献   

12.
郑廷玉的《看钱奴》是我国古代讽刺喜剧的代表作品,剧中塑造的贾仁形象让人忍俊不禁,在笑声的背后也会引起人们的深思。主要从《看钱奴》的版本、故事主题、艺术成就、影响等方面加以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对都市是陌生的。人们对都市的熟悉和了解是随着都市的迅速崛起、发展而逐渐形成的。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都市文学风起云涌的时期,在北京有京派作家和老舍的京城文学,在上海有左翼作家和海派文学,他们都以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方式,展示着都市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本从思想启蒙和喜剧精神两个思维视角,透视20世纪中国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美学风貌。指出,思想启蒙彻底扭转了中国小说从不登“大雅之堂”的传统观念,使小说走上一条“为人生”的现代化路子;同时喜剧意识又使现代作家获得一种对现实生活的超越精神,为现代小说的虚构叙述,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使小说本具有强烈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15.
王思任作为一个文人的一大特色就是他的谑,虽晚年他自号“谑庵”有悔谑之意,但终其一生仍不免为谑言、作谑事,其谑浪不仅是一个言行问题,同时也是一种生存之道、斗争手段、处事方式,更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循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丁玲与张洁作为现当代文坛的代表性女作家,她们的创作母题即对理想的追求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而她们创作历程本身却经历了由恨到爱和由爱到恨的看似相反的过程,其中的原因是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对峙、阻隔,同宗、同源的两岸文学形成了同中有异的文学景观。将姚雪垠与高阳历史小说放在这一文学背景下进行比较、整合,其历史观和文学观各有特点,对历史有不同的叙说方式,从中也反映了中国历史小说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库切小说的批判精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鲁迅解剖的是中国的国民劣根性,库切揭露的是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在南非的罪恶,但二者在本质上则是一致的。两位作家均暴露了文明的虚伪,展示了人性中的嗜血、奴性、瞒和骗,从而体现出作家深刻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和冷峻的民族自省精神,以及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人类的大爱。  相似文献   

19.
作家是一个民族的代言人,鲁迅与卡夫卡作为中西方代表性的文学家,他们在各自的小说创作中展现了一幅幅民族的生动画面,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某些本质特征。通过对两位作家在小说中所塑造的背叛者、被驱逐者、伪装者等三种人物形象系列的分析与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20.
ZHANG Meng-meng 《海外英语》2014,(3):192-193,199
By comparing Love Actually and Pretty Woman,the two representatives of romance comedy,it is not difficult to arrive at the conclusion that UK romance comedy is more realism while the other is more idealism.It more or less has something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national characters between the US and the U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