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创新是创新者的灵魂,是历史前行的动能。优秀的作家,总是将创新的欲望,燃烧成作品奇美的光焰。聂还贵是一个创作个性十分独特鲜明的作家,其作品曾引发季羡林、罗哲文、曹道衡、来新夏等大家的激赏。当代评论家阎晶明:"能够像他这样把知识、学问、热情以及写作才能集纳于一身的,恐怕很难找出替代者。"聂还贵喜欢草书,曾挥毫书法写作认知:诗史哲思书生活,不拘一格著文章。诺奖作家彼得·汉德克说:"作为一个作家,不能是一个常规的东西。"聂还贵的作品,思想力与艺术质兼美,历史感与诗意度交融,特别是创作手法新颖叠出,频频变脸,给人带来一波一波的惊喜: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被运用到整个文学艺术界,并在世界范围产生重要影响."陌生化"是通过对传统的解构和翻新,使欣赏者和作品之间产生距离美的一种创作方式.本文从油画创作的角度切入"陌生化"理论,重新整合其中"油画语言陌生化"的内容,发掘其内涵,探讨油画创作中"陌生化"方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文化多元、经济转轨,中华民族"安贫乐道"的传统被打破,文学的生成环境高度自由,创作文本"色彩纷呈,多元共生",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与传统写作相悖的趋势。对文学真实性的追求、"私语化"的女性写作、表现和描写视角的选择等,成为世纪末文学鲜明的反叛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李诠林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2-15
在台湾日据时期,许多台湾作家在岛外创作了为数可观的文学作品。此类因诸多不同原因在台湾之外创作的台湾作家作品,即所谓"岛外写作"(Exodus Taiwanese Writings)。这些文本在台湾岛外问世后,都又或早或晚地传播到台湾。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又可谓之"归岸文学"。这种"归岸文学"对台湾岛内留守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薪传、对台湾文学吸取其他地区进步文化而发展自身,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丁玲在为营构政治化文学新体制而呐喊助阵的同时,对"五四"文学的个性品格和审美精神仍然有着割不断的情缘和依恋一方面,在历史维度上,她积极为"五四"文学传统的合法性进行申辩;另一方面,在现实维度上,她立足当下,积极弘扬"五四"文学传统,并将它具化到创作论中,从而为当代文学的建构提供了可供直接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伴随19世纪末到2O世纪初的历史风云,中外文坛出现了一批批报道重大历史事件的优秀报告文学,其社会价值和文学创造在20世纪文学领域独树一帜,风行全球。但困于传统的文学观念,一些文艺理论家将其贬为"非文学"或"亚文学",不将其纳入文学史范畴研究。如果从时代需要、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创造等方面来解读,可以发现20世纪国际报告文学特有的社会价值和文学定位。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有利于推动新世纪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和理论研究的演进。  相似文献   

7.
对于"日本文学与郁达夫的创作"这一课题,学界大多致力于从"私小说"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几乎忽视了郁氏创作与日本文学更久远的传统之间的深层联系.郁达夫的情爱书写的独特性是受到日本文学好色审美传统影响的结果.日本文学好色审美传统的接受使郁达夫的作品更加丰富、更具张力的同时,也是造成郁达夫的情爱书写在大半个世纪的文学史中备受压抑和误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深受"五四"文学传统影响的作家丁玲,经过了左翼文学时期集体主义写作风格的转变,延安时期其创作心态经历了再一次艰难的蜕变,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她走过了一段由游离到坚定的心路历程,对其创作心态的探究可以作为一个个案观照延安文学体制的规约性和作家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9.
马华文学源于中国30年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主潮,形成了自身的现实主义传统。云里风的创作,孕于这种传统之中,并以其从现实的痛苦到理想的超越的创作特色,丰富了这种传统。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游子文学创作体现出海外游子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游子文学的创作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色彩,其早期的创作全面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转型期中国文学传统渐渐式微,但海外游子文学创作始终没有与中国文学传统决绝。  相似文献   

11.
"左翼"文学精神是绵延在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最基本、最有价值的文学精神之一,王十月的小说创作明显与此既有继承又有超越。从"左翼传统"的精神遗产出发来认识王十月小说创作的精神之源是当下评论界少有的视角,也是探析王十月小说创作中与"左翼传统"的继承与超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太原大学学报》2017,(6):39-43
赵树理在成长过程中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强烈的儒家思想价值姿态。尽管民间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等在其人格与创作中显著地表现出来,但儒家文化却在事实上以潜在的方式参与和影响着赵树理命运的起伏:从"文坛文学"到"文摊文学"是其入世思想的话语建构;从"方向"到"边缘"的过程亦是儒家士人思想精神与意识形态的一场角力。赵树理表现出的儒家思想并非是在凭吊古典儒家传统,其文化向度是指向现实与未来的,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代俄国作家在其创作上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从以细致冷静著称的传统现实主义到受现代主义影响的新现实主义,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政令僵化到新时期传统派文学的自由回归,俄国现实主义在理论和创作上,经历了一个独立探索、稳步发展、辉煌高潮、衰落复归的完整发展阶段。在分析俄国文学各阶段现实主义的理论演变的基础上,认为苏联时期僵化的文学政策,束缚了作家的思维,同时在消费观念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情况下,文学领域也无法幸免,固守原有的文学理念,埋头创作已远远达不到现实需求,因而,衰落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4.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古已有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浪漫主义之所以区别于古代,根本上在于它所具备的"现代"特质,其核心内容是个性主义。个体的"我"被抬高到了史无前例的地位,在艺术上确立的以创作主体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学本体论,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它强调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比较文学接受学的视角出发,考察由《长恨歌》到《源氏物语》之《桐壶》一帖的变异。在唐风文化盛行的日本平安朝,紫式部熟读《长恨歌》,并通过日本传统文学价值观的过滤性吸收,最终创作出《桐壶》。《桐壶》一帖甚至整个《源氏物语》体现了日本文学的远离政治的传统。这种文学审美与《长恨歌》的讽喻,乃至中国的"经世"文学都相去甚远,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学从作者落笔成文到与读者见面,要经过投稿、选稿、编辑、出版等流程,过程漫长复杂而又严谨。有限的版面资源让专业编辑或书商的择稿态度慎之又慎。更高的门槛也意味着对文本质量更高的要求。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小说从完篇到与读者见面,其过程是"一键式"的。作者完成文本后,只需在相应平台点击"发布"键,各地读者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新鲜发布的作品。原本的"门槛筛选"完全消失。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积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各类新奇文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与之相应的,网络小说文本质量也出现了总体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群 《文教资料》2010,(21):29-31
法国"原样派"领袖菲利普·索莱尔斯超越了"新小说"的创作方式,其创作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更加彻底的反叛,传统文学文本中的组成元素在他的"文本写作"中都不再出现;虽然其后期的创作看似对传统文学有所"回归",但事实上其中仍充满着后现代文本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商洛学院学报》2019,(1):52-59
莫言摒弃了传统文学对"匪"的丑化,在其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匪"的蓬勃野性与激进精神,整体上表现为食与色的交织。其塑造的男子形象兼具英雄与浪子气质,女子形象以圣母与荡妇交织的方式呈现,孩童形象潜藏匪气、半是精灵半是孽障。莫言小说的这种"匪性"书写与齐鲁大地神秘浪漫的文学传统及民间聚义、揭竿而起的历史传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莫言的创作个性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寻根中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至今,传统诗词创作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个文学现象。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其创作从复苏到复兴乃至兴旺繁盛,具体表现在作者参与众多,其作品达数十万计。因此,对其进行总体梳理,寻求恰当的研究方法,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引导其健康发展的策略,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6,(3):98-101
目前,西部综合性院校戏剧创作课程多依据戏剧文学文本开展,学生缺乏舞台的体验;传统教育模式"教""学"分离,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对话与沟通,无法激发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戏剧的生命在于舞台演出,戏剧创作课程需立足于剧场"观-演"交流重新建构,把课堂从文本延伸到舞台,借助现代剧场演出与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戏剧热情和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