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需要与中央台策划人员电话沟通,了解近期的选题方向,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个情况,我问,"你们要什么?"他们反问,"你们有什么?"是的,我们有什么呢?我们能提供什么,这是一个应该由我来回答的问题。谁拥有高质量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策划人员的注意,取得主动权。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新  相似文献   

2.
怎样办好出版社,开创出版事业的新局面,是广大出版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1987年在我省出版系统的一个有关会议上,大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出了三个“不平凡”——不平凡的选题、不平凡的作者和不平凡的编辑。我以为,这三个“不平凡”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国家的民生问题纳入了重要日程。 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居安思危,开拓进取的伟人风范,是推进社会前进的重大举措。其理论内涵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重宛 《新闻导刊》2006,(3):36-37
重庆晚报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结合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体采编人员中开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采编作风”大讨论活动.取得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报纸被称为“新闻纸”,当然应该每天都是新的.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时候,一些读者会觉得某一报纸天天都是“老面孔”,没有新意.究其原因,当然不是该报纸的内容天天都在那儿“翻烧饼”,而是因为这张报纸的内容绝少有特点,版面很少有变化,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平淡,缺乏新意,以致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明眼人心中有数,这其实就是新闻宣传的“一般化”所产生的负效应.新闻宣传的“一般化”是办报人的大忌.怎样认识“一般化”的危害和克服“一般化”的现象,《随州日报》正在探索和实践.“一般化”报道不深不透,不痛不痒,可有可无,难以给读者留下印象,严重地阻碍了“报纸每天都是新的”这一命题的实现.因此,去年下半年以来《随州日报》着手疗治“一般化”现象,对“一般化”不宣而战.1、制度规范,从运行机制上克服“一般化”去年下半年,《随州日报》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增加了克服“一般化”现象的一系列条款,其中明确规定,每个记者每月要有2—3篇深度报道;限制新闻稿字数,消息不超过800字,通讯不超过1200字,特殊情况下采用1200字以上的长稿,要经社长、总编辑同意.还要求每版要有4个以上的栏目、4种以上新闻样式;所有稿件经群工部登记,个人不接受稿件,以限制关系稿的产生.这些规定从制度上“堵截”了“  相似文献   

6.
7.
在媒介蝶变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新闻内容生产,以往大众媒体所具有的议程设置功能在大数据的推动下被无限放大,信息平台可以根据大数据精准挖掘分析用户对信息感知的每个细节,用户也不自觉地将阅读新闻信息的选择权让渡给了数据。随着媒体融合转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媒体将大数据引入对采编工作的考核之中,改变了对采编人员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越发达,越要求报纸采编人员走向广博,走向深刻。面对网络媒体提供的大如瀚海、多如牛毛的新闻信息,报纸采编人员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路和发现,要学会借“网”捕“鱼”。这个“捕”是穿插着自己创意、策划、整合、组版、采写、编辑在内的一系列劳作。  相似文献   

9.
陶津 《中国广播》2008,(4):61-62
作为新闻业务某一层面的领导,新闻管理工作既是政治工作、业务工作,也是行政领导工作。在这一岗位上,管理者掌握着权力职责可支配的节目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等等,具有相应的业务组织和行政管理权力。而如何运用好这些权力,使管理更加高效,更加民主,更加人性化,是我们在新的传媒发展时期和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伍刚  郎峰蔚 《中国广播》2007,(12):22-24
本届党代会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等媒体名称第一次独立出现在十七大报道的记者证上。“网络记者”、“互联网直播”、“在线互动”,成为本届党代会报道的一道新风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领导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十七大的报道是网络媒体第一次真正地‘零距离’报道本届党代会。”此后,“零距离”这一用语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本次十七大报道中,《羊城晚报》时评版推出小栏目“热议十七大”,因其独具特色而受到同仁和读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张瑞云 《新闻知识》2001,(9):29-29,13
齐鲁晚报作为一张立足省会城市、延伸全省十几个城市的报纸,在发展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经过了十几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清醒认识到,无论怎样竞争,人的因素第一,如何使采编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闻观,是报业发展的根本点。旨在鼓励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今年以来,齐鲁晚报实施“五个一”。联系一个部门。政府的许多部门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具体的事业建设,老百姓有知情权,而老百姓生活的困难也需上达政府部门,因此,作为大众媒体与当地的各级政府部门建立较为密切的联…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2005年1月8日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提出.发生公共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的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信息管理的这一重大举措.不仅避免民众误信谣传.稳定人心.而且有助于政府把握危机事件的主动权.防止媒体出现歪曲性报道的几率也将大幅下降。但是,什么是“第一时间”?在事件发生后1分钟、10分钟,还是一个小时后发布新闻才属于“第一时间”?对这一概念的诠释疑难重重,对其解释和把握得精要确当,不仅使新闻发言人的操作有规可循.而且大众也有明确的尺度衡量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是否履行了诺言。  相似文献   

14.
继13年前的上海APEC会议后,中国通过北京再度给APEC提供了一个“主场”。在这个主场中,十年前“亚太自贸区”的概念再次被激活;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获得批准,确立了在2025年前实现加强软件、硬件和人员交流互联互通的远景目标;还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今年APEC的100多项建议中,一半以上都是中国的提议,这一系列中国议题在APEC会议上的提出,是中国经济在世界格局中越发重要的体现,也显示出在世界经济中的中国话语权在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诸多报社纷纷改邮局发行为自办发行,其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1.降低发行成本,增加创收渠道,没必要拱手送钱给邮局去赚;2.提高投递质量.尤其是投递时效,由于是专送,投递到户的时间可望提前;3.消化富余人员,一些不适宜在采编一线的同志.可转向发行,不然也是闲着。  相似文献   

16.
管恩武 《青年记者》2008,(11):85-87
作为以平面媒体为研究内容的在美访问学者,笔者见证了美国媒体包括美国四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对“西藏事件”给予的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报道,武断地宣称中国政府压迫西藏人民和毁灭西藏文化,并谴责中国暴力镇压藏民,以预设的立场为西藏问题设置报道议程,并以此议程误导受众。  相似文献   

17.
浙江日报从"常态化、制度化、主题化、联动化"着手,做到"全员走、全面转、全报改",把"走转改"贯穿于新闻采编的全员、全流程,覆盖报纸的全部版面和专题,有力地推进了队伍作风的转变和新闻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
陈长松 《编辑之友》2020,(10):67-73
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的经济学命题在移植到传播学理论时,逐步延展为一则"时间完胜空间"的信条。该信条虽具有强大的理论解释力,但随着社会理论研究的空间转向,即时传播技术对传播时空的重塑,需要适时地对此信条展开再思。从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经济命题中空间的永不退场、新闻传播学科对时间与空间维度的不同偏好,以及即时传播技术带来的时空重塑三个层面再思,发现该信条内含的固化传播时间维度、忽视传播空间维度的价值取向,以此恢复空间的主体地位,拓展传播学研究的空间维度,推动传播研究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所谓策划新闻,并不是指人为制造出某个新闻,以博取读者的眼球,而是要求报纸的新闻采编人员要有做大新闻和服务读者的意识,将新闻中最令读者关注的,与其息息相关的亮点放大出来,做深做精,形成新闻强势,从而营造出报纸卖点。而这些就需要采编人员具备一双从新闻中挖出好料的慧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