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但午剑 《新闻窗》2009,(6):88-89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发达国家借力经济强势、技术强势、传媒强势在世界范围内极力推广他们的文化价值观,这对于非西方文化而言的中国文化是福是祸?中国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应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本文对此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如何承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是近代百年始终纠结于国人心头却又至今尚未真正解决的根本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精神资源?至今仍是开放着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刘浩 《网络传播》2007,(8):30-31
互联网是20世纪一项重大基础性科技发明,它引发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这一伟大变革,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从而有效促进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党刊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丰 《记者摇篮》2009,(5):64-64
面对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怎么办?如何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这不仅仅是党刊集团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而是中国所有文化事业单位共同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点,下面几个关键问题一定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纪录片应该怎样拍?如何用科学家纪录片这种形式阐释科学文化?这是科普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何美 《网络传播》2007,(12):52-53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化创怍生产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和文化服务消费平台。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不但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也在实践当中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活的灵魂。地方报如何彰显本区域的文化特色?如何通过媒体展示、宣传和推介,让历史文化资源对今天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在我省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这些都是很值得地市报思考的新闻课题。  相似文献   

8.
春节是全球华人最大的传统节日。当互联网这个新兴媒体遇到经过中国数千年文化传承的春节,各大互联网媒体在内容制作上有何经验可以分享?本文以区位为类别,对一些有影响力的新媒体的内容出彩之处进行分析,展示互联网在中华传统节日期间文化消费上的空间开掘。  相似文献   

9.
英国学者戴维·莫利和凯文·罗宾斯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即“欧洲的‘文化空间’可能有多大的认同范围?它们又如何与地方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元素相融合?社会集团、文化集团、种族集团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新界线、新区划?过去占主导地位的西欧文化同新兴的充满活力的东欧民族主义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田媛媛 《新闻世界》2013,(2):136-137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面对新形势,社会群众文化事业必须与时俱进,继续坚持“立足阵地、面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而做为社会公益性机构的基层文化馆、站,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龙头兵”,更是任重而道远。如何加强专业和业余的文化骨干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各类文化活动的质量?如何将馆办活动与社会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之更具广泛性和持久性?如何以新视角和新手段挖掘整理民间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如此等等,都给基层文化馆、站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和新任务。由此,仅就本地区及笔者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电视如何转型?融合如何创新?本文提出“互联网+电视”的转型方向和“网台融合”的转型路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者还提出了“体外循环”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文化传媒工作者,常常担忧:在与外来文化夺争市场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传媒如何来吸引更多的眼球?拿最通俗的话来讲,如何让作品好看?如何在文化市场上站住脚?这恐怕是我们所有文化传媒部门共同面对的最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0,(45):23-23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何去何从引热议 随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各地现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何突破瓶颈,合理发展?其生产出的海量文化产品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传统文化图书究竟有多大的市场?图书迎合市场和坚守品位是否矛盾?面对数字化变革,传统出版社如何转型?”这是当今出版业面对的直接问题,也间接影响着百姓的阅读生活。在第二十一届书博会上,中华书局举办的“百年再出发——中华书局文化沙龙”就这些问题向各方“问道”。  相似文献   

15.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怎样看待这种变化?中国文化未来将走向何方?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一时间点上,这是一些非常值得审视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和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的期待,我们拜读了由姚铁军策划、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著名学者张颐武先生主编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一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互联网伴随着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加速而进入了中国,相随而生的是成长在网络时代的一代人,他们被互联网形塑,又塑造着互联网的新形态,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互联网文化。面对这样崭新的文化现象,中国的学者都在试图寻找合适的理论,解释的办法。而文化研究由于其强大的包容性和不俗的解释力成为了互联网文化研究中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套用英国或者美国文化研究的现有成果就能对中国网络文化做出很好的解释,相反,文化研究在进入中国语境时,需要做的调整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以一千七百多字的篇幅阐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科学而又鼓舞人心的重大命题,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继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和要求后又一伟大创举。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哪些进步?十七大以后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将如何进行?本刊特发文进行一番解读.以期推进当前广播电视业界更加深入地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闻传媒及其新闻传播本身就是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工作理所当然地必须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如何才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为此,就有必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孙旸  胡劲 《新闻前哨》2011,(5):66-68
文化类栏目作为高品位的栏目对地方电视台提高核心竞争力、塑造品牌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曲高和寡的文化栏目做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如何增强栏目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推出的大型系列人文专题片《荆楚记忆》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新是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大众媒介已经呈现出在引领现代社会文化潮流方面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互联网所促成的新媒体生态环境已经形成,新旧媒体的融合正日益呈现出一种新的媒介文化形态,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态环境,是广播文化创新的重要课题。广播的文化创新无疑会对促进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发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