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校风对教职员工素质和行为的影响非常巨大.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除了继承大学以往的优良校风,我们还需要关注知识流通的需要,特别应强调以下三点:一是教职员工的"持续学习"之风,二是大学学者的"知识共享"之风,三是大学行政的"扶持创新"之风.只有具体分析普通教职工、大学学者、大学行政人员等主体对于知识流通的不同需要,立足于大学中全面的知识、全体人的知识,认真辨识和消除其中阻碍知识创新与共享的各方面因素,才能为大学中知识的良性循环与价值提升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相似文献   

2.
国外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探析:共词可视化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当前国际教育前沿理论,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的可视化技术,对国外学者从1990-2007年间对创业型大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关键词共词分析,并绘制出其知识图谱。该图谱形象地展示出,当前国外创业型大学的研究领域存在着四大主流知识群。知识群1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大学创业、技术转移"领域;知识群2的研究主题主要反映为"官-产-学"的三螺旋系统;知识群3的研究主题主要汇聚在"大学-产业的创新、创业绩效"领域;知识群4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企业家成长"等方面。最后,本文对创业型大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学课程结构优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科工作者的立场反思当前大学课程结构的问题,指出大学课程结构优化需以知识观为基础,深入分析大学课程结构的要素及其关系,建立知识地图,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的实质结构,建立合理的课程层次,优化课程的形式结构.建立"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实践样态,融合科学技术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实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大学"级别","丝不断,理还乱"。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是没有按照大学的理念办大学,而是以行政系统的标准来裁量性质上原本不属于行政机构的大学。大学就是大学,不是行政,不是企业,也很难说是"事业"。大学是思想的圣地、知识的殿堂。大学要学者云集,是大师所在,生产思想,发现真理,执着于学问,沉迷于知识,超然于现世,云游于精神。大学教授要能够跳出三界,不在五行,鄙视功名,祛除物欲,搞学问、迷学术、做学者、慕大师,致力于真理的追求,沉缅于探索的快乐,以享受原创的幸福。做学问、搞学术决不是学人"谋生的手段",而是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5.
国际     
正The world scholars discuss"university with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世界各国学者共议"大学与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中新网】以"大学与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北大—斯坦福论坛近日在斯坦福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瑞典、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大学对创新的作用及大学创新的影响因素、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6.
英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演变表现为"牛桥"的"学者自治"、城市大学的"学者主导"、联合大学的"联邦制"、新大学的"共同治理"以及"92后大学"的"双会制"等五种模式。英国大学治理结构模式的变迁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需要、政治权威集团自身的需求以及大学自身的逻辑,大学治理结构的变革在实践上主要是从政府与大学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代数方面的知识是数学工作者的必备基础。本文通过讨论大学代数知识在互联网络对称性研究中的应用,提出大学数学专业学生检验自己对已学代数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种新思路,即思考一些比较前沿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教士的村庄"到"知识人的城镇",再到今天"多元化巨型知识都市"的大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对大学内在逻辑与外在使命的认识问题。在现代大学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虽然还未达成明确的共识,但无论是"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中国式大学理念,还是"一流教师成就一流大  相似文献   

9.
以英国学者吉本斯等学者所提出的知识生产模式2的理论视角,结合新知识生产的五个重要特征分析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讨论知识生产模式2对大学的教学思想、组织结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队伍、质量保障和评价等方面的影响,揭示新知识生产对大学产生影响的路径,并分析了这种模式变革的优势和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0.
张伟 《江苏高教》2014,(3):24-29
知识社会的到来,一方面意味着知识成为人们在社会上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资本,另一方面也促使更多的知识人进入体制,成为一名学院人。当前,人们认可知识的重要性,却质疑"学者"、"教授"们的话语权威性,从而产生"知识"与"知识人"的权威失衡的矛盾现象。了解学院人群体在目前大学体制内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困境能为人们理解这种矛盾现象的产生,提供一种独特的现实视角,制度环境的改善成为学院人重拾担当精神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