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什么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多数国人而言 ,教育就是“教书”、“教知识” ,就是“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就是“素质”的培养 ,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就是“温故知新”、“因材施教” ,就是“学而优则仕” ,就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或许是我们对于“什么是教育”所能想出的基本的回答 ,这些答案或来自传统 ,或来自领袖话语 ,或来自对教育的最简单的认识。这些答案的某种合理性自不待言 ,关键在于 ,它们是否来自我们内心的思索 ?我们是否意识到“什么是教育”是一个与我们的教育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我们…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是一种“文明教育”,与“语文教育”有很多不同“文学教育”的特征是整体性把握,是指向一种“心态”的涵育,是以“情商”为主体的素质的提升,“文学教育”可以理解为“终生化”教育,它既是人的“文明素质”的重要的构成因素,同时也是“精神素质”不断生长的需要和土壤,对“文学教育”特殊性的强调,有助于“语文教育”知识体系的“素质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3.
借鉴庄子的思想方法,可以将艺术教育划分为“技”、“艺”、“道”三个不同层面,艺术教育既是技能教育,又是审美教育,更是境界教育。艺术教师的职责也分别体现为“因材施教”、“授之以渔”和“传道为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关于“教育问题”的研究──教育研究对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问题”才是教育研究的真正对象。在界定了“教育问题”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它的三大特征,即复杂性、整合性与两难性,并把“教育问题”分为“经验的教育问题”和“概念的教育问题”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对青少年学生做过问卷调查:“你最讨厌的家教方式是——”填写“唠叨”的占65%;“你最理想的父母形象是——”,62%的学生答的是“理解子女,不唠叨”。可见,唠叨确系现今家教中的多发病。家教中的唠叨,内容大多指向“不准”、“不许”、“不要”、“切莫”等禁  相似文献   

6.
教育改革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前提。然而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则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二则因着传统文化的束缚,显得沉重而艰难。诸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令我们置身其中浑然不觉而又难以摆脱,或许与我们对“教”与“育”这两个字的内涵认识偏颇不无关系。在中国,最早把“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者,三乐也。”词典上说,“教”的含义是“传授”,“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含义是“培植”,“养于使作善也”。可见“教”与“育”这两个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大概是受韩愈《师说》对教师职业的定位(“师者,传道授…  相似文献   

7.
论灌输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灌输,目前国内理论界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灌输论”所要解决的是“有关政党的作用和性质的根本问题”,也有的认为“灌输论”就是“传播发展论”,“教育宣传论”,“教育方针方法”,本认为:“灌输”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灌”中有“教”,“输”中有“育”,这是灌输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之一,而灌输教育的目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人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惩戒是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惩戒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引航“问题学生”,强化教师职责职权的“成人”价值;助力维护正常校园秩序和学校正义空间的“成事”价值。教育惩戒的实践向度主要体现为:理念向度:从“规训”到“教化”;主体向度:从“一元”到“多元”;情感向度:从“惩恶”到“扬善”;道德向度:从“合理”到“正当”;法律向度:从“规约”到“合法”。  相似文献   

9.
《生活教育》2014,(15):81-81
为了彰显陶研特色,促进一线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生活教育》2014年主要栏目“感悟生活教育”、“教育评论”、“教育随笔”、“生活作文”、“心理热线”、“亲子教育”、“名校风采”、“教育名家”、“域外教育”、“书评影评”及教育教学类论文(含“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教师发展”等子栏目)面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学陶研陶者、家长和关心教育的公众诚挚征稿l同时欢迎名家、大家赐稿!  相似文献   

10.
一、课题研究过程(一)“八五”期间,参与了“八五”国家重点课题“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承担并完成了“天津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子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行教育在“度”的方面有一个“过渡”、“失度”的问题,在“量”的方面有一个“过量”、“超量”的问题,在“衡”的方面有一个“均衡”、“失衡”、“权衡”的问题。凡此种种,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2.
王庆 《培训与研究》2007,24(4):81-83
“二程”学识渊博,一生诲人不倦,对学生要求又非常严谨,故程颢有“如坐春风”之誉,而程颐则有“程门立雪”之典。杨时的三传弟子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学术观点,尤其是继承了程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并有极大发展,后世称为“程朱理学”,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而朱熹成为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3.
通才教育·专才教育·高师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长短得失的基础之上,提出高师教改要把握好“通”、“专”结合之度。要变狭窄的“对口观念”为弹性的“适应观念”,变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为人才的全面素质教育;要构建高师本科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强化大学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促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主要是一种通过审美活动和艺术的途径,以情感渗透和心灵修养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整体感性教育。因此,进行审美教育,不是灌输式的、信息存储或积累式的,而只能是“启发”式的,“示范”式的,什么是启发?“启发”首先是“启蒙”,即把被“蒙”的东西揭发出来。“启蒙”就是“揭蔽”,“揭蔽”为“真”、为“明”、为“善”。审美教育通过艺术教育以及审美创造力与鉴赏力的培养来开启授教对象的智慧,发展其创造力,并且通过美的观照,使人产生共鸣,从而促进人格与心灵的升华。从根本上说,审美教育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从概念、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高教国际化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TO的有关规定 ,教育市场的开放属于“服务贸易”范围 ,那么 ,面对入世以后势必更为激烈的教育市场的竞争 ,中国教育界是否已经有了必要的准备和应对的举措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势所难免 ,我们又有何对策呢 ?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 :现代教育的挑战和机遇1 “全球化”与“多极化” :当代高教发展的基本背景。人类教育的发展总是以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境况为依据的。毫无疑问 ,人类跨入的新世纪是一个更为“全球化”的世纪。“贸易自由化”、“市场跨国化”、“信息网络化”、“科技同步化”、“环境一体化”等趋势的愈演愈烈构成了一…  相似文献   

16.
当代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大都导源于三大教育观念缺陷——“离人教育”“离乡教育”与“离身教育”,其中“离人”问题诱发了教育本质的异化,“离乡”问题触发了城乡教育布局的极化,“离身”问题引发了教育思想的退化。究其根本原因有三个:传统教育文化的拖累、躁进求变的改革哲学与儿童生命意识的缺失。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纵深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就必须推进传统教育文化的迭代与升级,自觉调适制度变迁形态,积极倡导面向学生身体表现的“三教”。  相似文献   

17.
《生活教育》2014,(3):128-128
为了彰显陶研特色,促进一线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生活教育》2014年主要栏目“感悟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在当代”、“教育评论”、“教育随笔”、“生活作文”、“心理热线”、“亲子教育”、“名校风采”、“教育名家”、“域外教育”、“书评影评”及教育教学类论文(含“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教师发展”等子栏目)面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学陶研陶者、家长和关心教育的公众诚挚征稿!  相似文献   

18.
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无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无为”即“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是其最高法则。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现代教育理论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即以教育者的“无为”促进受教育者的“有为”。  相似文献   

19.
英国首都伦敦很早就认可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并建立了一套有关“在家上学”的完整体系,从原则、规定、申请流程等方面制定了“在家上学”的具体政策.借鉴伦敦“在家上学”政策的特点与经验,中国应尽快确定“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建立“在家上学”的管理机制,实现监督和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并培养监督管理“在家上学”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20.
人的身心健康教育、遵纪守法意识和道德素质教育是如今教育界常常讨论的热门话题,但在讨论过程或具体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者往往对三者的关系认识不清,甚至还出现许多糊涂认识。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谈特抓“道德教育”,忽视了“身心健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心”“法”“德”并举的教育。就现实意义来说,更应注重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一、身心健康,是人的发展的基础身心健康,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教育,应该是最基础的教育。由于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紧张的工作、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