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的呼声日益增高。究竟是人才过剩,还是其它环节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分配难?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上饶市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情况作了一些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人才短缺仍是主流,结构失衡才是症结。  相似文献   

2.
据劳动、人事部门提供的数字:1996年以来(不含1998年),我省因种种原因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达5000多人,各市都有400-600毕业生尚未就业.1998年,我省共有大中专毕业生14.3万人,是历史上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年,截止1998年6月底,签约率仅为57%,比1997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两年全省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虽然98%左右都落实了就业单位,但是,经省、市两级挑选后,回到县(市)的大部分毕业生,大约占总数70%左右,并不是真正按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机制解决就业问题的,政府行为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县(市)政府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专门下发文件,下达指令性分配计划,人事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才取得了这样好的效果.基层同志讲:“如果不是党政领导重视和人事部门的同志千方百计做好协调工作,仅靠人才市场调节,有50%的毕业生能找到工作岗位,就算不错了.”如何准确估价毕业生就业逐年趋紧的形势?目前,我省大中专毕业生是不是真的过剩了?  相似文献   

3.
对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陆海根我国劳动力配置长期实行统包统配,对大中专毕业生也不例外。统包统配的分配制度、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固定干部身份的人事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其弊端日益暴露。学生不论表现和学习成绩好坏一样能分配,对学校和学生缺乏竞争的激励机制。编制“能干不能工”,使得企业难以根据生产(工作)的需要,调整劳动力结构,改善劳动组织,这影响企业活力的增强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给当前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深化劳动、人事等制度的改革增加了难度。因而,改革中专(包括大专)毕业生统包统配的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和无偿分配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为了适应改革需要,1984年经上海市政府教卫办批准同意上海市第一商业局与黄浦区天津中学(1985年改名为上海市商业职业技术学校)联办附设商业经营中专班。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实行学生部分收费,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根据需要由商业一局优先择优录用的改革试点。1981年至1992年共招生9届820人,毕业5届463人。做法和效果:一、毕业生不包分配,以学生整体素质择优录用商业一局与学校十分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实行“不包分配,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我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工作,在校党委的领导和区高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的直接指导下,能够按照有关毕业生分配就业政策顺利地进行。今年我校毕业生315人,其中国家任务生31人,国家计划委培生53人,单位委培生205人,普转成26人。至目前止国家任务生、计划委培生均已分派完毕。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校隶属于化工部。1992年以学校更名为契机,增加了中专办学层次(招收初中毕业生),其初衷是拓宽办学渠道,扩大办学规模(我校大专招生计划较少,在校生不足900人)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1997年有205名毕业生,其中收费委培生189名,自费生16名。由于委培生绝大部分属于真自费、假委培,不但原挂名委培单位不愿接收,而且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也不愿回去。至1997年6月底集中派遣时,虽然按政策委培生全部派回了原委培单位,其实许多人是空挂,自费生更是无一人落实就业单位。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由此可见一斑。造成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何在?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到本世纪末,中等专业学校要实现“两包”向“两自”的转变。这就预示着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今后绝大部分要通过人才市场实现就业。但目前我市各中专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与高校相比甚是薄弱,现状不容乐观。各校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模式的影响,对毕业生进入市场,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表现出思想准备不足,处在被动等待状态。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择业观有待调整。去年某国家级研究院一知名专家办了一个公司,到某校去要几名毕业生,该校负责分配同志一听说这位专家的大名,什么都没有问就表示一定派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用工制度的改革 ,近年来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时下 ,中专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 ,客观上已成为考生选择就读学校的重要依据。因此 ,中专学校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得生存发展 ,必须面对现实 ,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努力提高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一、当前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当前造成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 ,是就业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匹配 ,不少中专毕业生的心理素质、价值追求难以适应新的现实。其主要表现 ,一是择业的主观要求脱离实…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文化和经济的形势的迅速发展,各条战线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一九八三年上海市四十九所高等院校有毕业生一万九千多人,其中按国家计划分配给本市的有一万一千多人,但各单位申请需要数逾四万人,只能满足百分之二十七左右。由此可见,把有限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做到优才优用,使用适当,学用一致,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是十分重要的。毕业分配工作,是学校培养学生工作结束后,向用人单  相似文献   

9.
毕业生分配的改革是整个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行的毕业生分配制度和方法存在着种种弊端,应当切实解决诸如主管分配的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分配计划上包得多、统得死;分配体制上条条块块分割,互不通气;分配方法上手续繁杂,层次过多;使用上不尽合理,积压和浪费人才等等问题。否则会严重地堵塞分配渠道,导致需要人的地方分不去,分到人的地方有的又用不上,甚至因此而造成“供过于求”的假象等等。南京中医学院在改革毕业生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在改革高校毕业生统分统配制度、逐步实行“双向选择”,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改革毕业生分配计划的编制办法。长期以来,毕业生的分配,只靠少数人从上而下编制分配计划;学校无权分配毕业生,毕业生更无选择单位的权利;培养和分配脱节,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彼此不了解、供需不见面。在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编制的毕业生分配计划缺乏科学性,盲目性比较大。用人单位和学校既无动力,又无压力,很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1984年党中央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接着又作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相似文献   

11.
我校今年幼师毕业生刘勿湘来信反映,她毕业回县后,用非所学,感到苦恼,要求按专业对口分配。据我们了解,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好几位毕业生。目前,幼教事业蓬勃发展,幼儿教师奇缺,矛盾十分突出。今年我校幼师毕业生五十人,而分配前有关单位主动要求分配的人数就达五百人之多。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春,我校组织了二十几个人,按小组分赴全省二十几个企业,就90~97年中专毕业生岗位分布状况作了专题调查。 一、毕业生岗位分布的几个特点 1.长线专业优于短线专业,长线专业毕业生岗位分布面远宽于短线专业。在260余名被调查者中,有机制、电气、铸热专业毕业生分别为144名,44名和22名,占被调查者55%,17%和8.4%。他们分别从事施工、操作、设计、行政、党团务、教师、公安等行业的工作。这些专业由于每年毕业生较多,因此所占被调查者的比例远远大于其它专业。巩固和加强长线专业是适应社会需求的。 2.热门专业毕业生岗位分布不及冷门专业,财会,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毕业生,其岗位分布既不大对口,又不太广泛而铸造、焊接,热加工等专业毕业生岗位分布基本正常。因而造成热门不热、冷门不冷的错位现象。这种现象说明,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着企业的用人规律,培养人才不能赶时髦,要立足现实,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3.具有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专业技能的毕业生岗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五年上海市大专院校毕业生一万六千五百十六人,分配工作与往年相比,进展比较顺利。毕业生普遍反映,分配得合理,做到专业对口,量才录用。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学校宣布名单后的两三天内就愉快地办了离校手续;还出现志愿报名支边、参军的学生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的可喜现象。这些都是改革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方式。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人才市场”、供需见面会给毕业生提供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机遇和场所。这种新的就业方式必然要求改变学校毕业生管理工作的模式。因此,做好中专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择业指导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1981年暑假和寒假,全国高等学校将有二十八万多学生毕业(其中本科十六万多人)。这是改革招生制度以后的首届毕业生。做好这些毕业生的分配工作,使他们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毕业生分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只有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动毕业生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才能为调配、派遣等项工作打好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把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运用到毕业生分配管理工作中,及时、准确地向领导及用人单位提供决策信息和分配结果,是加强毕业生分配管理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 一、毕业生分配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立 建立毕业生分配计算机管理系统(GD-CMS),首先要考虑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职大、电大毕业生的基本情况职大自1979年恢复重建以来,已先后培养出中文、英文、日文、机械、数学师范、工业与民用建筑六个专业的大专生652人,其中区属单位毕业生226人  相似文献   

18.
宋连学 《甘肃教育》2000,(12):15-17
一、中专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用人单位普遍存在追求高学历化的倾向,不考虑单位以及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不考虑人才配置的合理结构,在录用人才时只要求高学历,这种人才的高消费把中专学生置于门外,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误导人才需求信息。  2.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许多大中型企业已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过渡,纷纷通过精减人员来增加效益,客观上不可能大批吸收毕业生,一些企业领导因存在短期行为,不愿吸收和接纳中专毕业生。加之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控制进人,从中专毕业生中补充公务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要流向中学教育战线,这本来是由高等师范学校的性质和中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决定的。但是在我们最近对一些高等师范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及有关方面的调查中,强烈地感受到高师毕业生择业趋向严重扭曲,不愿去当中学教师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某市两所最主要的高等院校为例。这两所学校每年招生3300人,毕业生约2100人。根据该市基础教育状况和有关部门的计划安排,两所学校每年分别有80%和45%的毕业生要被分配到中学任教。但据了解,这两年分配到中学任教的毕业生中大多数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不愿当中学教师的情况。从对这两所院校的有关部门、初年级在校生、应届毕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大中专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分配工作的转轨也势在必行。那么,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海南经济特区毕业生分配工作,应当怎样围绕市场经济主旋律而展开呢?本文试图从海南省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毕业生分配工作现状、市场经济发展对毕业生分配工作的要求、毕业生分配就业管理制度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