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工程系的"热力学"课程为例,从课程研发、教学形式、课程实践、成绩评估等方面阐述了英国典型的工程学科教学模式,并结合我国工程学科高等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改善与发展我国工程学科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科学探索精神和自主创新学习意识,同时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标准的国际复合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考察了美国工程教育成就卓著的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课程的设置与演变,发现其化工学科课程的设置是与化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其次,对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和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与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发现这些大学工程学科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都体现了回归工程、服务社会的工程教育理念;最后,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对高校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化教学成了当下突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瓶颈的有效途径。由于被认为是较为适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现代人才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正在各高校广泛被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改建之中。对应用性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力图证明模块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适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现代人才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美国EAP教学以提高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为教学目标,选择与学习者所学专业、从事工作之相关文献作为教学内容,设置英语能力培训课程和学术能力培训课程,采用指导性教学模式和以内容为依托型教学模式.美国EAP教学经验可以为我国所借鉴,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选择、课程设置、教学分段及教师合作教学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台湾大学和台北科技大学分别是台湾综合型大学和高等技职院校的典型.以台湾大学和台北科技大学为例,对台湾综合型大学和高等技职院校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思考对我国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注重工程实践和围绕产业发展设置课程是两岸研究型大学和高等技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共同点.两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均密切围绕产业发展实际,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并注重工程实践训练,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台湾综合型大学和高等技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差异性体现在综合型大学课程设置侧重于完整系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而技职院校课程设置则以能力为本位,且针对学生特点.  相似文献   

6.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和多元智能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研究在调查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英语学科教学论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关于经济学科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了美国和香港的大学经济学科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特点,认为我们的培养目标过高,缺乏针对性;课程设置不合理,经济学科基础课程和数理统计等基础知识训练不够,同时选修课的比重太小,缺少灵活性。因此,必须从教学设计思想上重新审视和变革我国大学经济学科教育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是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的准则 ,同时也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学计划包含教学模式规定和课程设置两部分内容 ,其中教学模式包含有培养目标、学时分配、课程结构、学生的毕业要求和教学形式等由学校按国家要求统一规定总体规则 ,而课程设置是各具体教学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科发展及学员已有的专业知识状况对教学模式的填充与完善。因此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教学单位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地选定本学科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设置。地理系在制定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函授教学计划中主要思考的问题是深入领…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和需求,分析流体力学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的地位,探索流体力学的教学新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综合实验台进行讲述;课程实验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0.
苏越 《中国成人教育》2012,(12):147-149
"法律诊所"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法律道德和专业责任感为核心的法律教学模式。它对我国高职法律专业教学具有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毕业实习制度等方面的启示。律师制度与实务课程就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应用性、学科交叉性很强的法学学科。在教学中尝试"法律诊所"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部分院校在制订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教学计划时,把随机信号分析课程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对随机信号分析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五个度"即达成度、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是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准则,是审核评估的基准和尺度。其内涵是:作为参照标准,衡量高校设立的目标与自身发展的一致性。其传达的意蕴是:体现分类指导理念,规范本科教学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个度"共包含51个核心审核要点。本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基于专家个人报告,量化分析"五个度"的实然之况为:整体水平不高,除满意度"较高"外,达成度、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均为基本达成。为此,建议提高"五个度",需要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进行分析,以人为本,尊重特色;以当时当地的实践为尺度,全面适应、主动适应;实现有限点资源向全覆盖不断趋近,补强薄弱环节;由制度建设逐步转向质量文化引领,立德树人,内涵发展;尊重多元主体的价值取向,满足诉求,精准反馈。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成为很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重点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相应地对于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通过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和核心任务,基于“城市公共交通”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整改: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科教学评估对于我国高校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整改是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本科教学评估实践中,整改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深刻认识整改工作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发挥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应有的作用,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评估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科教育的质量是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命。随着1999年以来高校不断扩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团队的教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使本科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台阶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直面问题。文章沿着"什么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建设教学团队-如何建设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的研究思路,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应该如何建设?本文通过对国外研究型大学概念和特征的分析,结合我国研究型大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具体分析了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本科教学的定位及具体改革措施,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核物理本科专业的培养规模滞后于当前的社会需求。为了充分发挥理科核物理本科专业对工科核类专业的支撑作用,促进高校核类本科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创新中建设好理科核物理本科专业凸显重要。本文从更新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探讨在创新中建设特色鲜明的理科核物理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理科核物理专业人才的改革研究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永恒的主题,软件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如何保证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是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宁波大红鹰学院在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体系的实践为例,来对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伴随"一流本科"建设步伐的加快,本科教学质量研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选取2009—2019年CNKI数据库,以"本科教学质量"为篇名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得出2029篇有效文献。利用CiteSpace 5.6 R3软件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1)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关键词成为近10年来的热点;(2)我国本科教学质量研究脉络主要是以教学质量、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评价等话题交织演进;(3)突发性检测揭示以应用型本科、国家标准、审核评估、保障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话题引领的研究前沿。文章分析指出,我国本科教学质量研究的多元交叉研究有待增强,影响机制研究有待深化,定量实证研究亟待推进。  相似文献   

20.
《热工基础》是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面向机械设计专业及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拓展机械专业学生在能源动力方面的知识贮备,并使其掌握传热学与热力学两大基本理论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方法。本文基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结合笔者的从教经验,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大方面对《热工基础》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