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暑假,我到姐姐家玩。吃饭的时候,我看见9岁的小外甥女拿着筷子懒懒地挑挑这盘菜,动动那盘菜,却一样也不吃。我让她快吃,姐姐插话了:“她呀,吃饭就没有正经吃的时候,你看个儿都这么高了,才50来斤,就是一根竹竿。让她把我愁坏了。”吃完饭后,我到外甥女房间一看,嗬,床头柜里有饼干、方便面、面包、饮料……真不亚于一个微型商店。我说:“策策,有这么多零食呀。”“还不是因为她整天不正经吃饭,总不能眼瞅着让她饿坏了,没办法,只好让她什么时候饿,就什么时候吃点儿。”姐姐在一旁解释说。我心想:这不成了恶性循环了吗?我…  相似文献   

2.
尿裤以后     
到家长接孩子的时候了,小怡不时地朝门口张望着。我轻轻地走到她身边说:“小怡,今天你妈来晚了吧!别急,和小朋友一起去搭积木……”话没说完,她“哇”地哭了,旁边的小朋友直叫唤:“小怡尿裤子啦!”我一愣,低头一看,果然是的。我忙帮她换好裤子,并不住她安慰她。小怡的妈妈来后,十分歌疚地对我说:“杨老师,我家小怡在幼儿园不肯上厕所。因为厕所是蹲式的,她不敢上。有了小便,一直要憋到我来接她,然后在路上急忙小便。这不,我来晚了一点,就憋不住尿裤子了,害您辛苦!”小怡妈妈的话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难怪几天  相似文献   

3.
许洁 《学前教育》2021,(8):22-23
丫丫3岁半了,从她入园到现在将近半年了,她在幼儿园从不主动说话,且极少回应老师和同伴,甚至尿裤子和不会穿衣服的时候,也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无论我怎么引导,她都不理我。小朋友们会问我:“老师,她不会说话吗?”我跟丫丫妈妈交流了她在园的情况,妈妈说丫丫在家能够说一些句子,还能分享在幼儿园发生的趣事,正常交流没问题,但只要遇到外人就不说话,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4.
爱的馈赠     
“丁零零,丁零零……”早上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了,我正坐在办公室认真地改作业本。忽然,我班几个学生冲进办公室争先恐后地说:“王老师,王老师,李成顺下课没来得及跑厕所,尿裤子了!”“什么?尿裤子!”我一听头都大了,怎么班上又出状况了。天这么冷!穿着湿裤子怎么行,我急匆匆地跑到教室。教室像炸开了锅,有的大叫“有人尿裤子了!  相似文献   

5.
<正>下午第二节下课行政部长跑来跟我汇报,小飞讲脏话。我纳闷,这个孩子平时文文静静,从来没有讲脏话的记录。我就问行政部长怎么回事,讲的什么脏话。行政部长说她骂人“SB”。这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很难想象她会有这样不雅的语言。此时行政部长递上证据:坐我位置的人是SB(一张便利贴)。我诧异地看着行政部长:“这是跟谁吵架吗?”“不是。昨天周三X拓展课,其他班级同学都坐到我们教室里上课,我们班很多同学的抽屉都被翻乱了,她的抽屉也遭了殃,生气就写下了这张便利贴。”我点点头,  相似文献   

6.
我家的外甥女辰辰是个伶牙俐齿的孩子,她说话直来直去的,专爱挑别人的毛病,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我经常被她气得说不上话。有时想想竟然常被6岁的孩子“将军”,真是有些不甘心。苦思冥想了很久,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对付她的“锦囊妙计”。以前我和她对话时,经常让着她,觉得孩子还小也就不去计较。但我发现这样做只会让她愈演愈烈、更加肆无忌惮地说别人。所以我觉得,不应该觉得孩子小,就可以让她“为所欲为”,而应该适时地让孩子也接受这种“礼遇”,让她做换位思考,体验别人当时的处境和感受。所以后来我也经常挑她的毛病了,如:…  相似文献   

7.
她叫小莉,同学暗地里叫她“丑小鸭”。她是班里最孤独的一个,其他同学下了课都出去玩,而她却孤零零地倚在窗口;课堂上她很少举手发言,只是木讷而又机械地听课、做笔记,而且我还发现她特别讨厌课文中对人物的肖像描写。从她那孤独而又自卑的眼神里我读懂了这个女孩子的苦恼和忧虑:她是因为自己并不出众的相貌而自惭形秽,将自己锁在一个没有欢乐的世界里呀!怎样解冻“丑小鸭”冰冷的心呢!有一天,上活动课。由于外面下着雨不能出去,我们就在教室里做“密令传递”的游戏:我把“密令”说给第一个学生,第一个同学又悄悄地把“密令”…  相似文献   

8.
她聋了吗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同桌王昕怡哭了!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我聋了!”我又问:“你怎么聋了呢?”她说:“你  相似文献   

9.
争夺小红旗竞赛天津市红桥区杨庄子小学张滨下课铃响了,我正要走出教室,学习一向认真的王蕊哭着走到我面前,委屈地说:“张老师,我的语文作业本找不到了,下节课还要用呢!”“你的课桌、书包都找过了吗?”我连忙问。“都找过了,哪儿都没有。”她着急地说。接着又吞...  相似文献   

10.
张俊 《四川教育》2005,(1):42-42
最近听一节公开课,在课结束时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风吗?”学生说“想”。老师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那你住在哪里啊?”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我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她居然不敢。我不知道提问的学生会是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1.
18年前,时值我在村小任民办教师不久,便被乡文办室王悦林校长听了一节推门课。我自觉那节课深上得还不错,但听王校长一评可傻眼了:几乎满是缺点。面对挑剔的王校长,我的心跳得很厉害。后来王校长说:“你愿意当徒弟吗?”我说:“愿意,愿意,我愿意您为师。”王校长说:“不是我。我是说给你找一个老师,让她好好拉巴拉巴你。”说着地递给我一本《河北教育》。“她也是我的老师,现在又成了你的老师,咱们是师兄弟啦!”看到王校长调侃的笑容,我的心也平静了许多。从此,我便与《河北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每期的《河北教育》我都认真…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里,帆帆的父母还没有来接她,她很着急,问老师:“我的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啊?”老师对她说:“等你数到50个数的时候你的妈妈就来接你了!”帆帆听后,大哭起来:“老师!我数不到50!”  相似文献   

13.
睡午觉是幼儿园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我园幼儿睡的是“席梦思”床垫,老师一放下床垫子,孩子们便把它当成了“蹦蹦床”,在上面又跳又叫,寝室里立刻沸腾了起来。我大声喊:“别吵了!躺好!安静!”也无济于事,真是让人头疼。一次睡午觉,陈小康小朋友跑来问我:“老师,睡觉时是不是要关上‘小窗户’?”“窗户关上了呀。”我很奇怪。“不是,是眼睛!”原来她把眼睛当作小窗户,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呀!她的话启发了我,我立刻指着眼睛和嘴巴,对小朋友们说:“现在,让我们关上‘小窗户’,闭上‘小门户’,好…  相似文献   

14.
我的外甥女     
我有一个12岁的外甥女。你一定会奇怪,我年纪比她小,她怎么会成了我的外甥女?告诉你,按辈分,她就得叫我姑姑,尽管她也不愿意,可用她妈妈的话说:“谁叫圆圆是长辈呢!”  相似文献   

15.
我正看报纸,3岁的女儿琳琳笑呵呵地拉我:“爸爸,你来看看,你来看看嘛。”又搞什么恶作剧了?我知道要想清静,就得顺着她。我随她来到客厅的沙发上一看,没什么,只是把一只大布熊猫“枕”在一只小毛毛狗身上,“爸爸,好玩不?”我对儿童的玩法不感兴趣,也就随口说了声“好玩”打发她。她笑了,我也解脱了。过了些时候,妻子回来了,我听到琳琳又拉妻子去看她的“杰作”。我估计妻子也会像我一样应付她一下。琳琳问:“妈妈,好玩不?”待了会儿,我却听到妻子说:“不好玩!”真笨!我暗笑她不会迎合孩子的心理去讲话,这下准惹她问…  相似文献   

16.
特殊的座位     
“这节课,我差点被你班的晓晗气死了”教我班数学的吴老师,上完第一节课后便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对我说。我还没来得及问怎么回事,吴老师又问:“丁老师,你怎么让晓晗坐在讲台旁边?他‘大闹天宫’闹了一节课。”我昕了大吃一惊,说:“他一个人坐个位子,在老师的眼皮下,还敢‘兴风作浪’?”吴老师说:“不信,等会儿上课你试试看吧。”  相似文献   

17.
佚名 《高中生》2008,(9):10-11
只有静待苹果成熟后,你去摘取,才是对它的尊重,才会给你的一生留下美好记忆。外甥女放假了。姐姐让她到我这里补补课,还叮嘱我,说她可能谈恋爱了,让我说说她。外甥女快考大学了,姐姐很担心她。  相似文献   

18.
控制时间     
小时候的我特别爱睡懒觉,每天早上,当我还懒懒地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的时候,妈妈便会催促我去上学,她总是先让我好好看看卧室里的大挂钟,然后就把我从被窝里拖起来。一天早上,妈妈又来催我了,还是老规矩,她指着挂钟对我说:“你看看钟,都已经七点了!”点评:对心理的描写比较真实、细致,是这篇作文的优点。我仿佛忽然明白了:原来时间就是这大钟控制的呀!如果我把钟的时间调晚一些,我们不就都可以晚一点儿起床了吗?第二天一早醒来后,我就偷偷地把挂钟调晚了一个小时。不一会儿,妈妈照例又来到了我的房间,但她看看钟,就又退了…  相似文献   

19.
准备聚会     
“也许她有不顺心的事呢?”我提醒说。卡乐对我的话一点也不以为然:“不顺心?老师会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呢?她惟一不顺心的事,大概就是带我们去哈尔坦实地学习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才能把我们折腾个七死八活。”“她看人的时候,如果不那么凶狠狠地盯着就好了!”小萝卜头说。施黛菲点点头:“对!她的眼神简直能把保险柜都烧穿。”我心里很清楚他们说的是哪种眼神。“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她最近一段时间很爱打扮。”卡乐说,“她穿的裙子又短又紧。上次我见她穿着这身衣服上她的破汽车,差一点把脚给崴(wǎi)了。”“你也注意到了?今天她…  相似文献   

20.
“哇!”一个女孩子哭了起来,我连忙问怎么回事。“我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打了我一拳。”女孩哭着告诉我。“我爸说了,‘谁打你,你就打谁’,她碰我,我就打她。”打人的男孩振振有词。“你爸爸真是这样说的?”我又问。“就是!”回答得是那么肯定。 离园时,我问这位家长是否有这回事,他说“是的”,他认为,“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卫能力,将来孩子长大了才能立足社会”。他的想法既令我震惊,又令我深思。震惊的是,他的孩子在班上早已是无组织无纪律,总是惹事生非的了,做父亲的还这样教育他!令我深思的是,近年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