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奥尼尔的悲剧《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男女主人公的自卑心理。本文从男女主人公的成长背景入手,展现了他们自卑心理的表现,并深入剖析了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种族观念的根深蒂固。最后透过这部作品分析了奥尼尔的种族观念。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舍伍德·安德森的表现主义渊源——表现主义绘画。用表现主义艺术解读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镇畸人》,分析小说中的非写实性,作者的表现主义风格,以及表现主义的手法重复在文本中的体现。通过对作品中表现主义的解读,探讨《小镇畸人》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红字》主人公爱情悲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男女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海丝特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个人意识的局限、人性恶对爱的摧残以及黑暗的宗教统治和社会环境 ,其中 ,后者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运用拉康的“主体间性”理论阐释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主人公自我认同的历程 ,揭示了唯美主义的追求和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5.
《天边外》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早期比较成熟的一部作品。悲剧一直是他作品的主要形式,《天边外》也不例外。在奥尼尔的很多剧作中,都能看到弗洛伊德的思想理论的烙印,本文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为视角,对三位主人公进行心理和行为的分析,探讨导致其悲剧人生的内在根源是本我、自我与超我三种人格结构发展的不协调导致人格发展的异常,从而导致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借古喻今的写作手法可令人们对当代社会产生认知,讽古喻今的写作手法更能令人们对当代时期和现在生活产生强烈对比。芥川龙之介编写的《罗生门》巧妙地运用讽古喻今写作手法,引发读者对人性的反思。其中男主人公在无路可退的条件下选择了罗生门寻找一线生机,并在强烈的现实问题当中毅然决然选择收起自己的良知,男主人公内心发展受社会和生存影响具有强烈的善恶反差感,这其中产生的人性问题足够引起我们去深思。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最突出特征即是“心灵辩证法”。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男女主人公卡列宁和安娜的心理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心灵辩证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自我封闭》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中期表作,作品将美国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种族压迫和环境破坏等问题结合在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中,揭示了美国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然而在对女主人公凯勒追求自由的一片赞扬声中,人们却忽视了她所追求的自由给周围人生活带来的困境。本文将从她的丈夫、孩子及情人的视角分别阐述他们眼中的这种自由观。  相似文献   

9.
田纳西·威廉斯是战后美国戏剧界出现的杰出剧作家。其作品中颇具代表性但又为人们所忽视的两位南方绅士———《玻璃动物园》中的温菲尔德先生和《欲望号街车》中的艾伦 ,是庄园制度下人们对理想的男性的一种定位。他们在时代的变迁下抛弃了原先社会赋予他们的角色 ,开始寻求属于自己的空间 ,并为此付出了代价。他们的产生、发展与消亡与美国南方的庄园经济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作家梁志英的短篇小说集《凤眼及其它故事》描述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的边缘生活。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故事集中第一部分《离开》中主人公的身份追寻问题,并着重探讨这些边缘人物身份追寻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文章认为,尽管各个主人公拥有不同的成长、生活经历,但身份追寻的结果并无二致,都是被迫选择了离散状态。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中篇小说代表作《牛》中的主人公罗汉是莫言少年时代的影射。在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的文革时期,主人公通过扮演小丑希望引起大家的关心和注意。在太宰治的私小说代表作《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大庭叶藏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他表现出很强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在日本这个要求社会成员高度一致的国家,只能带着"丑角"面具生活。通过对比两大作家的丑角精神,发现莫言和太宰治写作视野和写作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冯梦龙《三言》中一部优秀的悲剧作品,其艺术魅力历来为人们所赞誉。女主人公杜十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特征及作品深刻而又严肃的主题思想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批先驱者严厉地批评旧剧思想的僵化和腐朽 ,洪深便是其中之一。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 ,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初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世界文化是相通的 ,中国现代戏剧在逐渐确立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历史地位的过程中 ,广泛吸取了欧美戏剧的精华 ,对比分析奥尼尔的《琼斯皇》与中国戏剧家洪深的《赵阎王》 ,充分可见奥尼尔对洪深乃至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曹禺在《雷雨》中所塑造的蘩漪和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的爱碧都是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堪称异国姐妹。她们反抗压迫,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具有强烈反叛精神。她们从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自我意识的彰显,社会意义的展现,悲剧诗性的建构等不同角度,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哈克在不断地寻找一片适合自己生活的净土。从陆地到河流的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折射出当时光怪陆离的美国社会以及形形色色的人们。在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以后,哈克仍然保有一份难能可贵的独特纯真,而另一段寻找自由与宁静的旅程也即将展开。  相似文献   

16.
现代作家路遥无限留恋生育、养育自己的陕北黄土高原,将描写陕北作为自己的作家使命。路遥以真挚的创作态度“完成”了此使命。他的作品总体上以被机构改革中社会变动的波涛洗礼的80年代为舞台背景,以农村无名之人为主人公特别是他的主要作品《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对农村有为青年人向人生的挑战给予了文学的、哲学的描写追求。这些对人生追求的各个作品共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们、对社会的歌颂。这是作者通过对自己存在意义的反复思考后得出的结论。路遥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用冷峻的目光和其不懈的思维活动生动地描写了生活在陕北青年的喜怒哀乐,特别是作品主人公们对人生的执著探求的姿态,使其作品具有了超越陕北这一地区进而辐射整个现代中国的文学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日本近代文学当中,明治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当属最高,产生了大量的文学巨著,《浮云》《金色夜叉》《青梅竹马》等就代表了日本明治时期小说的成就。通过明治时期《浮云》和《金色夜叉》的主人公形象的分析,认知日本明治社会的特征是本论文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试图从社会思想文化变迁对文学人物评价的影响的角度来解读张恨水《大江东去》中的爱情婚姻悲剧,揭示这个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并澄清小说中女主人公薛冰如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典型代表,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博得了很多人的同情,很多于此相关的论文都对男主人公和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批判,但是笔者认为悲剧的产生有其内在和外在之分,造成悲剧的原因也并非单一,因此,本文试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女子自身的性格因素,一方面是男子的品德和外在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塔依卜·萨利赫的著名小说《北迁季节》中,主人公穆斯塔法在接受西方教育后,既不为英国主流社会认可,也难以回归苏丹社会,严重的双重"他性"阻碍了其身份的认同。本文从神话原型的视角出发,以穆斯塔法对身份及家园的追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小说《北迁季节》中的追寻原型、母亲原型、主人公原型以及小说中的树与房子、河流与海洋等原型意向,从而揭示主人公穆斯塔法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游离与徘徊,在中心与边缘的张力中陷入迷失与无根的挣扎,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漂泊无根的宿命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