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同舟共济 促进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毕业生总量增加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使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2008年底温家宝总理提出,政府把大学生就业放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国务院办公厅也出台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2009年2月23日,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作客央视网,与现场学子共同探讨就业相关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2.
高校新生如何为就业做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得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3月披露的数据,2009届高校毕业生有611万,而2008届高校毕业生还有100多万未就业;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68%。这些数据说明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它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而金融危机下的市场变化对一些地区、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毕业生数量、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的供需不半衡,使得2009年大部分高校的毕业生签约率低迷.因此,高校卓有成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每年年底都将迎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高峰。2009年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之最,将达到610多万。据中国人才流动中心大学生就业部处长孟向红介绍,截至2009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74%,与2008年基本持平,但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基数较大,而且今年预计有630万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危机寒风的吹袭之下,2009年的就业形势显得比往年更加严峻.就广东省而言,2009年高校毕业生超过33万人,比2008年增加4万人左右,加上外省来粤找工作的毕业生,超过50万毕业生在广东求职.为了解用人单位选聘大学生的需求,及时掌握最新就业动态,并充分了解2009届毕业生的求职心态与准备,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于2008年11月-12月对参加供需见面会的用人单位以及18所高校的部分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约为100万,而从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开始扩招后,2003年的第一批毕业生就达到了212万人,2004年有250万人,2005年有275万人,2006年则高达413万之多,2007年有495万人,2008年达到了559万,而到2009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创记录的611万.  相似文献   

8.
两会促就业,政协委员怎么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2009年将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比2008年增加50多万,按2007年的比率推算,2009年待业大学生将达到12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大学毕业生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加上今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无疑将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9.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在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牛就业形势分析和对09年毕业生就业的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牛就业形势,而根据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说,我们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得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师,加强对高等院校毕业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朱灵群 《文教资料》2009,(2):225-227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必然产生影响,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做好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尤其是实现毕业生安全就业,将是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如何能够安全就业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并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普遍出现困难之际,位于东海之滨宁波市高教园区的宁波诺丁汉大学,2008年首届本科毕业生实现了100%升学与就业,远远高于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所呈现的我国2008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非失业率90%、非211院校就业率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年,又恰逢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南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中央和部省相关会议精神,多次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非常决心、非常举措",积极应对,突出重点保就业,全力做好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人,加上前两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共约1000万人。在总量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状况关系到个人发展、社会稳定与经济长远发展等问题,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在当前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逐渐增长态势,就业问题俨然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走过2009年的就业"寒冬",我们迎来了2010复杂的一年.新的形势下,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上应做到"四全",即全员参与,培养就业意识;全程指导,创新就业思维;全息网络,便捷就业服务;全面推进,拓宽就业渠道,更有效地服务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5.
《西藏教育》2009,(5):48-48
4月14日,自治区教育厅在拉萨召开2009年西藏教育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从完善机制、加强领导、拓宽渠道等八个方面,就2008年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对做好2009年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自治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教育厅厅长宋和平同志,教育厅副厅长杜建功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领导小组成员、各高校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招生就业处负责同志、厅相关职能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认真做好帮助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这些政策并没有以一个指导性的作用来促进企业对社会就业结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人社部提出2009年要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然而,政策在企业和高校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方向发展.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形势.从高校毕业生规模看,总量大、增幅高是突出特点,由于高校连年大规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也愈来愈多.据统计2000年至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07、115、145、212、280、338、413、496、559万.2009年是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的一年,预计全国2009届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  相似文献   

18.
七月的山西出人意料地凉爽,古老的晋祠在夏日的细雨绵绵中散发着别样的韵味。2008年7月15 -16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在晋祠宾馆召开,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重点高校的就业中心主任们齐聚一堂,就2008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2009年的就业形势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徐州工程学院于2008年11月29目举行了2009届毕业生冬季就业双选会,会上有招聘单位150家,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左右,该院本专科毕业生3000多人参加了招聘会。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的较大影响,校党委深入分析、准确判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从11月1日起,学校启动就业指导与教育必修课,对2009届全体毕业生进行系统的授课辅导;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危机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就业危机之表现 自从2000年我国实行引导高校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政策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供需矛盾加剧,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据调查显示,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280万,其中不能及时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达8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