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小明 《甘肃教育》2007,(4S):15-15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科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关于合作学习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最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他们的社会品性获得积极、健康的发展,也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班级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收到良好的效果呢?一、合作学习应有序开展合作学习要富有成效,在合作的方式上首先是有序的,即是有组织的、有严密分工的。合作学习应有组长主持布置,有组员分头准备,有学生读读议议,有教师调控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实效。二、合作学习应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分别进行自主探索、自…  相似文献   

3.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课堂上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长此下去,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科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学会知识,又使学生会学知识,同时又可以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不论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听课时,我们都会发现总是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他人的观点不质疑,听得含含糊糊,这样就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组合作学习产生溯源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必然。古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父母课子女,师傅传徒弟,师长授弟子”的“个别授课制”,其历史源远流长。十五、十六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为铲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要求改革旧的教育模式,建立新的学校,以培养适应工业规模生产需要的众多人才,于是出现了学校教育的“班级授课制”。这一学校教育组织形式,至今已沿用了300多年。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虽经不断改革,但也渐渐暴露了它的种种负面效应。教学的组织形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催动。2…  相似文献   

6.
一、合作学习理论概述和基本要素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语言教学研究的中心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合作学习已经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等国的大中小学教育。我国自90年代初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活动以来,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之后,许多教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上,我们随时都能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是一片嗡嗡声,可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种后,老师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老师们也清楚,这种学习效果不是很大,可又束手无策。要想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需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精心设计教学选准合作内容教师在每节课前要依据教材的知识内容,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形式和方法。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应该不同,教学方法为教学目标服务,学习途径应该是多样性和适应性相结合,也就是说选用最佳的教学途径完成教学任务。英语学习过程是信  相似文献   

9.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病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吉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审美的能力,强调合格动机和械责任。所谓合作就是互惠互利、相互帮助、相宣依靠、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申健 《成才之路》2009,(19):31-31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求知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课堂教学不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新课程需要对以往的教学课堂进行改革,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想显示出积极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动力。于是,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调控能力和教学效率,而且改变了以往师生间的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  相似文献   

14.
对于低年级的合作学习,有相当部分教师反映:班额大、学生多;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合作意识弱、能力差,各种合作学习的习惯还未养成,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很难组织;即使组织,效果也不理想。那么,如何组织好低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从国际到国内,在中小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教学的一个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合作化、信息化社会.美国尼亚加拉大学的魏密提(Paul J.Vernette)先生说:"在所有教学中,合作学习独具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格局."他进一步指出合作学习盛行的三个原因:"其一,它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广泛的实践支持;其二,它能够被广大教师在几乎所有层次和所有学科的教学中成功使用;其三,它是与时俱进的,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每年都有一些新发展."我国的发展性教学理论顺应国际潮流,创造性地把合作学习纳入其中,使之成为与主体参与、差异发展、体验成功并列的四大教学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浅谈地理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它则是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如何采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7.
谭亚西 《教书育人》2006,(10):16-17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在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克服以下几个问题并给予其必要的指导和调控,否则,合作学习就不能达到其目的,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8.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低效现象,如:学生的合作不主动,不会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合理,教师的任务设置不适当;合作学习时间不充足,学生合作不充分;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学习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评价不全面等.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应该做到: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分工;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相似文献   

19.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平常的教学和听课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上还只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发挥出来。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如何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改变“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主要表现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合作探究教学是一种融入了更多合作学习理念和做法的探究教学,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展示自己,能够在思辨中探求新知,有力地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