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青少年喜爱视频游戏的原因入手,分析了视频暴力游戏的特征。通过阐述有关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相关联的研究,特别探讨了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顺利成长所可能带来的危险性,并具体分析了危险性存在的原因及表现。最后,提出几种应对负面作用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1951年2月.爱因斯坦到美国波士顿的麻州综合医院接受最新的脑电图仪(EEG)检验。研究人员测出他的脑电图(俗名“脑波”)背景值之后,就请他思考科学问题,让仪器描绘出他大脑的活动模式。爱因斯坦在心里解一元二次方程式.仪器指针就剧烈地上下震荡.研究人员正在赞叹自己竟然有幸目睹绝世天才脑子的活动情形,指针忽地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1)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了暴力游戏对儿童习得攻击行为的独特作用;(2)综合介绍了国外最新的暴力游戏研究成果;(3)提出了建议与时策。  相似文献   

4.
虚拟暴力游戏在目前的社会中日益普遍,其带来的社会影响不可忽视。文章阐述了虚拟暴力游戏对攻击行为的研究情况。回顾了虚拟暴力游戏影响攻击行为的相关理论,介绍了该领域中的一些主要研究手段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网络暴力游戏接触问卷、暴力态度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308名大学生暴力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暴力态度总体水平不高,并在年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暴力态度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2)网络暴力游戏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暴力态度在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生上网玩游戏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有的游戏对学生是有益的,有的游戏则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其中网络上的暴力游戏给学生的思想、心理、语言、行为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采用空间线索任务,以身体攻击图片和表情图片两类实验材料,对暴力游戏玩家的注意偏向机制及其时间进程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暴力游戏对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玩家对于他们所熟悉的身体攻击图片,在线索仅呈现100 ms时即产生对攻击信息的注意警觉,在500 ms时该注意偏向消失;对于表情图片,暴力游戏玩家在线索呈现500 ms时表现出对负性表情和愉快表情的注意回避,在1 250 ms时注意回避消失.从而表明,暴力游戏经验与个体对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的改变有关,且这种改变依赖于刺激内容及加工时程.  相似文献   

8.
9.
试论暴力游戏对儿童攻击行为及攻击性人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1)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了暴力游戏对儿童习得攻击行为的独特作用;(2)综合介绍了国外最新的暴力游戏研究成果;(3)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期沉迷网络暴力游戏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一种麻木的生命观,模糊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界限,形成暴力解决问题的处事方式,习得有害社会的犯罪手段等。减少或消除网络暴力游戏对未成年人成长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加强对网络暴力游戏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网络游戏的开发商和运营商应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开发自主的健康的本民族的网络游戏产品;家庭、学校等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长期接触暴力视频游戏会对青少年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引起青少年不良的生理反应,诱发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使青少年对暴力产生脱敏效应和使青少年的同情度降低等。因此,政府主管部门、网络游戏公司、学校和家长应该联手采取相应措施来加以应对,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种新兴媒体和暴力游戏的盛行,媒体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再次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对于媒体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因果关系依然存在激烈的争议,主要有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理论模型,即一般攻击模型和催化剂模型。一般攻击模型认为,媒体暴力对攻击行为存在着即时效应和长时效应,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但是,儿童的人格特点、原有的攻击水平、对暴力角色的认同和游戏特点等因素会对媒体暴力的影响发挥调节作用。未来需要采用新的研究范式和技术对该领域问题进行研究,以获得相对一致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姜言波 《考试周刊》2012,(74):181-181
当我们置身于互联网中时,自己的行为及与他人的互动行为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有些时候这些改变是积极的,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做出自己平时不可能做出的消极行为。就如经常玩暴力游戏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说明网络上的暴力游戏为何会受青少年的欢迎。同时,对暴力游戏引发青少年侵犯行为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力电脑游戏的青少年大脑情绪域活动频繁,而调节自我控制能的反应则慢了很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特·马修斯教授将44名13岁至的青少年分成两组,两组人分别电脑游戏。一种为T级游戏,它力性,适合13岁以上的青少年玩种是非暴力性的游戏。半小时后,这些  相似文献   

15.
何德芳 《中学教育》2004,(12):59-60
爱因斯坦去世后,他的大脑被切成240块,分装到10个盒子里,送给了相关的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纷纷在探究--  相似文献   

16.
《家长》2012,(12):5-5
小宇平时爱看书,在学校表现较好。一天,在玩了一款以"虐杀"为主题的网游后,腼腆的16岁小宇竟沉迷于网游。小宇的父母工作忙,对于小宇的变化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时不时地提醒小宇不要玩太久了。一天,在玩了10多个小时游戏后,他竟然在恍惚中用水果刀刺向熟睡中的父母……虽然父母伤势较轻,但他们怎么也想不通,网络游戏真能把小宇变成另外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体潜能的开发——特别是人的大脑潜能的开发,以适应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游戏,是广大幼儿喜闻乐见、广为参与的一种充满生活情趣的教育活动。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的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给幼儿带来快乐,还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及健全人格的塑造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已成为备受广大幼儿教师关注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形式。但是,在运用这种教育形式中却出现了一和种较了普遍的倾向,即组织幼儿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参与行为往往置于教师严密的 控制之下,有悖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愉悦和欢乐,这样既削弱了游戏的教育功能,又不利于幼儿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那么,幼儿教师应当怎样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呢?  相似文献   

19.
游戏活动是幼儿个性化发展、主动探索学习的最好途径,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在经过这学期的游戏实施和观察之后,发现教师适时、适度提供游戏材料,不同程度地激发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鞠艳 《教师》2022,(36):66-68
安吉游戏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是对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有效创新。为了进一步研究基于安吉游戏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策略,文章从安吉游戏的核心概念与特征、幼儿园实施安吉游戏的价值两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安吉游戏的内涵,并提出了:挖掘游戏材料资源,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求;营造宽松的游戏氛围,激发幼儿自主意识;巧妙设计游戏环节,体现幼儿游戏主体地位;创新演绎教师角色,实现高效活动指导四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