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设计素描具象形态空间重构造型 空间重构是要求学生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观察、理解、认识对象,从不同的空间角度重新建立起画面的主次关系和画面秩序的过程.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空间物体之间的关系得以很好的把握和表现.  相似文献   

2.
正《群龙齐舞》画面活泼灵动、视觉震撼。作者使用广角镜头和物动虚法则,来表现舞龙文化旅游节的热烈气氛和一种特有的艺术力量。物动虚,是指当镜头对着正在运动的物体时,使用低于运动物体的快门速度,而引起摄影画面中部分影像模糊不清的现象。在摄影作品中,充分利用这种虚实关系,会使画面的物象对比明显、互为提携、相映衬托,还能增加画面的趣味性,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色彩是漆画画面表现的重要方式,对于提升漆画的画面表现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首先分析了色彩美在当代漆画中的主要表现效果,从中可以看出,色彩的运用能有效地突出画面的中心点,提高画面的空间表现力,最重要的是能让整幅画表现性更加连续。在此基础上,对当代漆画中色彩的应用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当前漆画创作过程中的色彩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透视技法本是绘画上用于在平面上表现空间深度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常被作家们运用于景物描写之中,达到并不亚于绘画的空间深度的美学效果。被借用到景物描写中的透视技法主要有如下诸种: 一、焦点透视法所谓“焦点透视”,是指视点集中在眼与物体之间的画面上所见到的现象,便形成了远小近大的透视现象。为此,在景物描写中,为了表现所见景物的遥远,可用夸张的办法,对远景作缩小的描写。如李  相似文献   

5.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F0003-F0003
凤国的画.特别是他的静物画.构图饱满,风格大气厚重.画面细腻而生动.层次丰富而整体。他所描绘的物体,那岁月的沧桑.风雨的磨蚀,都能从画面中充分地、鲜活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的画给这些沉默在无言世界里的物体赐予了生命!  相似文献   

6.
现代派西方绘画在追求画面二维平面性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空间深度的表现,力求在平面中体现出多变的空间深度感。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儿童对社会刺激的注意行为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对眼睛注视的定向注意和联合注意受损。回溯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出对社会刺激如面孔、名字等的注意损伤。然而采用空间注意线索化范式,发现既有证据表明他们能对眼睛注视线索发出注意定向行为,也有相反的证据。孤独症儿童联合注意的缺损主要表现在,不能对他人的社会指向做出反应,也不能主动发出注意分享行为。文章回顾了孤独症儿童对眼睛注视线索引起的注意定向的研究,分析了结果存在矛盾的可能原因,列举了他们在联合注意缺损上的主要表现,并总结了与其社会性注意相关神经基础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节奏感·留白·细节——关于图画书画面特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内容和形式的读物,图画书画面的节奏感产生了贯穿画面始终的一种动势;画面的留白延伸出更丰富的叙事可能和空间;细节描写创设的多重叙述线索可以帮助幼儿在图画书阅读的主动参与空间里进行文本意义的探索与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构成画面的一些基本要素上去剖析儿童画,可以总结和思索出一些儿童绘画的基本规律,探寻到儿童绘画时的某种心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探述: 一、线条 线条是儿童画面中最基本的成分,是对事物的高度抽象概括。由于儿童的控制系统还不成热,画出的线条飘忽不定,扭曲成锯齿状,也难于画出物体的准确位置,但能够暗示出所要表现的物体。他们往往任意涂抹,在画中充满了直线、曲线、斜线和不规则的圆线,线条横七竖八,难于拼接。分析起来,也许是因为这些欲准而又准的线充斥画面(这种线成年人很难画出),才使儿童画以独特、天真、雅拙的风格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的写实风景油画对画面空间的构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它们构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画面空间,体现出不同的情感特点,它们在画面空间的构建方式上的差别集中表现为透视的运用、画面色彩的表现、形体的塑造、虚实的处理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水墨画作为中国画的一部分,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传统,有它独特的艺术语言。美术教学生涯中,儿童水墨画占有较大的空间。儿童水墨画,即是学生用毛笔在宣纸上临画、写生或创作各种物体形象,从中利用基本的笔墨原理来表现各种形象。学生看似为难,其实满怀好奇之心,手握毛笔,铺纸蘸墨,形象夸张地绘画出花鸟、人物、山水等内容。随着学生的大胆表现,画面或许会出现视觉冲击力强、偶然灵动的效果,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多地关注物体形象,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玩画材料,不注重墨色浓淡,缺少笔墨处理,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的 1.倾听和理解一段话的含义,并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2.能根据画面内容选择自己喜炊的角色进行添画,组成完整画面。 3.学习相应的词、句,并尝试运用。 4.体验自制和运用语言教具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杜娟 《成才之路》2011,(11):85-85
一、以自我心境为中心创造出的"独特空间"概念独特的空间感绘于画面的乱序效应。早期儿童画中表现的空间概念同成年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一眼看去,儿童画里的物体在空间中的秩序是乱七八糟的。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孩子是真实地反映了自己周围的空间。物体的位置、相互的关系正是孩子眼中所反映出来的。他并不觉得物体同自己一样都是站立在地面之上的。他还未能形成超越自我的空间关系概念。在他眼中,空间是以自己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4.
美术活动中常常组织幼儿欣赏作品,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其实,绘画作品中的画面布局、物体的大小比例、前后关系,甚至画面的特异空间元素等,都是发展幼儿空间知觉的教育元素。因此,我们尝试在美术活动中,有意识地选择绘画作品组织幼儿欣赏,以期对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一、由浅入深提供欣赏作品在欣赏作品的选择上,我们把握由浅入深的原则。所谓"深"与"浅"指的是作品的画面所表现空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有研究表明,智障儿童对词汇的理解与正常儿童具有相同的规律:先掌握具体动作或形象为依据的词、后掌握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词.儿童感兴趣的词先掌握,能满足其各种需要的词先掌握;他们获得的动词主要集中在表现具体动作和行为的词,获得形容词主要是描述物体的外形特征和颜色的词。而根据智障儿童词汇获得的顺序的研究,我们发现智障儿童对空间形容词、代词、方位词、介词、连词和量词从获得的年龄上来说较晚,而且掌握的量也远远不如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6.
能拿笔的儿童就能画画,在儿童没有学习文化知识以前,他们就能拿起笔在纸上涂鸦了。画画是儿童的一种天性,绘画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抒发方式,是他们的无声语言和心理需要。绘画可以让儿童发泄情感、缓解紧张,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原生态"是随意涂在墙上的画面,是让大人们捉摸不透的画面。"原生态"儿童绘画具有朴素的自发性、瞬间的愉悦性,儿童作品表现的是儿童天然的朴素与纯真,是儿童视觉感受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无意识再现,是儿童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  相似文献   

17.
"画面审美"在田园诗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儿童"画面审美感知"的具象性和多维性、"画面审美想象"的经验性和断裂性、"画面审美情感"的移情性和独特性,教师可以延展儿童"画面审美感知"的广度,拓展儿童"画面审美想象"的宽度,积淀儿童"画面审美情感"的深度,从而让儿童在"画面审美"中,不仅感受到田园诗的画面美,更获得了审美的浸润与熏陶。  相似文献   

18.
绘画是锻炼、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想象蕴含在绘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儿童在绘画想象的运用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从点、线到面都可以想象,从绘画的故事情节、画面内容到物体的形象、状态再到多种颜色的交叉运用,都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想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低年级教材的知识点是从对“形”的认识开始的.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发展,美术活动主要体现为游戏性.所以美术课不需要过多地讲绘画知识和造型原理、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造型训练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对平面、形组合形的认识与运用.色彩方面要求认识颜色和名称,学习平涂着色的方法,并通过观察和练习启发学生感受色彩的深浅、冷暖变化.要求学生认识物体形状、物体大小和高矮对比,能运用并列的方法构成画面,同时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物体之间的前后遮档关系,并能表现在画面上.图案基础训练有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继纹样.手工制作以游戏为主.  相似文献   

20.
留白与布景     
王君 《考试周刊》2010,(5):45-47
鞍马是中国画中一个重要的表现题材.本文作者撷取中国鞍马画中最能打动自己的几幅作品,通过艺术作品画面图式及技法空间、审美情趣等角度的分析.解读画家如何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创造出自己需要的意境、氛围.从绘画本体上分析画家对有背景的马和没有背景的马所作的不同处理方法,并结合创作实践分析这些作品对作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