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书局是晚清官办书局中规模较大、刻书最精的刻书机构之一,刊刻了大量经史子集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典籍。浙江书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编辑校勘队伍,依托浙江藏书家和藏书楼众多的优势,再加上有充裕的刻书经费作保障,其所刻图书以精品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地方大员纷纷设立书局。而地方书局的兴盛,得益于清廷重建统治权威的需要、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以及晚清时期中体西用的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3.
晚清官书局的出现在近代出版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在近代出版史中往往是易被忽略的一隅。邓文锋《晚清官书局述论稿》一书是目前唯一一部详细解读晚清官书局的专著,通过此书,我们可以透视晚清官书局发展的概貌,了解其在晚清文化典籍保存与传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维新时期,张之洞与维新报刊之间的互动交往表现出了五种方式,在这复杂的互动交往过程中,对于报刊是什么这个问题,中央与地方之间尚未形成一致的认知和控制体系。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方督抚们在晚清"督抚擅权"与"中央集权"的权力结构下,在与维新报刊的交往过程中以督抚利益为基础,并扮演着核心的交往角色。整个交往秩序体现了极其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并缺乏制度、法律等清廷制度体系的参与。交往秩序显得离散和无序,形成了一套具有晚清特色的报刊交往格局。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内容丰富、性质复杂的一个阶段,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中西冲突、新旧交融。具体到中国近代出版史,也是如此。进入近代后,中国传统的官刻、私刻、坊刻继续发展,而外国人经营的出版机构也开始进入中国。与此同时,清地方政府为适应现实的需要,在同治、光绪年间纷纷成立官书局,形成  相似文献   

6.
书刊编译、出版是晚清教会出版机构传播西学的重要途径。广学会作为影响最大的教会出版机构,在编译、出版书刊过程中,将书、刊结合进行连载、续编、摘译、节译、广告等,提倡"孔子加耶稣"的文化适应策略,对原文内容进行增删规避,采用"归化"策略翻译译名和术语。这些编译技巧和策略促成了广学会编译、出版事业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崔波 《编辑之友》2008,(3):75-77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换》等著作中,哈贝马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出现及其所导致的个人解放,由商会、俱乐部、咖啡馆、出版社、报纸和杂志等公众意见“场所”所构成的公共空间日益扩展,它既是瓦解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性因素,也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雏形。“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  相似文献   

8.
为匹配现代报刊体例,晚清官报中的通行公文在版面格式要素上进行了精简,并新增公文标题这一形式要素。在通行公文的体式建构上,《北洋官报》和《内阁官报》并不统一,《内阁官报》创立了专门的通行公文体式,《北洋官报》则继承传统的文体分类,采用了多种文体融合的体例。通行公文的诸多形式改变充分反映了清廷精简文书、提高效率的意图,且这些改变也成为民国公文改革的先声。晚清官报中有关公文标题的探索也为后来实体公文标题的确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卢厚杰 《图书馆》2021,(2):101-107
以晚清时期晋商家刻为分析个案,探讨商人群体参与私家刻书的影响因素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深化清代刻书史和晋商文化等学术课题的研究。研究认为,三晋刻书传统、晋商藏书以及著述成为他们参与私家刻书的文化要素,雄厚的经济资本、出版技术的变迁以及由晋商子弟组成的编辑人才力量,则从物质、技术和人才等角度为晋商私家刻书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晚清时期晋商投身私家刻书实践,有助于传播三晋乡邦文献、构建地域文化及重塑晋商群体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0.
丁捷 《新闻界》2022,(11):43-53
西方报刊的新闻体例引入中国后,嫁接了中国小说的传统,满足了士人消遣娱乐、轻松阅读的需求,但难以承担系统性传递知识的使命。这促使中国报人在新闻这种文体之外另开辟一种新的文体——社会调查,用来满足读者求真、求广的阅读需求。这种文体起源于民报,而后在官报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新闻类似,社会调查也是从中国古代的书写传统中汲取了营养,借鉴的是另外一种传统文体——地方志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社会调查的引入使得作为西学产物的新式报刊更加呈现出中国特色,在新闻传播史上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关系角度研究知识转移的障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从这一角度出发总结社会知识转移的4 大障碍,分别为社会心理障碍、组织结构障碍、社会环境障碍与深层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12.
陆欣 《中国出版》2022,(21):67-71
通过对清末画报的发行渠道、编辑策略、人员构成和信息来源等的梳理,探讨社会公益如何作为近代图像出版的基础与动力。在分析地方公益活动对于图画报刊发展的关键作用和延续性影响基础上,以《时事画报》为例具体说明以公益为中心所形成的美术同业联盟与图像出版样态。文章认为,社会公益不仅拓展了图像的流通渠道与内容机制,也串联起画报在视觉技术层面的图式嬗变轨迹。以公益为价值旨归的岭南画家办报活动,展示了近代报人群体生成的别样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关系角度研究知识转移的障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从这一角度出发总结社会知识转移的4大障碍,分别为社会心理障碍、组织结构障碍、社会环境障碍与深层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历经无数次的战乱、政权更替而维系不坠,出版业的贡献居功至伟.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古典文化正是依靠历代卷帙浩繁、浩如烟海的各类图书而得以维持至今.然而,成都作为我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其出版业不仅在古代辉煌一时,在近代尤其是晚清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晚清成都的出版业作一梳理,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13):43-46
在近代西学东渐之际,贵州华氏三代人在依靠经营盐业和酒业发家致富之后,以敢为天下的精神,涉足新闻出版业。先后斥巨资创建贵阳文通书局、贵阳永丰抄纸厂,并在抗战时期不畏艰难成立编辑所,聘请全国知名学者担任书局的编委,从而使文通书局成为与商务、开明等并立的七大书局之一。文通书局为贵州及西南一地的近代化乃至中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社会知识转移的推进策略研究——以社会关系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关系角度研究如何采取合适的知识转移策略推动全社会的知识转移重要而迫切.论文从此角度出发总结出社会知识转移的五大推进策略,分别为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氛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知识转移;选择合适的知识转移方法,提高知识转移的能力;建立社会成员间稳固的信任关系以及建立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知识场与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场和知识场的概念内涵,场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提出了隐性知识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知识类型的划分与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的本质,阐述了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的模式与流程。  相似文献   

19.
易婧 《兰台世界》2023,(3):138-142+147
晚清县域私铸泛滥,私钱与制钱相伴而生,流动在民间市场之中,对县域的经济秩序、社会治安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影响颇大。虽然政府采取了禁私措施,但私铸现象仍屡禁不止。根据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可以得知,该县私铸难禁的主要原因在于南部县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富绅保甲的包庇与加入、国家律令与官府实际执行中存在偏差以及吏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20.
数字出版与知识共同体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业与知识共同体是共生关系.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出版业正在重构其发行和营销网络.在此前提下,传统的知识共同体也面临解构与重构的问题.出版产业的出版实践及围绕在其周围的学者和读者的变化正体现了这个特点,并影响着当代知识共同体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