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育文史》创刊已有10年了,在这10年间,我在《体育文史》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有的朋友对我说:《体育文史》是一块膏腴之地,使你获得了丰收。的确,这10年中间我从《体育文史》上获得了丰收,但这不仅是指在刊物上发表文章,重要的是从《体育文史》汲取的营养和学问的精进。 由于我在《体育文史》前身《体育史料》上发表过两篇文章,因此当《体育文史》创刊时,编辑部便向我约稿。我遂把多年研究的成果《孔子体育思想研究》寄给了编辑部。因为自认为是精心之作,所以文章寄出后便  相似文献   

2.
翻开2006年第12期《集邮博览》,在目录里看到了《文化大革命邮坛上的一颗流星》这个文章标题。作为"文革"过来人,我一直对此类文章怀有特别浓厚的兴趣。让我更为吃惊的是,该文内容竟是我在"文革"期间亲手印制的邮刊《一往无前》的简介!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7,(13)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的山东钓友马建华老师的文章《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我仔细拜读了多遍,也认真学习了该文提到的山东钓友衣善新老师发表在《钓鱼》2006年第3、4、5、6期上的《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系列文章;我对两位钓友都很敬佩,他们勇于探索钓鱼技术,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对马钓友文章的《编者按》的观点和态度深表敬意:在争辩中求共识,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真谛。  相似文献   

4.
马建华 《钓鱼》2007,(9S):16-19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了本人一篇《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的文章,文章针对山东衣善新钓友的大作《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当时我没准备再写下文,因为我的观点谈的已经很清楚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再者我对反复争论一个话题有些顾虑,争鸣性的文章如果措辞不当有时候会伤害了钓友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我接触《集邮博览》是1988年,那时我调到浙江省集邮协会工作。我是零散购买《集邮博览》的,当时我觉得杂志上刊登外邮的文章较多,而我又不收集外国邮票。现在回忆杂志刊登的文章,印象较深的是《军人贴用邮票并非三军分用》这篇文章,改变了我一直认为的“黄军邮是陆军使用,紫军邮是海军使用,蓝军邮是空军使用”的观念,杂志让我受益不小。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故事     
我是一位来自厦门的《足俱》迷。最喜欢的球星是贝克汉姆、巴拉克,挚爱的球队是德国队。到今年3月,我已与《足俱》相伴了整整十年时间,一路走来,我见证了《足俱》由黑白页变为精致的全彩页的过程,为《足俱》坚持自己一贯的风格而欣喜。没有华而不实的东西,只有充实内容和精彩的文章,是我最爱《足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初读《中国学校体育》,要从体育组王老师在"一线话题"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说起。当时,他乐滋滋地高举《中国学校体育》说:"快看,我的文章发表了!"我惊讶地接过书,一口气读完他的文章,那是一篇有关课改的纪实性文章,实实在在的阐述,没有任何的语言修饰,却有很强的参考性。读完文章,我  相似文献   

8.
在千禧之年到来之际,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我的文集《四十春秋》及在我近年来所写的有关共和国领导人垂钓的文章中选出九篇集成的《万伯翱钓鱼文章精选》即将出版。国画大家范曾特为我的两书写了七言绝句祝贺,我兴奋不已,趁夜色去范府迎取墨宝。  相似文献   

9.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了本人一篇《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的文章,文章针对山东衣善新钓友的大作《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当时我没准备再写下文,因为我的观点谈的已经很清楚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再者我对反复争论一个话题有些顾虑,争鸣性的文章如果措辞不当有时候会伤害了钓友之间的感情。比如去年我同柳树仁钓友在杂志上争论浮标调目、钓目的作用问题时,争论到后期,我就感觉到了一些火药味,只好及时刹车。但是收到《钓鱼》杂志第13、14期后,看到其中连载了山东栖霞尚立和钓友的《也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文章,文中对衣善新钓友的观点表示了支持,也婉转的对我的见解提出了不同意见,促使我有了将本人观点进一步阐明的决心,也算是对衣、尚两位钓友的回答,或者也可博有兴趣看完拙文的钓友一笑。  相似文献   

10.
尚立和 《钓鱼》2007,(7S):19-20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的山东钓友马建华老师的文章《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我仔细拜读了多遍,也认真学习了该文提到的山东钓友衣善新老师发表在《钓鱼》2006年第3、4、5、6期上的《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系列文章;我对两位钓友都很敬佩,他们勇于探索钓鱼技术,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对马钓友文章的《编者按》的观点和态度深表敬意:在争辩中求共识,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真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马原年 《武当》2007,(11):27-27
看了《武当》06年12期徐培良先生《怎样练好形意拳》的文章(下简称《李文》)后,我觉得文章整体上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引用形意拳谱时,出现了一些错误和欠缺。在这里我提几点补充意见,供李先生和形意拳爱好者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和香港朱桐先生通信是从1982年5月开始的.那时我刚刚恢复集邮不久。记得有一天,我在邮局门前的马路邮市,看见一个年轻的邮友,手里拿着一本《邮票世界》杂志。我不知道这本杂志是哪儿出版的,出于好奇就上前与对方攀谈并借机翻看了几页。这才知道,那是一本香港杂志,其中有一篇朱桐撰写的文章,题名是《为民间首日封鸣锣开道》,文章附了北京王泰来先生为《刻舟求剑》制作的首日封图样。  相似文献   

13.
蔡虎平 《集邮博览》2012,(11):49-49
读了第8期的《地方版小本票》,顺着文章的话头,我也来晒晒我收藏的地方版小本票。《山水盆景》地方版小本票1996-6《山水盆景》邮票的设计者是朱江,这本小本票的设计者是邹建军女士。发行者是江苏靖江市邮电局。不知不觉中,我已收藏了16年,至今拿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校体育》2021,(9):15-17
<正>在《中国学校体育》创刊40周年之际,杂志社的同志约我写篇纪念的文章,我当时不假思索地应允了,心想就是再忙再累,这篇文章我也必须写——《中国学校体育》与我相伴相随了40年,在这本杂志中,不仅有我写下的百余篇文章,更有我满满的青春记忆和无尽的感动。30年前,《中国学校体育》(当时刊名还是《学校体育》)创刊10周年时,我参加了 "我与《学校体育》"的征文活动,撰写了《她引导我奔向那片田野》一文,并获得了一等奖;2010年,  相似文献   

15.
去年第十二期《中国钓鱼》刊登了我的文章《拉砣抛钩器》,现就使用方法做如下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6.
《钓鱼》2007,(21)
笔者认真地拜读了刊登在《钓鱼》2007年第17期山东威海马建华钓友的《再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以下简称《马谈》)文章,有不少感触。我今天的拙文,对《马谈》的批评表示感谢,也对马钓友对我的误解猜测与怀疑  相似文献   

17.
Elune 《电子竞技》2009,(11):78-83
《电子竞技》杂志的读者们大家好,我是《电子竞技》的一名新撰稿人也是DotA的一名测试人员:Elune。这是我带给《电子竞技》的第一篇文章。希望我这篇以及将来的文章能给各位读者的DotA水平带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来信选登     
<正> 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我们的《学校体育》的忠实读者。我校虽然公费订了《学校体育》,但我从1985年起每年还是自己订了一份。每期都要通读的,有的文章还反复阅读,她给我充实了许多新的知识,对我的教学工作也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我总觉得《学校体育》不论是指导思想、还  相似文献   

19.
钓组灵敏与迟钝问题,或者其他一些有关浮漂运动的问题,从力学的角度看,明明白白,很容易理解。前不久,我从福州辗转回到老家四川阆中以后,看到了《钓鱼》杂志08年9月、10月连载3期的尚立和钓友的文章《钓饵的盲区与钓组灵钝》。文章针对我写的《认识灵钝好钓鱼》等三篇文章提出了反驳意见,并且  相似文献   

20.
最近,《新民晚报》连载了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的文章《我这八年》。笔者细读了多篇,觉得晓庆是一位痴心、醉心于艺术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