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是各民族人民长期以来语言使用的结晶,是语言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髓,它蕴藏着极为细腻的文化传统及特有的生活习性.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成语中常采用比喻这种修辞格,并且其比喻情况相当复杂.文章就这两种语言中习用性比喻的设喻情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巧譬善喻的先秦诸子中,庄子运用比喻最为出色.本文主要从比喻的连用、喻中设喻.整段用比等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庄子>的比喻特色.  相似文献   

3.
范培培 《现代语文》2009,(10):110-112
汉语成语和英语中的idiom虽然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方面都有所不同,但都存在大量以“狗”设喻的情况。本文通过列举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中以“狗”设喻及其应用的例子,发现汉语成语中以“狗”设喻多含有贬义色彩,而英语中则更多含有褒义色彩。其原因在于两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价值取向具有深层的语言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4.
《朱子语类辑略》是宋代语录体的重要语料。本文从比喻特色入手,结合语录体的特点,从喻体范围、设喻角度、现场取喻、句式特点等方面,考察了《朱子语类辑略》的比喻特色。  相似文献   

5.
王琴  央日 《文教资料》2006,(15):161-162
本文主要讨论了中英设喻的异同。从跨文化角度来看,中英设喻可分为两类:1.喻义相同,喻体相同。2.喻义相同,喻体不同。作者试图探索中英设喻存在异同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人类本身及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很多共同点。于是不同文化的人对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可能有着相同的见解。这就决定了设喻中存在着文化重合。另一方面,虽然人类文化存在许多相似点,但是每一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而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的设喻方式。总之,中英设喻与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宗教,神话,历史,文学,自然环境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围城》以抗战初期为背景,主要描写知识分子生活,以冷峻辛辣的笔调形象描绘了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中的一群丑角,通过冷嘲热讽、鞭辟入里、设喻模态及情趣盎然等艺术手法,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从而反映当时社会灰色的生活以及特定环境下无聊无为的社会群体。小说的修辞艺术特色:一方面从讽刺艺术的角度探讨作者的写作艺术,一方面从比喻艺术的角度探讨作者的写作艺术。小说通过这两方面艺术手法的运用,细致、深刻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生动、幽默地展示了人物性格,从而使小说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7.
设喻,又叫讽喻,这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扩大化的用法。一般比喻,大多是用一具体事物(或其动作性状),着眼于刻画另一种事物的形象、声音、气味、情景等,设喻则是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着眼于表述某一主张,着眼于用事物打比方;一般比喻,仅限于句子的范围,设喻则往往是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一般比喻,喻意比较显豁,直接明快,在字面上为甲象乙,甲是乙,喻意能直接反映出来,设喻则从整个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运用标点符号设喻,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使比喻句更加新颖,既扩大了喻体的范围,又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一种值得人们学习借鉴的方法。用标点符号设喻大体有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设喻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比喻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运用得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能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记忆;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便于化难为易。总结其运用规律,大致有三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英汉典故的定义和重要性的介绍及对它们在来源、结构形式和设喻形式上的比较,揭示其相同、不同点和联系,强调只有真正理解英汉典故,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细读文本,悉心感受《斑羚飞渡》中刚才发生的"惨烈的一幕",作者看似信手拈来的取譬设喻,实乃具有新异性的超常比喻,斑羚飞渡,"咩"声不绝于耳,作者把它喻之为"飞船"对接,"火箭"残壳,"断翅"鸟儿,或变换喻体,或远距设喻,或以虚喻实,加上彩虹横跨,赤橙黄绿,真是虚实相生,声响毕备,色彩纷呈,光影再现。所有这些,无不对人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强大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2.
苏轼诗歌取譬设喻,变化多姿:词比、句比、篇比、连贯比、联想比、双关比,可谓多彩多姿;巧比妙喻,新颖别致:细腻的景致、磅礴的气势、深婉的情致、深刻的哲理,都通过比喻表达得淋漓尽致。苏轼诗歌中那些闪射着奇光异彩的比喻,无疑会给我们带来无比的艺术享受,同时也给予我们许多文学艺术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借用动物设喻的现象,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本文拟从中西方文化的偶合与差异的角度探讨这些动物设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学会打比方     
要把一个事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少不了要用比喻。比喻是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明喻,其公式为甲(被比喻事物)像乙(用来设喻的事物),可用“如”、“若”、“好比”、“似的”、“仿佛”等词作比喻词。二是暗喻,其公式为甲是乙,不用比喻词,而用“是”(成为、成了)表比喻之意。三是借喻,这种比喻形式被比喻的事物不出现,也不需要比喻词“像”或判断词“是”,而直接用设喻的事物乙来指称被比喻事物甲。例如:春天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明喻)春天是美丽的姑娘。(暗喻)美丽的春姑娘来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意境优美,整体设喻艺术堪称经典。但是,这篇散文的设喻却又引来了学术界的不少批评。文章对这些批评意见做出分析,并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湘南学院学报》2020,(4):66-69
从不同角度对字谜歌谣中借助比喻的拆字之特征进行探讨,发现这种修辞方式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既有比喻的特征,又有拆字的特征,本质上仍是拆字;比喻的本体是从谜底汉字中拆分出来的部件;作为本体的部件可以是偏旁、笔画,也可以是笔画的一部分;从谜底汉字中拆分出来的部件,可以是一个或几个部件用比喻,也可以全部部件都用比喻;一般是从肯定方面设喻,不能从否定方面设喻;其中的比喻,一般都是借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用明喻。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艺术语言的重要手段,很多文学作品都巧用比喻。本文从取譬设喻这个侧面探讨《保尔与薇吉妮》的用喻特点,认为该作品的比喻不仅俯拾即是、含蕴丰富,而且姿态各异、色彩纷呈,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魁力。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作家笔下的宠物,但真正用得好的并不多.老舍设喻既"恰当"又"精彩".其用喻工于形似,又精于神似,巧妙地达到"扩大增深","使读者心中多了一些图象"的目的;其善于拟声、绘色,又长于炼字、造句,圆满地实现语言色彩斑斓、娓娓动听,文字形式多变,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其比喻修辞艺术炉火纯青,尤为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民群众生活取材,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文章分析了毛泽东的设喻风格,同时探讨了外文出版社英译本再现原作比喻艺术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巧用比喻     
比喻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比喻用得工巧与否,是会影响到表达效果好坏的。怎样才能做到巧于设喻呢? 首先要弄清用喻的目的。用喻的目的不外有三:其一,把远地的、冷僻的、不为人所习知的事物,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熟知的来比拟出之;其二,把习见的陌生化,给人们以强烈的、新鲜的感觉,化平为奇;其三,把抽象的、微妙的、不易传达的,例如感情世界中隐秘的活动化为具体而又可感的。因前一种目的而设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