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论主观愿望如何,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蔓延,人们其实已置身于后现代语境之中。在后现代语境下,凸显与张扬的是解构中心、消除规范,打破一种维系语言解构、社会现实解构和知识解构的统一性的普遍逻辑的封闭系统。具体到文学研究,后现代语境提供了一种迥异于传统批判理论的后现代文化,它为文学的阐释与解说提供了多元的言说空间。本期推出“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组笔谈,旨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梳理,在多元的阐释空间中走进中国现代文学,同时也期许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所启发与反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学术界开始大量引进西方的文学理论和哲学思想,试图在话语上与世界接轨,以获得平等对话的机会,后现代理论便是在此时开始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教育已转入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个历史向度的交汇处,中国教育必须发挥后发优势重塑辉煌。这种教育要融合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教育的精华,进行制度创新,建构新教育,体现多样性、民主性、开放性、超越性、互为性、整合性等新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赵树理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领军人物,但二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都扮演了克里斯玛的形象。鲁迅是创世性的文化英雄,使得陷入困境的文化重新恢复了活力和创造性;赵树理是道德恒守者,弥合了传统美德和现代美德之间的罅隙。这种差异是源自于二人写作重心的差异,鲁迅坚持作者重心型写作,赵树理则恪守读者重心型写作。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酝酿之际,各种文艺思潮纷纷涌现。桑塔格在此时发表了《反对阐释》、《论风格》、《关于"坎普"的札记》等多篇文章,后结集出版命名为《反对阐释》。在这些文章当中,桑塔格提出了新的批评理论,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她为先锋文化摇旗助威,她也因此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桑塔格留学法国的学习经历和美国当时的文化背景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促使桑塔格最终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生活化是指高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以生活为载体,通过生活化的途径让大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接受社会的主流思想和道德要求,最终使个人获得自由发展的德育方法。而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文化思潮,它以推崇非理性道德、倡导多元化价值观以及否定权威道德的基本主张影响着高校德育生活化的有效进行,突出表现在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模糊、道德信仰的缺失以及道德判断的凌乱等。因此,有必要从后现代语境下德育内容的更新,隐性德育方法的推行以及大学生道德生活化主体能力建设等方面寻求德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后现代主义自兴起以来,它一直冲击着文学艺术和社会文化.在这种思潮的冲击之下,翻译活动不再被认为是文本间的语符转换,一种机械的复制和模仿,而是一种对话性活动,一种信息的传播活动[1].1990年,翻译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马斯奈特(Bassnett)和勒弗维尔(Lefevere)提出了"翻译的文化学转向"这一口号,标志着翻译的文化学派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书法作为中国的本土艺术,在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与古典时代的书法创作相比较,当代书法在创作观念以及创作形态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后现代理论来分析当前的书法创作,但书法作为一种当下的艺术,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当代人的审美观,因此,借鉴西方的后现代理论还是有助于分析当下的书法创作形态的。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风靡世界的一种文化思潮,在七八十年代声势夺人并震撼思想界,其反对权威、解构崇高、消解中心和崇尚多元等特点,使艺术、文学、哲学和社会领域产生了经久不息的论争。从广义来看,“后现代性”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概念,而体现了一种新的理论价值取向,这表现在它与现代性的分野上。从表面看来,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语境下的课堂教学话语转型具体表现在:由缺乏情感的表演性教学话语转变为充满人文关怀的真实性话语;由缺乏激情的蔑视性教学话语转变为充满激励唤醒的鼓励性话语;由缺乏理性的独断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科学意识的规范性话语;由强调绝对的真理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质疑精神的批判性话语;由强调单一性的封闭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多元意识的开放性话语;由强调统一的压制性教学话语转变为体现个性意识的差异性话语;由忽视细节的体态性教学话语转变为注重艺术价值的体态性话语。  相似文献   

11.
12.
人类对文字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在后现代语境下。汉字具有六个方面的新比较优势;以汉字为主题的汉文化情景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这就使得国内学者开始有条件去深入了解和研究国外的先进理论动态。后现代理论的引进以杰姆逊教授1985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作为标志,到90年代后期达到理论研究与应用的高潮。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特征是对传统小说的破坏、消解和颠覆,建立一种新的小说范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整个社会文化的后现代转向,文学研究也不可避免要处于后现代语境之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显学的莎士比亚研究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后现代化。文章试图以"经典"问题为切入点,对后现代语境下的莎士比亚研究的范畴和方法进行概论式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语境是我们借以审视“客观”世界的媒介。后现代性倡导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多元化等理念,这既是对传统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挑战,同时也为今后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机遇。本文在对后现代语境进行大体描画的基础上,将叙事的理念引入质性研究,提出以“叙事”和“故事”为手段展开心理学质性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后现代语境下的心理学质性研究不是简单地作为传统方法的补充,也不是为了取而代之,其真正的意义在于遵照方法论三角互证的原则,与传统方法相结合,为我们理解人的心理现象和意义世界提供一个灵活、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文化语境对90后新生代价值体系构建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将鲁迅经典作为精神资源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重新阐释,有助于加强新生代的爱国主义理想、历史使命感以及个人生涯的规划与实现。从而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经由山西抗战文学的丰富发展和赵树理大众化、民族化方向的大力提倡,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经由山西抗战文学的丰富发展和赵树理大众化、民族化方向的大力提倡 ,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始于40年代解放区,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并不是拘于一隅的乡村创作,他从一开始创作就将自己汇入五四新文学的潮流,并成为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创新者。本文从题材意义、传播意义、形式意义、美学意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生有着诸多个性化特征.其思想发展因特殊的社会性因素所影响,同时,其学生的思想意识与心理具有典型的特征.因此,进行时代性特征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必然.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与诉求进行剖析,提出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