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学实践同时告诉我们: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开放的教学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中的探索性、开放性因素,以开放性习题教学为切入口.实施“开放题”的“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切实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开放性与传统教学的整合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索,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它的最大特点是“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数学的开放性学习,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得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  相似文献   

3.
开放性问题是对传统作业的补充和拓展,传统作业中存在着问题类型单一,多数是对例题的模仿与重复,只能是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单一体现。引进开放性教学思想,设计开放性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思维的作用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开放题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第四章第 4小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数学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和交流协作能力。但目前在这方面,我国的教材及教学方法都无较大突破。美国的数学教材从小学开始就贯穿了这方面的内容。以下介绍美国小学数学教材中最常见的一些开放性问题,以资借鉴。  …  相似文献   

5.
戴晖明 《云南教育》2001,(10):25-2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中明确提出:“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里又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我们应该重视开放性应用题的设计使用。开放性应用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  相似文献   

6.
黄强玲 《福建教育》2001,(10):50-51
修订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只有教师发挥自身创造性,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地理作业的设计要体现“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放性。传统的地理作业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上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地理作业。开放性要求作业的内容、答题的形式以及问题的答案均是开放或半开放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的机会,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如在学习《大气环境保护》一节之前,可让学生阅读教材,查阅有关全球变暖方面的资料,并写一篇论文。  相似文献   

8.
蝴蝶定理的开放性问题教学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数学开放性问题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为数学开放性问题教学提供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动态教学情境.本文结合蝴蝶定理数学案例,利用数学软件平台技术优势,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索了蝴蝶定理的开放性问题教学过程,展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开放性问题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许小莉 《陕西教育》2011,(1):124-124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老师的青睐和关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开放性的教学指以知识为载体,以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的提高。开放性的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有利于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充分地去实践和创新。那么,是不是只要有开放性的行为或设计就能够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呢?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有效性呢?笔者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1.
设计开放性问题,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本就对初中物理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应遵循几方面的原则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性思维是一个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它时于个性创造性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谈几点看法:一、设计探究性的问题,提供学生思维的空问;二、借助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三、适时点拨引导,提升学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数学“开放性问题”主要具有“非完备性、不确定性、发散性和探究性”等特征.“开放性问题”的题意新颖,解法多样,立体几何“开放性问题”,特别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近年来,这类问题已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联系平时的教学实际,本文介绍解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了“开放性问题”。据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进行开放式教学,这对于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收到积极的效果。一、用开放性问题作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则在于触发学生思维动因。因此,在知识的引入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营造或悬、或疑、或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思维内驱力。例如,在引入“圆的面积”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将同样长的几根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然后再让同学们猜…  相似文献   

15.
开放性课堂教学以它特有的魅力,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广阔的思维空间。它“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现课堂教学民主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制订的“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置开放性试题顺应了课改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机会。如何设置高质量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开放性试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努力尝试。  相似文献   

17.
笔者把开放性教学分成两个部分:开放题教学和开放的教学方式。开放题可以分为:条件开放,结论开放,问题开放,策略开放及综合开放的问题。开放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或学生的独立思考中教师适时插入启发和点拨等多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开放性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有较为显著的作用。1.开放性问题一般起点低,在数学的学习上大部分学生也能够参与其中发现一些结论或答案,并能因此体会成功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成功的经验容易提高学生的自我效…  相似文献   

18.
顾建兵 《时代教育》2007,(8Z):103-103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段习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如何让作文成为学生的最爱,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小学开放性作文研究。开放性作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学生乐于写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与促进学生个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之间达到和谐统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刘淑萍 《甘肃教育》2013,(24):93-93
对开放性化学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力求在教学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是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我愿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设计开放性化学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茅宇华 《现代教学》2005,(11):25-26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或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得到不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价值观去判断,产生不同的看法:可以从不同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得不同的感受。那么,我们将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好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生想说、学生能说的情境。我认为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