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要回顾1990年-2003年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肯定了这一段时期青藏高原区域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成绩,并就其不足之处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历史城市地理学作为历史地理学的分支之一,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得到一定的发展。到80年代初,该领域的研究有了较大进步,论著数量可观,研究内容涉及城市的起源、类型、分布、功能、布局、城市间比较等方面。其中绝大多数为单一城市的研究,但也不乏城市群研究。发展至今,城市历史地理学后来居上,已成为历史地理学中最为成熟的一个分支[1]。在众多论著中,西北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就近十年来学界关于西北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概况进行一下简要的总结,文中难免挂一漏万,恳请方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在现代学科视阈下,史家已认识到地理学对于历史学具有"以地释史"的重要意义。史家们将地理学建构于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体系中并置于重要地位,认为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地理学分支领域最能辅助历史研究。在史家们看来,历史地理学包括了沿革地理学,学科归属或是人文地理学分支,或是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相携并肩;历史地理学虽为史学之辅助学科,但学科属性为地理学而非历史学。  相似文献   

4.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之一,而掌握地理沿革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又是完全必要的,所以以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和地理沿革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地理学对于历史研究自然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流域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自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系统,故而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研究,势必具有一种方法论的意义,可称之为历史地理研究的范式。近年来,王守春、朱士光、王尚义等学者一再倡导开展流域历史地理学研究,正是基于以流域为单元的历史地理研究可以打破传统研究的窠臼,这无疑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值得肯定的新思维。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成果并不太多。淮河流域地跨鄂豫皖苏鲁  相似文献   

6.
首先简要分析了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信息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划分观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最后从五个方面对新中国50多年来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回顾二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 ,发现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历史经济地理研究、历史政区地理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和通论历史地理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学术成就。近二十年 ,尤其是进入 90年代以来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综合研究和区域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分支学科的不断出现将导致历史地理学科理论体系的重大变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经济的发展同步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地适应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经历了萌芽、兴起、徘徊和发展四个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体,自清朝末年以来就已存在,清末的高等实业学堂、国民政府时期的专门学校、专科学校均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范畴。20世纪最后的20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目前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整整30年。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30年的历史作一回顾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0.
《新唐书》的历史地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地理志》中,通过比较《新唐书.地理志》与《旧唐书.地理志》在历史地理角度叙述的优劣,从行政区划沿革、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交通地理等方面归纳了《新唐书.地理志》的历史地理学特征,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巨大变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务实高效、自信担当、文明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魅力。但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尚存在双重性问题,“他塑”而非“自塑”的现象依然严重,要注重提升理论话语的比较优势,切忌宣传工作的简单化和庸俗化,注重精神气质的塑造和方式,突出国家形象塑造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藏原羚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有蹄类动物,分布区比较狭窄。从分类学、形态学、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来看,藏原羚的生物学研究还很不完善和不系统,有许多方面都是空白,甚至有关藏原羚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种群数量和动态,现在也还不十分清楚,因此藏原羚的种群研究是相对滞后的。目前,世界各地面临着动物栖息地缩小和物种数量减少的问题,藏原羚也不例外,所以深入探索藏原羚的基础生物学知识,将有助于找到藏原羚保护对策,并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藏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瑰宝,本文从历史的视域和现实需要的角度,论述了西藏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及其形态与特征,分析了西藏文化的价值和前景,并提出了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历史文献的特点和中国历史文献的概况,总结了用历史文献重建气候序列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使用历史文献时应该注意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钱大昕对魏晋南北朝正史地理的考证,主要包括对魏晋南北朝正史文本(地理内容)的校勘、对正史地理志的专门考证和对正史纪传中地理内容的考证。钱大昕地理考证方法多样,如以本(地理)志考证本(地理)志,以他(地理)志考证本(地理)志,以纪传考证地理志等,并善于综合运用小学、避讳学、金石学、职官学等服务于其历史地理考证。  相似文献   

16.
青海地处我国西北边疆,是蒙、藏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民国时期,在中央政府的干预下,蒙、藏族的现代教育得以展开,客观上推进了青海地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时期青海地方民族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推进青藏高原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共同构成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基于对实现青藏高原教育现代化现实基础的客观认识,提出以下青藏高原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1.构建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模式;2.以自觉思维为指导,研究教育现代化的切入点,以点带面,加快青藏高原地区的教育发展;3.加大政府在教育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4.加速实现教育发展中的信息化;5.积极寻求教育援助,进行教育合作。  相似文献   

18.
《西北开发史料丛编》是一部民国时期专家学者论述西北开发建设和汇集西北地区主要水文资料的史料汇编。该丛编从多角度集中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水利交通、工商贸易等多种领域的真实情况,它对现今西北地区的开发、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经历了渐进性制度转换、探索性制度置换、建构性制度微调等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可以发现,政府决策和社会市场需求等宏观性因素影响着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效应及高昂的运行成本等阻碍性因素使劳动教育政策变迁产生路径依赖。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在动力来源于政府、市场、学校三方的权力博弈。如何抓住制度创新的重要契机,不断突破路径依赖,是我国劳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史料学研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史料的重要性一度被弱化,史料学是否应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也备受质疑。改革开放以后,史料学研究重新兴起和繁荣,学术界对史料学的理论体系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与史料的大规模整理出版相比,理论探讨缺乏深度和系统性。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化技术的冲击下,传统史料学又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有待于学界开展更广泛、更多样的理论研究。回顾总结史料学的发展历程,积极应对挑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