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郊日报的专副刊深受京郊广大读者的喜爱。长期以来,编辑记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拓宽专副刊思想领域,探索专副刊与新闻正刊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客观上丰富了整个报纸专副刊的实践活动,为专副刊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京郊日报》专副刊的回顾京郊日报的前身,是1980年10月创刊的《北京日报郊区版》,到现在已走过18个年头了。当时创刊时,是一张四开四版周三刊的报纸。由于刊期长,新闻性偏弱,拼抢新闻毕竟不是它的特长,所以在办好一、二版新闻版的同时,一直十分注重办好三、四版…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看了《新闻记者》第五期上刊登的《怎样办好地、市、县报的副刊?》一文,很受启发。但我们是专业性的小报,专业性报纸的副刊怎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呢? 广东李斯李斯同志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探讨、研究。象《上海副食品信息报》这样一张专业性的报纸,如何办好自己的副刊,这也是本报从创刊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编辑部曾有这么一种想法:一份报纸的三个版面讲的都是猪、禽、蛋、菜,货源预测,市场动  相似文献   

3.
畅想今后     
在庆祝《北京日报》创刊40周年的日子里,我该讲点什么?思来想去,拣了个展望未来的角度。我国正处在剧烈变革之中。特别是去年初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体制的深刻的转轨变型,使整个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政治生活诸方面都在随之变化。报纸在努力反映,推动这一伟大变革的同时,也需要认真想想自身在新形势下要做哪些变革?  相似文献   

4.
不少文化人都赞同:有什么样的报纸副刊,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而书评恰是报纸副刊凸显文化品质的重要部分。2008年7月6日,《东方早报》在创刊5周年之际推出了《上海书评》,这并不算是这个每周日随报发行16个专版的副刊出现的最好时机。在当前的出版业,相对于各类畅销书的风生水起,较为严谨的书评则不那么受到重视,甚至于沦为图书营销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重庆《新民报》创刊时,有副刊两个,一名《血潮》,一名《最后关头》。都是综合性的。继后又有《大时代》和《万方》。1941年增出晚报,辟副刊《西方夜谈》。抗战结束时,原有的副刊除《西方夜谈》外,都已鸣锣收兵。1946年秋天,我和报社的几位同志都觉得“报纸不可无副刊”,商量一番后,即将聂绀弩老兄请来,由他在日报上主编一个副刊,命名《呼吸》。正像人由呼吸不灵到恢复了呼吸似的,报纸的活力又加强起来,继《呼吸》之后,日晚两报都增辟了不少副刊,有力扬主编的《虹》,孟超主编的《人间乐园》,刘尊一主编的《学  相似文献   

6.
副刊的魅力     
黄啸 《新闻知识》2000,(10):18-20
十几年前,我是中学生,是副刊的读者。我把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北京日报“广场”副刊上的锦绣文章剪下来,剪成了厚厚的一大本。大学毕业后,我自己做了副刊编辑,一做就是10年,我的读者把我编的版面上的好文章剪下来,跟我说他们的感动和收获,我觉得自己和副刊更加有了一种亲合的关系,再看报纸的副刊,就有了职业的探寻和比较的眼光了。辉煌与没落《光明日报》今年4月17日有一篇题为《文学副刊缘何日渐“消瘦”》的文章指出;全国各地不少报纸(包括一些大报和文学专业类报纸)原有的纯文学副刊,今年都做了大幅度调整,有的…  相似文献   

7.
3月10日,我们就如何办好副刊问题,访问了夏衍同志。我们的话题是从副刊的传统开始的。夏衍同志说:“副刊在中国有很悠久的传统,这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分不开。解放以前,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一直到抗战胜利以后,许多有名的副刊如北京晨报副刊、申报《自由谈》等,都是很重要的文化阵地,在整个革命斗争中,副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级斗争的工具。在反革命统治时期,新闻检查和封锁极其严密,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前的报纸副刊自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文报纸《申报》于1872年开创第一年,即“以词章补白”,引发了以后的报纸副刊。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设副刊《消闲报》;1900《中国日报》辟副刊《鼓吹录》,此后,一般的报纸都腾出固定版面设置文艺副刊,文艺副刊成为报纸不可或缺的一翼。以“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为例,稍作展开。1916年《晨钟报》创刊于北京.1918年底改组为《晨报》。创刊伊始,既固定在第七版刊载文艺作品,但无副刊称号,1919年2月,宣布改革第七版,倾向于新文化运动,李大钊曾参与工作…  相似文献   

9.
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申报》通常被看作是中国报纸副刊的肇始者,它也开创了中国报纸140年来"凡有报纸必有副刊"的传统.报纸副刊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纵观中国报纸副刊自近代产生、发展至今的状况,可以看到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报纸副刊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自中国报纸行业发展至今,涌现出许许多多种报纸,《南方周末》曾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副刊也备受人们关注。研究目的:总结出的《南方周末》副刊的几大特点。研究方法:本文是通过阅读大量现中国主流报纸的的副刊,对比总结出的《南方周末》副刊的几大特点。研究结果:总结出《南方周末》副刊的四大特点:南方周末精神、文化气息、创新意识、思辨精神。  相似文献   

11.
做厨子不易     
袁鹰  潘国彦 《出版参考》2007,(1):43-43,46
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扩大版面.增加报道内容,并且在第八版上恢复副刊.副刊没有刊名.人们就称之为“八版”。我奉命担任八版主编。虽然我在上海解放前曾经在地下党领导的《联合晚报》编过几个月的副刊《夕拾》,又因中学时代就开始向上海的报纸副刊投稿,对报纸副刊似乎尚不陌生。但是彼一时此一时也,要编《人民日报》副刊,不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幸而得到许多老中青作家的支持.出谋划策,提供稿件:当时受党中央委托主管报纸工作的胡乔木同志两次来文艺部作具体的指导.出了不少主意:加上文艺部的主要负责人林淡秋和袁水拍两位又都编过副刊.有他们坐镇把关.我也就不太快场了  相似文献   

12.
做厨子不易     
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扩大版面,增加报道内容,并且在第八版上恢复副刊,副刊没有刊名,人们就称之为"八版".我奉命担任八版主编.虽然我在上海解放前曾经在地下党领导的《联合晚报》编过几个月的副刊《夕拾》,又因中学时代就开始向上海的报纸副刊投稿,对报纸副刊似乎尚不陌生.但是彼一时此一时也,要编《人民日报》副刊,不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幸而得到许多老中青作家的支持,出谋划策,提供稿件;当时受党中央委托主管报纸工作的胡乔木同志两次来文艺部作具体的指导,出了不少主意;加上文艺部的主要负责人林淡秋和袁水拍两位又都编过副刊,有他们坐镇把关,我也就不太怯场了.  相似文献   

13.
看过2月4日《新闻出版报》刊出的“副刊走俏现象扫描”,新闻界同仁们不由得又议论起经济类报纸副刊的走向.对此,我也想谈些体验和认识.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先后办起了经济类报纸,而这些报纸都辟有副刊版,可见人们对副刊的热爱了。现在的问题是:经济类报纸的副刊,如何办得与党报、晚报等综合性报纸的副刊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 这里,着重谈一下浙江日报创办的《经济生活报》.这张报纸是1980年创刊的.它辟有《花市》副刊专版,每周两期,已引起人们的注视.读者说它的风格特点,“是个拼盘,要什么有什么,可以满足各方面人的胃口”.“拼盘”就是杂,那么它是怎么个杂法竟有如此魅力?  相似文献   

14.
肖玉清 《新闻窗》2009,(4):108-109
一份报纸从内容构成上,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版面和副刊版面。对于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新闻版首先是他们关注的部分。但是能够带给读者文化享受的却是副刊这部分。所以报界才有“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名言。凡是严肃的有影响和品位的报纸都很重视副刊的建设,并不惜篇幅,呕心经营而使其成为名版名栏,使得报纸各具特色。远的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鲁迅的许多杂文就发表在“自由谈”副刊上。近的有《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化周刊”,《解放日报》的“朝花”,《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羊城晚报》的“花地”,  相似文献   

15.
从1897年第一张报纸副刊——《字林沪报》附张《消闲报》问世,到目前报纸副刊形态的多元格局,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报纸副刊走过百余年的发展道路。百余年来,报纸副刊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丰富大众精神生活,推动思想文化革命,传播新文学,已经成为滋养民族文化的一条血脉。  相似文献   

16.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彰显着报纸的品位,也代表着报纸追求的境界。更有研究者称"副刊是滋养民族文化的一条血脉"。《大足日报》创办于1984年,近30年来,报纸多次改版,但一直保留了副刊,且其地位不断得到强化,常年坚持了《龙水湖》(文学副刊)、《大观》(地域文化副刊)和《读书》三个副刊交替出刊,形成  相似文献   

17.
报纸副刊:新闻的另一种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燕 《现代传播》2005,(2):129-130
中国报纸自有副刊的 10 0多年以来 ,它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在变化。但有一点是一贯的 ,那就是副刊的从属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来临 ,人们对副刊的需要日益显现出来 ,报纸副刊的地位和价值逐渐被人们重新发现 ,它也逐渐成了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副刊是新闻的补充和延伸中国的副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 ,从有了报纸以后就有副刊 ,最早的副刊出现在 1897年的《沪报》、《消闲报》 ,是中国的第一张副刊。后来《申报》的“自由谈” ,《庸报》的“另外一页” ,《晨报》的“副镌”都是当年有名的副刊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新民晚报》是一份日出四开两张的报纸,共计八个版面,单是副刊《夜光杯》就占了两版,四分天下有其一,可见副刊在该报所处地位之重要。《夜光杯》是一个历史名称。上海解放前,《新民报》有三个副刊,其中一个就叫《夜光杯》,刊登杂文、散文、掌故、小品。其余两个副刊,一个叫《夜花园》,刊登影剧文章;一个叫《十字街头》,反映社会生活。我曾经是《夜光杯》、《夜花园》的投稿者。现在的《夜光杯》所继承的传统,主要是上述三个副刊的综合。《新民报》创刊于1929年。1989年正是它的60华诞。如要追溯历史渊源,还可以举出早年几位创立副刊风格的名家如张恨水、张慧剑、张友鸾等先生,他们流风余韵,也给了我们这些后继者以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早在1872年,上海《申报》在新闻之后附载诗词,可以说是报纸‘副刊’的前身。1911年,《申报》正式开办了‘自由谈’副刊,影响非常大。以后各报仿效,成为报纸必备的一栏了,也出现了一批专为副刊写作的专栏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916年8月创办于北京的《晨报》副刊颇有名气。《晨报》创刊时就办有副刊,但开初的内容比较陈旧。1919年2月7日《晨报》副刊改变了内容,突破了原先那种低级趣味的圈子,增辟了《自由论坛》和《译丛》专栏,成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阵地,在当  相似文献   

20.
陈娜 《青年记者》2007,4(12):55-56
从1897年11月24日,上海《字林沪报》办的中国第一份报纸副刊《消闲报》创刊,中国报纸副刊走过了一条百年求索的漫长道路,这期间,副刊所更替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有其由外到内的深层次蜕变。本文以中国报纸副刊发展的四个大阶段为顺序,一窥中国报纸副刊功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