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试验教材(冀教版)的编写遵循数学的生活性原则。并建议一线教师“努力做到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和情感。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使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  相似文献   

2.
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熟悉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使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作工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就初中常见的几种数学建模方法稍作归纳.  相似文献   

5.
王汉春 《教育现代化》2005,(12):107-107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充分的体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童桂恒 《中学教研》2004,(10):40-43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就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平面镶嵌就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问题的求解过程富有挑战性,涉及到不定方程的特殊解;问题的结论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生活世界;镶嵌图案的美,使学生获得数学美的享受;研究各种镶嵌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所以,平面镶嵌问题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近年的中考命题中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学生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凸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浪 《教育现代化》2006,(11):91-92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让教学教学贴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数学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有用”的数学很感兴趣,他们希望自己的数学知识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过早的强调数学的公理化和形式化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会令他们怀疑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数学,会抱怨学的这些都有什么尉.实际上,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如生活中的立交桥、铁轨为数学引入平行创造了条件;利率表、时刻表可为引入函数对应打下基础等.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化的结果。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为此,我们必,页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把数学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激情、幻想与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孙钢坪 《广东教育》2005,(11):34-35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走进他们的视野,走进课堂,使课堂文化变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加有趣,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善于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通过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把知识学以致用。达到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合理设置课堂情境.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课堂教学情境应当体现生活性、趣味性、问题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实践,问题与数学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如何正确看待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何引导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使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增加其学习责任感等数学教育中的热点问题,结合我国情况,讨论、评介西方近年的一些新观点,并提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改革提倡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的抽象和应用过程.数学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刨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更能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也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学科.应用性强。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会加以应用,这是有悖于教学目的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还指出:“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学的产生源自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孙燕 《教师》2014,(8):62-62
一、目前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差距较远 学生接触的都是经过数学处理、人为编制、情节虚构的各类问题,不需要考虑这些数学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会想到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了反复操作运算符号的过程,成为无限制的练习和复习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频繁的考试,学生成了数学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