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乐园     
问 路一对父女在大街上散步,一位乘车的先生从此路过,向那对父女问道:“请告诉我,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女儿忙说:“多奇怪,您不是正在自己的车里吗?”◎供稿/苏婉蓉广西百色市福利院居民楼二楼左(533000)高兴的虚字眼一位先生给学生讲《论语》,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时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说’,高兴;‘乎’,虚字眼。”讲完先生问道:“你们听懂了吗?”“懂了!”学生回答。先生指着一位学生说:“那你连起…  相似文献   

2.
课上一个老师说: “玛丽,我想请你给我一句以‘I’开头的句子。”玛丽想了一会儿,说道: “I is”老师打断了她,说: “不,玛丽,你不能以‘I is’作为句子的开头——你必须用‘I am’”。玛丽看上去很不安,说道: “但是老师……”老师叫道: “请你给我一句以‘I am’开头的句子!”  相似文献   

3.
曾在刊物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老师教学《林海》这篇课文时,有一位学生把“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一句中的‘大不一样’误读成‘不大一样”’。这时,同桌小声地说:“喂,你读错了。”结果老师听到了,马上抓住这个细节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再读文本、  相似文献   

4.
为文脱水     
唐代大文学家王勃写了两句最为得意的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传说,后来他在水里淹死了,还念念不忘这两句。天天在水上闹鬼,反复念着这两句。以后有一个人从这里经过,听见了就说:“你这两句话还不算太好。要是把‘与’字和‘共’字删去,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挺拔更好吗?”  相似文献   

5.
“老师,这一句话里有错别字。‘分辩’的那个‘辩’应是辨别的‘辨’。”在学习《白杨》(部编小语九册)时,一位学生指着“‘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一句中的“辩”字问我。她还例举前面学过的第三课《海上日出》中“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云,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一句中就是这个“辨”字。她这么一说,有些学生也象发现新大陆似的随声应和着。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学习好习惯。接着就把这组词用色笔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读原句——自己思考——查字典——回到原文中去讨论比较。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辩’和‘辨’到底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学生都想寻找到答案。一  相似文献   

6.
学会听课     
在一所农村小学听了第八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执教的是一位教龄不长的青年教师,课后与他交谈,我问:“揭题时,你怎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艇’的前面加了个‘威尼斯’,问学生为什么?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如果要我来回答,说真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呀。怪不得学生们东一句,西一句,都不着边际。我觉得这个问题导向性不明……”  相似文献   

7.
我们班曾经集体创作过一首网络明你我唱的诗歌,当时为了写出这首诗,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讨论了好久。记得在谈到网络交友时,我说了一句自己觉得很满意的句子:“写贺卡,送祝福,广交朋友通八方。”没想到遭到了同学的反驳:“‘广交朋友’这个提法不好,我们对网络上的‘朋友’的判断力还不足,应该改成‘谨慎交友’比较好。”而一边又有一个同学发表不同意见认为,“谨慎交友”显得被动,“善于交友”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网络明。于是这句诗变为了“写贺卡,送祝福,善于交友通八方。”这首小诗我至今会背,当时的讨论也令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8.
以下片断是有位教师在教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趵突泉》第二段的教学过程 :教师 :“这段描写趵突泉的泉水 ,你最喜欢哪一句?谁愿意说说 ,并把你喜欢的理由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 :“‘一溪河水 ,清浅 ,鲜洁 ,’我认为这句很简洁。”教师赞赏地重复 :“简洁。”学生 :“我喜欢‘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的优美意境。”教师发出会心的微笑 :“大家和这位同学一样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优美的意境。”教师 :“大家对喜欢的句子理解得真好。老师最喜欢第三句 :‘假如没有趵突泉 ,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妩媚这个词写得很传神 ,你们怎么体会这一句…  相似文献   

9.
今天,一直以严厉出名的语文老师,以一节课的时间,竟给我们搞了一次活动“让我们感受语文新潮”,这下我们可有话说了,你一句“OK”,我一言“哇噻”,这样的课“真是‘帅呆’了,‘酷毙了’”。就连难以启齿的“语文,‘爱老虎油’!”也用上了,就连我们班最内向的,也来了句“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10.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于是,我就对她说:“你读书很用心.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大家认为这句话中的‘捏’字用得恰当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李正芹 《小学生》2010,(11):19-19
曾听过一节数学课——《角的认识》。教者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学生认识了“角”的概念之后,她就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自己身边遇见过哪些“角”,并且让学生大胆的说。一名学生当场冒出这样一句“不守成规”的话:“老师,你的上嘴唇就是一个‘角’!”在一堂数学课上,年轻的女教师的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第九册语文教材中,编者选用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暮江吟》一诗。在教学这一课时,学到“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当学生们都沉浸在诗句为我们描绘的美好画面中时,“老师”,一声高喊打断了学生们的遐思。“这个‘真’字用错了,这句是比喻句,作者是把草叶上的露珠比做珍珠,珍珠的珍是‘王’部,书上写的是真假的‘真’,草叶上只会有露珠,不会有真正的珠子,所以我认为书上把‘真’字写错了。”他这一说,课堂似开了锅,同学们乱哄哄的你一句他一句的发表起自己的看法。我真是既惊喜他的发现,又欣赏他的胆识。待同学们静下来以后,我解释说,古…  相似文献   

13.
冬天到了,我在班上呼吁学生早起锻炼身体,不要睡懒觉。那天,我看缺两个同学,便问道,“那两人呢?”“早炼去了!”“啊?!哪里去了?”同学发现我追问了一句,方才回过神来,“老师您别紧张,我说他们‘早炼’不是那个‘早恋’,是说他们一起‘早锻炼’去啦,这不是您倡议的吗?”校园流行语大检阅张沈倩:“酷”,我喜欢,就是有一点点疯狂,有一点点执迷,有一点点自我,如果你问为什么摆酷,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准会朝你翻白眼,然后甩给你一句酷酷的答案:这叫个性,懂不!叶婧:你那个“酷”呀,过时了,现在都说“郁闷”了,当感到心情不愉快时便脱口而出。马文琴:…  相似文献   

14.
记得教《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自由提问。一学生站起来说:“课文最后一句说‘老师,我一定照你的样子去做!’为什么不说照您的意思去做呢?‘样子’与‘意思’有什么分别吗?”这个问题备课时我确实没有考虑到,现在想想,似乎有点区别。我没有否定这个问题,也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顺口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是啊,这里为什么不说照你的意思办呢?‘样子’与‘意思’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沉思片刻,有人说:“照您的意思去做就是照您的话去做,照您的样子去做就是学习你的做法,把您当作榜样。”“照着话去做的效果好,还是…  相似文献   

15.
在节外生枝     
吴德伟 《四川教育》2006,(10):28-28
【案例】初步体会了《石灰吟》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诗句后,有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然无声,老师也愣住了,这可  相似文献   

16.
教学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时,学生拿文中这样两个句子请教我:一句是“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另一句是“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她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学生认为,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2012,(4):15-15
20世纪40年代初,重庆公演郭沫若编写的话剧《屈原》,正好郭沫若本人也在那里看戏。台上扮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念着痛斥宋玉的台词:“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听到这里时,总觉得这句台词缺了点味道。隔天,他就与张瑞芳交谈自己的感受,打算把那句台词改一改。这时,旁边扮演钓翁的张逸生插了一句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些了。”郭沫若品念着这句话,发觉果然生色不少,高兴地采纳了张逸生的意见,并尊称他为“一字之师”。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否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课堂教学是关键。因此,教学时应把口语训练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多说多练。比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训练学生语音规范,语句完整,不说半截话。在教学“拔”字时,可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记这个字的时候,是和‘拨’字对比记住的,‘拨’字右边是头发的‘发’而‘拔’字右边是‘朋友’的‘友’多一点。这样,我把两个字都记住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又得到了练习口语的好机会。同样,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也可以指导学生说话,如补充句子、扩句、缩句等;阅读教学中,答问、评述、背诵、复述、编故事等,都是训练学生口语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学生爱“挑刺”,因着他们的灵光闪现,我也乐在其中。学习巴金的《繁星》(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时,有学生质疑文章第一节第二句好像是病句:“……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密密麻麻”与“繁”应该属用词重复。是否可以改为“……我最爱看天上闪烁的繁星”?我赞叹并鼓励。学习鲁迅的名篇《社戏》时,不少学生问:“‘……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一句中的‘或者’‘也许’是否也是用词重复?”我微笑着说:“有理由吗?”孩子们来劲了:“《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或者’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就是‘或许’,而‘或许’就是‘也…  相似文献   

20.
学生A被传唤进办公室,原因是他总执迷不悟地认为“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名句中的“大约”和“的确”相互矛盾,有语病嫌疑。老师说:“我再告诉你一遍:并不矛盾。‘大约’有两个义项,一是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一是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的‘大约’表估计,表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A掏出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