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湖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现状,通过单位根检验与协整分析表明“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金融发展各项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为减少各因素短期波动的影响于是引入误差修正模型。湖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人均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说明了农村金融发展确实对湖南农民收入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取1996-2012年重庆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对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这两序列之间关系并没有呈现出"双增"效应。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均为负效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因此,河南省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以工业化为主导,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均为负效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因此,河南省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以工业化为主导,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农村教育与农村居民收入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极少数学生在校混日子,学无所成,出校一事无成,有人就说读书无用,但绝大多数学生,绝大多数农村的孩子,学有所成,所以人们通常认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文章在对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994—2010年云南省数据,分析了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纯收入、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阜阳市199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以及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来进一步验证各影响因素与耕地数量变化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阜阳市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经济社会的各影响因素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加将导致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而人均GDP、城市化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耕地面积负相关。提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应提高耕地保护意识、加强政府带动作用、严格限制乱占耕地行为。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0—2014年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在长期中城乡居民收入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大于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以释放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文章基于1978-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建设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建设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一个较小的负向作用,但在长期内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因此,河南省应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以提升城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深化制度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新疆财政农业支出、农业信贷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农业支出的变动构成农民纯收入增长的因素,农民收入提高对农业信贷投入力度有影响。选用新疆1979~2009年的数据,基于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描述财政农业支出、农业信贷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异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的行政区划将其划分为16个区域,分别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以及收敛性等多个角度实证研究该地区内各区域1978年到2004年27年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差异的变动趋势,其结果表明:尽管长三角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绝对差异(标准差值和极差值两项指标)逐年扩大,且阶段性明显,但就相对差异而言,总的趋势是逐年减少,并且在进入21世纪后趋于稳定,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已经进入了“高度平均”的阶段;同时,该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研究期间总体上存在δ-收敛,并存在着明显的绝对β-收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而广东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学术界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定论。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选取广东省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广东省的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的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而城镇化水平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原因未被验证。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投资决定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决定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文章采用安徽省1993—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以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为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有显著正效应。文章提出提高提升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省各市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与比率分析了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异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总体空间差异十分显著,绝对差异在迅速扩大,而相对差异处于不均衡状态并略有缩小的趋势;空间局部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较快、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高的市州与其他市州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动,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中部高值区和川西北和川东北两个低值区,处于中等水平的市州则主要分布川南盆地地区和攀西经济区,五大经济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差异明显,内部发展水平不平衡特征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我国城镇化率与人均实际GDP两个指标分别作为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的指标,并根据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人均实际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ADF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EC模型,对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依从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主要结论有: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从长期来看存在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城镇化水平→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经济增长水平呈现出同方向变化,即城镇化水平、经济增长水平同增或同减.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城镇化率增加1%,将推动人均实际GDP上升2.97%,而经济增长对于城镇化并无明显影响;本期人均实际GDP的变动主要受其前一期变动、城镇化率的前一期变动和前一期偏离均衡状态的程度的影响,且对于前一期偏离的调整速度为0.06,而本期城镇化率的变动主要受到其前两期的变动和其前一期偏离均衡状态的程度的影响,且对于前一期偏离的调整速度为0.06.  相似文献   

15.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从收入的四个构成部分来看,其绝对量和相对量呈现不同变动趋势。分析背后的原因,总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河南农业生产的特点密切相关。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如何更好地提高农民收入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根据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河南农民收入结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提高河南省农民收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分析了平凉市农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对平凉市农民收入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库兹涅茨曲线,构建了平凉市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倒"U"型曲线。  相似文献   

17.
推进城镇化是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采用1953—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镇化与二元经济转型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与二元经济转型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具有反向修正机制,城镇化对二元经济转型的影响有短期时滞,长期有持续显著的正向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河南省1978—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且存在从能源?肖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消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带来GDP增加4.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以2010年全国31省市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各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相对于其他消费支出,食品支出在农村居民家庭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仍然很大,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还没有完全实现从传统的"温饱型"到"小康型"的全面升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各年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均低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并且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目前农民增收面临着诸多困难,靠政策补贴、价格上涨、粮食增产、降低成本来拉动增收均比较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三者协调发展,是一个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