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活动是我们幼儿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活动,也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个内容。每个星期,我们都要开展至少两次的音乐教学,孩子们对唱歌的兴趣也是比较浓厚的。因为在唱歌时,孩子们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而且音乐的风格也比较多,每一种音乐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吴彩虹 《考试周刊》2011,(75):231-231
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说过,音乐教育"培养听觉才是最重要的"。的确,随着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音乐欣赏越来越受关注。音乐欣赏课成了教师带领孩子们在音乐殿堂中博古通今的最佳途径。因此,更深入地走进音乐,与音乐进行心灵对话,成了音乐教师——音乐文化传播者的共同愿望,更是孩子们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下面,我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要培养孩子"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现状是低年级孩子虽然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说出一些基本完整的语句,但是,如果要他们写几句话、一段话,却显得很吃力。基于低年级孩子们写话难的现状,我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指导孩子们写话,力求孩子们的写话难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4.
王丽君 《考试周刊》2012,(16):95-96
人们常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唱歌是人的声音与语言相结合的一种音乐。所以歌曲是对语言的应用,它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活跃人的思维。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教师发现:歌曲、歌谣对儿童,甚至成年人的外语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歌曲、歌谣在教学中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歌曲、歌谣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5.
吴晓铭 《考试周刊》2010,(57):251-252
在本园举行的优质课观摩活动中,我组织了一次音乐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我预设的活动过程中兴致勃勃地学唱、学表演,但游戏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时发生幼儿"失控"场面,表现为"狼"捉"小兔"时倒下一大片幼儿,挤在了一起,场面一度有些混乱。面对这"意外情况"我一时有些思维短路,随即一边扶起摔倒的孩子,一边总结说:"哎呀,我们的森林太小了,兔子们没处躲了,大灰狼太厉害了!"孩子们立即发表看法:"老师,  相似文献   

6.
音乐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我们,从音乐中你能找到自己的喜怒哀乐,音乐元素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柴米油盐”,其实孩子的生活中也需要音乐的装点,有了音乐就会有更多不同的感受,动人的音乐会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二期课改倡导的是开展主题活动,倡导淡化学科、尝试整合、探究主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知识面广泛了,可是生活中的歌声却少了,作为从事十几年音乐教学的教师,笔者决定重新关注音乐活动中的预设与指导,尝试让“音乐”回归孩子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旷星 《文教资料》2010,(36):117-118
以"和谐与世界的未来"为主题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2010年在北京举行,其中的工作坊教学展示、论文宣读圆桌会议和各国音乐演奏会,无不给我国音乐教育者莫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启发我们在学前音乐教育期间就应该及早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歌唱和演奏能力。  相似文献   

8.
易金芳 《考试周刊》2010,(29):61-62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应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我们将这种理想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我们呼唤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绿色课堂"。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是我国普及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优美纯洁的音乐能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能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培养孩子们的意志,陶冶孩子们的感情.对于这一点,我们是深有感受的,下面就谈一谈我校的“音乐班”.我校的音乐班是1985年底成立的.音乐班的孩子以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最小的不足七周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岁.这些孩子音乐基础差,大一点的认识一些简谱,小的连1 2 3都唱不准,但  相似文献   

10.
钱海涛 《下一代》2011,(11):1-1
打从我校少先队"毛岸英中队"发出捐建"毛岸英纪念亭"倡议的那天起,脑海里便常常闪现出那座壮美的亭子,那座已经矗立在孩子们心中的亭。亭,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其作用多是诱人追怀某些事物与人物,或是主体建筑的装饰。其建造风格与寓意各异,这些我们不必深入考究。  相似文献   

11.
越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才越能被世界所认可。作为钢琴教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钢琴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弘扬和发展中国钢琴音乐"。在教学中我们有责任使学生热爱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熟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尽量多地接触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然而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轻视民族钢琴音乐"的奇怪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音乐教育者的重视和思索,在钢琴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民族钢琴音乐?如何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启迪人类灵魂的钥匙。当我们的孩子在幼儿时期第一次接触到音乐启蒙教育时,我们要拿怎样的音乐献给孩子们?笔者结合多年专业教学和演奏经验,将电子管风琴自身具备的诸多优势及其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所突显的重要价值、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理性梳理。希望能促使电子管风琴在幼儿普及音乐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使美妙的音乐成为我们献给孩子们未来的最好礼物。  相似文献   

13.
沈贤芸 《考试周刊》2012,(18):189-189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高素质、高水平的和谐社会,"文化"在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并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和传承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知识系统的整体化逐步推进。文化和素质的提高,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实现。那么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发挥教育机智呢?案例1:某天,午餐前的计划是听音乐,我对孩子们说:"现在我们来听一会儿音乐!"说完就准备播放音乐。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道美丽、令人流连忘返、意蕴深远的风景。其中,人教版一年级的《画》就是这道美丽风景中第一朵奇葩。这首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却又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完全相反的自然景象,肩负着增加孩子们的识字量、展示古诗词音乐美和启动孩子们多向思维的诸多职能。因此教学时,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们喜欢直观观察事物、喜欢歌咏诵读、喜欢读读说说等性格特征,把诵读法作为教学这首诗歌的基本之法,以期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感,发展孩子们的多向思维能力,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池塘中荷花谢了,秋风中叶在飘零,黑板上粉笔化作了痕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带着一颗诗意的心,触摸生活的脉搏,激发出思想的火花,倾吐而出,这便是创作。然而,面对孩子们如此广博的写作源泉,却不能及时地用心扑捉到的尴尬场景,我尝试了如下引导:一、从"小"处切入,获取材料生活是广阔的,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每一事物、每一现象,特别是每一瞬间切入,获取生动、鲜活的材料。一是用心触摸每一事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最鲜活,流动的美就是自然。你  相似文献   

16.
孩子们都喜欢音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孩子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我们音乐教师出了问题: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味地注重课堂纪律,语言过于严肃;“正统”的教学内容与“流行”的学生心理需求有距离;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流程过于呆板,换句话说我们在不经意间剥夺孩子们的音乐课堂“主人”地位,使他们成了音乐课堂的“随从”,从而导致他们对音乐课堂不感兴趣。为改变这种现状,让音乐课堂教学能健康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实践的真理"是对事物的"掌握",是融入实践意识的能动认识。音乐理论教学不仅属于认知的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属于"行为"的范畴。从音乐的起源、音乐基础理论载体在实践中的应用、对音乐基础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思考几个方面论述了音乐基础理论的实践性: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不仅是把音乐的感性认识上升为一种理性的追求,更作为一种音乐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18.
"谁不考虑尝试错误,谁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教育契机。"——盖耶。错误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是孩子们在接触世界、探求未知领域过程中一种认知上、行为上、思想意识上的偏差,也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失误"。因此,我们不能谈"错"色变,更不能将"错误"一棒子打死。既然"错误"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那么我们在教学中,面对错误,就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尊重孩子各自不同的成长规迹,并将孩子们的错误转变为促进孩子发展的有效资源,让学生在错误中分析,在错误中成长,从而让我们的教育彰显m宽容博大的胸怀。本文就对“容错也是一种智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宣伊 《教师》2011,(36):115-116
长期以来,幼儿园孩子们所接触的多半是儿童歌曲和流行音乐,多年的音乐教学活动,让教师和孩子们对固有的音乐教学模式和音乐类型都产生了倦淡情绪,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孩子们期待着成人带给他们更多的惊喜!这给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提供了有利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民族音乐教学活动。通过多方位地创设民族情境;让幼儿多通道地了解...  相似文献   

20.
一般字典上对快乐下的定义多半是:觉得满足与幸福。德国哲学家康德则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可能每个人对快乐的解读不尽相同,今天我粗浅的谈谈我作为一名幼儿老师的想法。童年是美好的,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天真、纯洁、可爱、稚气……每天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是我想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那么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会让孩子们觉得满足和幸福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五大领域中反复提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是人与人关系融洽的快乐;"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这是战胜自我的快乐!"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这是成长的快乐!我希望我能带着孩子们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