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流星     
一颗小小流星划过夜空,绚烂夺目。很多人看到了,赶紧许下美好的愿望。已经变成小小的陨石的流星躺在土  相似文献   

2.
流星     
一颗小小流星划过夜空,绚烂夺目。很多人看到了,赶紧许下美好愿望。已经变成小小陨石的小小流星躺在土地的怀中,黯淡无光。土地问:"你这么小的身体怎么也坠下来了?还砸了我这么  相似文献   

3.
《少先队小干部》2014,(6):30-30
流星再怎么璀璨,只有一瞬的时间,到头来只不过是一颗不好看的陨石。  相似文献   

4.
拯救小流星     
嗖!一颗流星流浪在宇宙中,看上去那么无力、失望。月亮姐姐尖叫:"好漂亮的流星啊,它要坠落了!"几颗星星立马飞去接流星。"哎呀!你好重啊!"小流星得救了,可是它躺在那里没有动,云朵做它的枕头,浮云做它的被子。它该何去何从呢?它的身世可还是个谜呢!小流星有什么故事吗?小星星们躲在一旁的云朵里偷偷地看。小流星拿出一颗陨石,泪  相似文献   

5.
《红领巾》2009,(12):12-12
一颗小小的流星划过夜空,绚烂夺目。很多人看到了,赶紧许下美好的愿望。过了一会儿,已经变成小小陨石的流篁躺在大地的怀中,暗淡无光。大地问:“你这么小的身体怎么也坠下来了?还砸了我这么深个坑!”小陨石叹着气:“我在空中飞行时,突然无数愿望向我砸来,我一下子承受不住,就掉下来了。”  相似文献   

6.
陨石趣话     
《广西教育》2007,(11C):37-37
人们都见过夜空中飞逝的流星,知道这是空间物体坠入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所产生的燃烧与发光。陨石是落到地上的在大气层中未能烧尽的大体积流星,虽然亲眼见过的人不多,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陨石的知识有所了解。研究陨石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7课节选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诗,其中有这样一句:"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量词"朵"和流星的搭配堪称神来之笔。有许多参考资料都这样品评:"说朵是把流星比作花,花是美好的事物,象征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乍看似有道理,可细一推敲却不然,作者用朵来修饰流星本来就是为与下文的灯笼照应,而灯笼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流星余迹模型,研究了流量余迹的散射特性,并计算了流星余迹的散射对雷达作用距离和发现概率等性能的影响。该计算结果对分析雷达试验结果和研究雷达性能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流星余迹散射对雷达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点亮流星     
我是一个普通的男孩,走过了17年平平凡凡的路,然而就在我第十八段路程中划过一颗美丽的流星。它暗淡却发光,遥远却抬头可见.十八岁的我便伴着那道美丽的光环快乐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10.
当流星划过天际,那便有一种带着壮烈的气魄。在那神圣的天际,流星勇敢地展现灿烂的姿态,划出一道璀璨的高洁。——题记当一种气魄,连大海的雄浑也无法比及时,它只有一个名字——壮烈;当一种姿态,连鲜花的娇艳也不能诠释时,它只有一个名字——光辉;当一种高洁,连太阳的金灿、月光的皎洁、珠穆朗玛峰的圣洁也不可替代时,它只有一个名字——璀璨。“那是扫帚星,不吉利!”在我小的时候,奶奶总是指着在我头上划过的一两颗流星念叨着。可是我却觉得,它那样的一个小精灵,很美唷!为什么呢?因为它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划过天际,是那样的光鲜。记得爸爸…  相似文献   

11.
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会积极支持妇女修道,因而出现了妇女修道的“黄金时代”。10—11世纪,改革后的教会极力排斥妇女,妇女修道随之急剧衰落。克吕尼、西多等修会最初敌视妇女,拒绝与妇女相联系,但是后来逐渐改变态度并向妇女敞开了修行的大门。从11世纪晚期到13世纪,普雷蒙特、吉尔伯特等采取双重体制的新修会在初创时期满足了广大妇女的宗教需求,但在其扩张结束后又逐渐限制妇女入会。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和各修会都对妇女修道表现出既接纳又排斥的矛盾态度,这种态度的思想根源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盛行的矛盾的"妇女观"——既厌恶妇女,又推崇贞女。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兴起的西方社会法学,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法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西方社会法学传入中国之际却发生了重要变革:本质上维护个人权利的社会本位法学被转换成为支持国家权力的国家本位法学。笔者将以庞德为例深入分析这一变革及其发生的原因,力透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中国哲学争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50年为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7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20世纪末为第三阶段.尽管各个阶段争论的内容、焦点不同,但整个20世纪的中国哲学争鸣,始终围绕着中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所关注的不同问题而展开的,同时也是一个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永明声律论的出现,实现了从自然声律向人为声律的转变,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它出现之时起,历代士对其评价褒贬不一。进入20世纪后,随着西方新思潮及新的学研究方法的涌入.对永明声律论的研究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综观20世纪对永明声律说的研究,在四声究竟肇始于何人、四声与五音之关系、四声八病产生的具体时间以及“八病”的具体内容等问题上,仍存在诸多的分歧,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梳理,以期明其源流,究其原因,推动未来的永明声律说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世界进入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20世纪以来,世界各种文化纷纷在中国亮相。中国文化先后出现了五种主要范式:“中体西用”范式,“全盘西化”范式,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范式,“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专政论”范式,“综合创新”范式。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新世纪伊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是主导多元,综合创新。呈现这种态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主导多元文化双向互动综合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诗在20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其诗体范式的建构和诗歌实践不断经历着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诗学的双重检验.新诗始终处于创造的冲动之中,试图建立起独立、本体的美学内涵,但是困境依然多于建树,从而不断引发诗论家和诗歌实践者的质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2 0世纪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基本上经过了三个阶段 ,即其建立时期的以我就西方阶段 ,建国后的以古人就我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全面繁荣发展阶段。经过 2 0年的发展 ,当前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应该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即中国哲学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以及其自身研究的“纯化”与“泛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以来,中西方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建筑领域文化交流来看,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具、瓷器等造型工艺对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所谓"中国艺术风格"。但是近现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积淀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在建筑文化的中西方双向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呈现出非对称特性,越来越多带有西方现代风格的建筑在中国拔地而起。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中,中国的"洋房子"首先从"教堂"开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制约,导致近现代以来中方建筑的思维"追随"西方建筑文化的理念,西方建筑文化仅仅接受、吸收和融合了中方建筑文化历史中的"园林""、亭台楼阁"等精致建筑文化这一极小部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是来自欧洲启蒙运动并迅速全球化的哲学理想,现代化是其社会图景。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初期的启蒙救亡、中期的政治遽变、“文革”后的经济建设,至今仍在现代化过程中努力前进。然而中西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形态,决定了现代性进入中国后的曲折与变形。20世纪的中国文学被捆绑在现代化之路上,其审美特质与自主精神都必然受到特定时期历史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进行的改革,是俄国从东方文明转入西方文明过程中的一次社会大变革。然而,彼得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却强化了国内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对外奉行帝国政治。其结果是又拉大了俄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俄国在后来的200多年间不断地落后于西方。彼得一世改革的“欧化”与“专制化”是诸多矛盾现象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