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明贤 《陕西教育》2004,(11):42-42
如何把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同现代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合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语文教学走出封闭和僵死的模式,像一溪活水,常教常新,生发魅力?这是近年语文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艰难的课题。多年来,围绕这个课题,我作了多方面的实践和尝试,也获得了一些感悟和体会。 一、以趣激学,是教活语文课的前提 首先,坚持上好“导言课”。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给学生上有“导论”意义的“导言课”。联系学生从实际调查中得来的拥有语文读写能力所尝到的甜头和缺乏语文能力所吃到的苦头方面的材  相似文献   

2.
初中地理教学教师需要研究教学艺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自觉的“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爱学”的境界。下述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一、设计导言,培养兴趣地理教学应注意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导言”引入要有新意,要巧妙地选择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学状态。引入导言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单刀直入式。成语“不知天高地厚”是形容一个人无知和不自量力。真的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吗?就让我们一起上天看一看吧。以这样的导言方式,引入“天体和天体系统”一课,学…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常常上成少数好学生应答和表演的课,多数学生得不到重视和训练,形成了少数“热”多数“冷”的课堂局面,部分学生渐渐地“怕学、厌学”语文课.  相似文献   

4.
这个话题很有些突兀,语文课学的不是语文,难道还能是数学物理吗?笔者最近给高三文科“尖子生”上语文课。课前作了认真准备。课上我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想学点什么。有几个学生说“我们想上真正的语文课”,“讲些真正属于语文的东西”。我感到很愕然,言外之意是说他们过去上的不是真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5.
来文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对“一课一得”进行探讨,认为教师上好一堂语文课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6.
导言课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以往的历史教学法理论曾给予高度重视。按照传统理论陈述其理由有二:一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什么;二是可以帮助学生期待其有兴趣的学习内容。总之,导言课在陈述教科书内容(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独特意义。我想,如此的理由在今天依然成立。但是,若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主旨出发,这两个理由就显得单薄了,比如,准备教学内容的着眼点是线性的单边方式,只考虑让学生接受怎  相似文献   

7.
字母教学阶段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说话”和学字母二部分。教学重点是字母。老师可先教学生说一些简单的英语,然后再教学生学字母。这二部分内容的基本作法可以如下: 1.“学说话”。从第一课时起(导言课除外),除教一些最常用、最简单的课堂用语外,要逐渐教  相似文献   

8.
广告游戏     
我们上过语文课、数学课,还有英语课、体育课、音乐课等好多好多的课,可是,你上过广告游戏课吗?没有吧,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好!”大家齐声回答。老师让我们回家学电视上的广告,说是明天举行一个学广告游戏。表演开始了,首先上  相似文献   

9.
导言课是一门课程的开场白,对于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把握课程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葡萄酒市场学为例,在回顾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导言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讲授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教师应高度重视导言课,认真准备教案,使用合适的方法讲好导言课,充分发挥“第一印象”的积极效应,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期课程教学和教学计划的执行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党史课的教学效果,主要靠它自身的内容和特点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自己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化。作为一个党史课教员,最主要的就是如何真实而且生动的再现党的光辉历史。下面谈几点体会。 1.把握教学重点,选好典型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譬如,对第一堂课“导言”到底该怎样讲?我们现在讲“中共党史”课的“导言”,就不能简单理解为“开场白”。因为  相似文献   

11.
导言在教案中又称“引言”、“导入新课”、“课前谈话”等,是一堂课的“前言”。教师的导言,给学生留下的是“第一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这“第一印象”极大地制约着学生的课堂情绪。导言艺术的魅力能延续小学生兴趣高峰的时值;导言艺术的优劣,往往潜在地影响着整堂课的效率。导言艺术是语言的艺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正因为如此,导言尤显其重要性。导言艺术是课堂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  相似文献   

12.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是“新课标”对写作概念的界定,写作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亦早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却长期遭遇这样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学生认为“语文课学不到什么”,把语文课当作沉闷的“催眠课”,另一方...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侧重讲解段落结构,层次划分,要求学生背诵段落大意,将语文课上成了文章学课;有的教师侧重讲解写作技巧、艺术特点,要求学生死记写作方法,把语文课上成了写作学课;有的教师侧重介绍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硬背有关人物形象的“结论”,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欣赏课……总之,“语文不姓语”的倾向在部分学校相当严重地存在着。 我们认为,小学语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为当地经济的振兴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职业中学的语文课,必须和专业课紧紧地结合起来,上出职教语文课的特色。我在职教语文课与艺术类专业课的接轨训练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我将这种训练方法称之为“双课接轨训练”。 所谓的“双课接轨训练”,就是将语文课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语文课改课要教什么?怎么教?很明显,“教什么”放在首位,“怎么教”位居其后。换句话说,一堂语文课,首先考虑的绝对应该是教学内容而非教学方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正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玩什么花样,搞什么创新,都不能说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另外,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惟有语文课,主要不是学习文本内容,而是文本本身。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地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日趋频繁,给沉闷已久的语文课章注入了新活力。在活动中,笔者思考颇多:语文课该怎样教,语文课堂的常态应该是怎样的。新课程理念淡化“教”,强化“学”,倡导语文课堂的阅读训练。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必须实现“同到语文”的课掌本色。到底怎样上教学才能实现同归课堂本色呢?  相似文献   

18.
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对教师而言关键要把语文课上“活”。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刘琳 《四川教育》2013,(4):33-34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论语文课的境界时,提出“人课合一”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他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20.
陈钟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那么,语文课如何上得“朴素自然”,如何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呢?我以为,关键的一条是: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对于语文的教与学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首先,“咬文嚼字”可以避免语文课的异化。无可否认,由于对新课标的曲解和误解,现在的不少语文课,甚至不少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级别的公开课、参赛课、示范课,异化为了政治课、故事课、活动课、环保教育课、心理辅导课,等等,表面热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