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中旬以来,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相继发生特大洪水。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利用广播传播信息快、覆盖面广、收听方便的特点,及时、充分报道党中央、各级政府对抗洪救灾工作的关心和前线军民携手奋力抗洪的消息,发挥了其他媒体不能代替的作用。在这次重大报道活动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力以赴,派出一线记者59人,抗洪报道占新闻节目的80%以  相似文献   

2.
马君 《新闻世界》2021,(3):25-28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也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面对重大灾害,党媒如何坚持党性、彰显党性,是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徽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在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心用情讲好安徽防汛抗洪故事的同时,利用传播优势开展一系列活动,为打赢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的攻坚战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自5月21日到8月20日,我们在《江苏新闻》中共播发抗洪救灾消息近1100条,其中自7月1日至31日播发540多条,播出时间每天达25~30分钟。仅7月份,中央电视台就采用了80条,其中新闻联播采用47条,联播采用量是平时的三倍多。同时,通过中央电视台向亚广联、欧广联和美国广播公司等世界卫星电视发送2次5分钟。通过《联播》和电视卫星的发送,  相似文献   

4.
5.
6月中旬广西柳州遭受建国以来最严 重的洪涝灾害,当地军民奋起抗洪抢险 这是广州部队炮兵旅某部班长王才忠在 柳州电扇厂抢救国家财产。王才忠已连 续五昼夜奋战在洪水中,在危急中先后 救出6名群众。 吴文彪 摄(传真照片)  相似文献   

6.
洪水滔滔,南北为患。人水搏斗,气吞山河。在1998年这一历史性的大事件中,内蒙古日报的全体同仁始终与抗洪军民心心相映,深入一线,不畏艰险,用饱蘸激情的笔墨写出黄钟大吕式的重头报道,为弘扬正气、鼓舞斗志,夺取抗洪救灾斗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内蒙古报...  相似文献   

7.
2016年夏天,长江中下游等地遭遇数轮强降雨侵袭,多地洪水肆虐,受灾严重,牵动人心.其中,主要受灾省份之一的湖北,降雨之强、江河流量之大、险情和突发事件之多、灾情与损失之重,历史罕见. 如此洪灾面前,作为一名年轻的驻站记者,如何配合报社与记者站,拿出相对及时、准确、深度的报道,成为对个人职业素养、坚毅品格等多方位的锻炼与考验.以下四方面,让我体会颇深. 提前准备,心中有数.上半年,国家防总已多次强调今年“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早在今年主汛期来临之前,我们就提前关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官方网站相关信息;查阅1998年抗洪典范报道,熟悉、了解抗洪知识与相关术语等.  相似文献   

8.
吉林日报抗洪救灾报道效果好人夏以来,吉林省15个县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抗洪抢险救灾成为全省的首要任务。7月下旬,当雨带开始北移时,吉林日报就及时刊登了省防汛指挥部关于做好防大汛、抗大灾准备的通知,使人们有了防大汛的思想准备。灾情发生后,他们注意作真实...  相似文献   

9.
入夏以来,我国长江及嫩江、松花江流域都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洪水。在抗洪队伍中活跃着一批新闻工作者。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哪里有险情,哪里有新闻,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体现了对党的新闻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展示了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同时也给新闻界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一、要有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洪涝灾害同火灾、震灾等自然灾害一样,属于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这给记者、通讯员的采写活动带来一定的危险和难度;同时,这类事件也具有极为显著的新闻价值,要求记者、…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抗洪救灾斗争已成为历史的篇章,但细细品味那些令人惊心动魄、使人记忆犹新的抗洪抢险报道,深深感到广播电视宣传的优势再一次得到了充分展示。 广播电视在抗洪报道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快。这是各类报纸望尘莫及、无法与之比较的。在抗洪最紧张的日子里,水情灾情时时都在变化,天天都有新进展,等拿到报纸看到水情公报、抗洪报道,早已是前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注重客观性,靠事实说话,并不意味着在采编稿件时与情感远离。而批评报道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情感更常常表现出种种不同的色彩。笔端带情,可以攻心;笔端带情,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但这种情感的把握却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可收到相得益彰之效,极大地增强宣传效应,使受众受到深深的情感激荡;相反,如果这个“度”在把握上出现偏差。失衡,则会出现误导误引,使宣传效应大打折扣。依据不同的批评报道内容,让感情或浓重或轻淡、或猛烈或温婉、或直接或间接,是一个应该十分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孟辉 《新闻窗》2011,(1):35-36
当今,各类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区别以住,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报道不再只是单一的对新闻事件进行简单的“声画”记录,利用电视传播所具有的一些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13.
如今,说中央电视台和部分省台“走红”的一些节目是电视评论节目,专家们似乎还存在着某些争议。比如,中央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北京台的《北京特快》、《元元说话》,河南台的《中原焦点》、《周日观察》等,把它们称之为“深度报道”,大家好像是可以认同的。此类节目在各地频频“亮相”,使我国的电视屏幕上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对电视深度报道来说,笔者从业时间甚短,不敢妄加议论,在这里,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其中的“情感律动”。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注重客观性,靠事实说话,并不意味着在采编稿件时与情感远离.而批评报道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情感更常常表现出种种不同的色彩.笔端带情,可以攻心;笔端带情,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但这种情感的把握却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可收到相得益彰之效,极大地增强宣传效应,使受众受到深深的情感激荡;相反,如果这个"度"在把握上出现偏差、失衡,则会出现误导误引,使宣传效应大打折扣.依据不同的批评报道内容,让感情或浓重或轻淡、或猛烈或温婉、或直接或间接,是一个应该十分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赵丹 《新闻窗》2005,(4):30-30
新闻深度报道较早出现于报刊新闻的剖析和背景材料的介绍,满足人们对新闻系统认识的需求。电视作为现代化的大众传媒,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成为人们接受信息,交流感情,传递思想的重要媒介载体。它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在吸收借鉴着其他媒介的成功经验。于是,电视传播方式与新闻深度报道形式的结合,便产生了具有鲜明媒介特点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一般来讲,“事实”主要包括时间、地点、环境、事件、人物等几大因素,在这些因素中,“人”应该是报道的核心,因为绝大多数新闻事实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或者会对人造成影响。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切文学都是人学。如果从哲学层面上,我们也完全可以讲,一切新闻也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因此,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重心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以人为本”。新闻“…  相似文献   

18.
事故报道由于其突发性、反常性往往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许多媒体在不违反国家宣传纪律的情况下,都会不顾一切抢先在第一时间内作出相关报道.以追求轰动效应。这相对于以往对天灾人祸的报道方式——看、二慢、三通过,确实有很大进步。但是在这种追逐轰动效应的利益驱使下,不少媒体和记者用一种近乎冷漠的笔调记录着一次次的  相似文献   

19.
孟岚 《军事记者》2014,(5):30-31
军事人物报道中的情感运用,是典型宣传效果的倍增器,必须加以重视。军事人物报道目前在情感运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加以纠正。军事人物报道,要用情感架起作者、人物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略论灾难报道中的情感把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传媒》20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