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民间舞蹈必须要与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相适应.文章介绍了遵义县民间舞蹈的种类及特点,分析了遵义县民间舞蹈的现状,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民族民间舞蹈都有其特有的风格特征,要了解各种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应根据其地域的划分从其文化类型入手;再从"时间"、 "空间"、 "人"三个要素来区别其差异.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和价值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少数民族群体的历史、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是各少数民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精神财富。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需要寻找可行的路径和策略。本文围绕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展开研究,旨在为实现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信阳民间舞蹈受荆楚文化、淮河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影响,舞蹈种类多样,在长久的舞蹈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格。自2007年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以来,信阳民间舞蹈非遗保护工作立足长远,稳步发展。但由于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日趋深化、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薄弱、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等现象的显现,如今信阳民间舞蹈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聚焦信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舞蹈,依托文化生态的建设、数字化平台的利用等静态保护方式,结合民间传承、艺人传承、教育传承等动态传承途径,完善信阳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体系,进而推进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湘西北谚语丰富质朴,饱含民间智慧,具有与众不同的地域性和艺术性文化特质,但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面临传承困境。梳理湘西北谚语文化特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为其在搜集整理、开发利用与当代传播中注入现代元素,有助于保护濒临消失的地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帮助人们更好地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6.
沈玉华 《职业圈》2007,(9):72-73
随着我国正式启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出,"原生态"民歌进入电视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传承保护意识,保护代表我国各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歌的发展也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永久地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7.
汤麟禹 《文化交流》2009,(11):60-63
今年9月3日,温州龙湾区宁村“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如期举行。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从拂晓到深夜,游经42个村,以其独具特色的形式纪念民族英雄汤和,献礼共和国60华诞。9月下旬,村长徐顺炜带领“拼字龙灯”这一“非遗”项目和部分巡游节目赴杭参加了浙江省国庆文艺巡游及“非遗”项目展示活动。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正式启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出,“原生态”民歌进入电视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传承保护意识,保护代表我国各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歌的发展也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永久地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古代民族根据当时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创作的,不同程度地积淀着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民间舞蹈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在传承过程中具有三个显著的特性,即群体性、民俗性和人类文化性.民间舞创作应该拥有多元并举的局面,在"传统"与"现代"这个永恒的话题中写下当代"中国民阃舞创作",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深受以演唱为中心的歌诗艺术实践影响,相和歌辞艺术形成了不同于一般徒诗、诵诗的独特个性:其曲题与歌辞的音乐、情感属性有密切关系;解艳趋乱对诸调曲、大曲歌辞形制有重要影响;附加套语提示着歌辞的艺术职能;相和唱奏方式形成了歌辞语言丰富多样的复叠现象;填词之设皆为演出的相和歌辞表现出独特的叙事形态和叙事技巧。凡此种种,显示了相和歌辞作为歌诗演唱文本的原生态艺术魅力,也启发了解读乐府歌诗艺术的潜在视阈。  相似文献   

11.
自1851年诞生以来,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展开,世博会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最初单纯的产品展览逐渐演变成主题鲜明的综合性展示活动,其人文关怀的内涵日益丰富,成为人类携手合作共同面对种种问题与挑战的国际盛典。对于世博会的主办国来说,顺应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建立本国正面形象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阳 《文化学刊》2009,(6):142-147
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的深度已经远远不局限于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度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也超出了经济转型的单一领域。人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人民对政府政策、制度的反映和接受程度上,关注的范围更多地涉及到意识形态上面。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非规则性的软约束力,不但是社会转型历程的一个反映,而且对社会转型的各方面因素是一种整合。实现社会转型的平稳过渡,充分重视民俗文化的作用是关键。只有正确认识到城乡民俗变迁与社会转型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才能使社会转型带来的进步惠及社会的各个利益层次。在法制日益完善的今天,正确引导公序良俗的建立,才是为社会进步筑起的另一道保驾护航的防线。  相似文献   

13.
贺麟先生的高足高全喜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贺麟的译者生涯实质上是两个不同的贺麟。这一观点基本明确了新中国的成立可以作为贺麟翻译思想发展的文化分际线,为深入贺麟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该文梳理、回溯两个阶段的贺麟在翻译动机与经历、翻译策略与方法以及翻译思想与建树3个方面的变迁,诠释其间翻译实践与主张新的内容,再现贺麟不平凡的译者人生。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创新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一直广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实践中民间舞蹈类非遗继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却存在着利益分配的群体性矛盾、权利归属的分配性缺位、权利保护的垄断性冲突等现实困境。在总结民间舞蹈类非遗作品特点的基础之上,针对民间舞蹈类非遗继承创新和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困境,该文提出完善版权登记和司法确权制度以增强权利明确性、从单一式保护到包容性增长以促进利益共享化、明确传播链主体的告知义务以提高传播透明度的制度构建进路,以期为提升民间舞蹈类非遗继承创新质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阐释了制度变迁的动力与源泉、制度变迁的方式与途径、制度变迁的主体与归宿,以及制度变迁绩效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思想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结合中国国情和经济转型的实际而形成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邓小平制度变迁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和整体方向仍然具有解释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冉 《职业圈》2007,(4S):102-104
文章从五个方面对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旨在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这种珍贵的、体现人性光辉的舞蹈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7.
湟中堆绣工艺是青海省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具有浓厚的高原地区民族宗教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一方面保留着最传统的堆绣唐卡形式;另一方面,经过不断创新,融入了民间文化,形成了适于大众审美和需求的民间堆绣精品。在漫长的传承历程中,无论是从题材、内容,还是文化内涵、传承模式等,都经历了变迁与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湟中堆绣工艺的变迁,分析堆绣工艺在当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出现了大量的风景骈句,这些风景骈句主要有三种形态,体现了立体空间之美、光色印象之美与原生态的地理风貌。在山水诗创作中,谢灵运充分利用了骈句的形式特征来体现自然风景的美,树立了以骈句写景的范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几段权威媒体影像视频资料之谬误为始点,围绕其中所涉及的曲艺音乐之曲种界定的存疑问题而谋篇;以"乐亭大鼓"词条的解释为线索,由此引发的"乐亭大鼓"鼓曲曲种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当代几部传统音乐辞书中出现的模糊甚至错误解释,给予梳理与探析。  相似文献   

20.
隐逸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是解读中国文化的关键。从历史上看,隐逸的思想和行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明代的隐逸思想最能体现这种变化。从明初以不合作姿态出现的以道自高,到洪武以后"太平逸民"式的抱道以隐,到吴中地区追求精神圆融的"市隐"思想的流行,再到弘、正之际形成的以讲求治生之道和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隐逸思想,晚明在王学影响下提出了"道隐"思想,而在现实中,"通隐"成为人们追求的隐逸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