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辽西北的喀喇沁蒙古人在文化民俗上有着"特殊部落"之称,通过历史脉络中喀喇沁蒙古人的来源以及蒙古、元至清时期以来的迁徙重组的原因,分析民俗内涵和传承精髓,为该地区民俗文化与乡村建设的结合提供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2.
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广西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整个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区域性落后、交通闭塞不畅、专业人才匮乏以及总体规划编制缓慢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文化生态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交通先行、加强非遗专业型人才培养、协同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健康养老产业"等路径选择,期待为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用繁荣文化来引领和助推林区的发展。笔者在此就如何加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谈些认识。一、对林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时指出:"一定要保护生态,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国内学界一直流行中原起源说,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红山文化的"坛庙冢"大型礼制建筑被发现,苏秉琦先生提出"满天星斗"的说法,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研究热潮,辽西古文化区因被称为"中国文明的曙光"而备受瞩目,中国文明究竟是中原中心起源还是多中心起源的讨论也成为热潮。本文通过对国内诸多学者的文章进行研究,简述辽西古文化区,并对辽西地区在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目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正确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  相似文献   

6.
作为林业“三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国家林业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和建设现代林业的客观要求提出来的,把“生态”引入文化领域,并向更多的社会文化领域渗透,渐进融入人们的决策思想和发展战略,以此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生态文艺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一枝独秀,必将成为建设现代林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毋庸置疑,一个民族和国家构建确立何种文化战略格局观,必将决定着"文化强国"发展道路的战略支撑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社会建设过程,"文化强国"建设也一定是全方位的具有战略格局的宏伟建设。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历史阶段,党中央确立的"文化强国"战略,其科学"格局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开创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有力推动着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成为新世纪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纲领性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林业和生态建设问题先后作了上百次的批示和指示。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关于"四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即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这既为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林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脚步,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相似文献   

9.
我国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又提出生态文明,并且把它写入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之中,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而党的十八大,更是首次单独系统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并把它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提升至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确定了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也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中国人民将走向生态文明.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全面加强"三个建设"即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是在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战略举措,并成为2010年以来国网公司的重要工作部署.今年是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两个转变"的关键之年,公司以"三个建设"为战略保障,大力转变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推进"一强三优"建设目标取得了全面深入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王丽坤 《文化学刊》2014,(5):104-109
方言民俗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是反映文化差别和变迁的重要标志。辽西方言属于东北方言的一种次方言,是辽西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辽西地域文化包括人类发凡文化、中华文明发祥文化、区域民族文化、战争文化、移民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此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辽西方言民俗具有鲜明的文化融合性、典型的农耕性和厚重的文化性三方面特点,通过揭示方言民俗的地域特点,旨在进一步展现辽西乡风土俗的奇光异彩,同时也为加强保护辽西方言这种非物质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胡小玉 《文化学刊》2016,(4):119-122
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生态文明的文化模式——生态文化建设自当提上议事日程。生态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中国的生态文化建设,必须依托其主流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深厚根基提供强大的保障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大的智力支持,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4.
森林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生态文化繁荣的现实体现。随着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不断探讨、寻找和创新理论根据,宣传扩大森林城市的影响,成为了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丰富生态文化建设内容的必然选择。为此,《生态文化》从本期开始,特开设了"森林城市"专栏,宣传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果,探讨森林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并进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动乡村发展的精神力量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在实现自身进步的同时,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方案,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的黄连社区通过推动文化建设纵深发展,带动乡村各项事业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该文对黄连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案例分析,梳理其对本村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及转化的先进经验,分析乡村的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升级改造的关系总结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向作用和路径选择,为顺德区内其他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农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越加深远,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通过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则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乡村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资源,也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着力点。该文首先介绍乡村文化振兴及乡村文化在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中的价值,其次分析目前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最后基于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适应新常态的发展需要,是为了更好地走向世界而提出的一项惠及全球的伟大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各异,我国为了将自身发展经验与更多国家共同分享,带动沿线各国共同发展,需要加强与沿线各国的经贸关系,加强同沿线各国不同民族间的人文交流,构建文化生态,以此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远,必须及时梳理"文化走出去"相关成果,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在此基础上科学谋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文化传播和交流。为此,从2012年开始,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相关学者,突破行业部门限制,全方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态"作为一种文化范式,具有明确的内在复合系统,它衍生于特定区域历史、特定民族生存的地理空间,是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因。然而,乡村"空心化"问题动摇了乡村的"原生态"文化基础,文化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鲁西北运河乡村生态文化重构策略,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下,全国乡村大力开展"生态宜居"整治活动,这是我国乡村的华丽蝶变,也是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从产业蝶变、人居蝶变、乡风文明蝶变、治理蝶变、农民生活蝶变的角度阐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希望能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