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秋前后吃点山药,不但可以为秋冬的进补打下基础,也有利于补品的吸收,所以每年的八、九月份,很多人都会有意识地增加山药的摄入量。甚至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相信山药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从而贪食山药,结果却导致病情加重。所以山药虽好,但食用也应讲究科学。当食不当药,食疗更有效。《本草经读》记载:"山药能补肾填精,凡上品俱是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初冬第一补:山药 初冬季节最佳的进补食物是山药,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3.
春天,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机体活动、生长发育。因此,此时适当吃些补品补药,对身体是极为有益的,特别是对久病将愈、病后体弱者更为必要。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补不等于多多益善,不能乱食乱补,要讲究科学,辨证进补,服补药之前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然后对症用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保健效果。一般来说,体虚之人才需要进补,而虚症又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类型。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气血两虚者气血双补,阴阳两虚者阴阳两补。气虚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  相似文献   

4.
进补先服"开路药"补品服用后,要经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一些人肠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状况很差,甚至湿热很重,舌苔厚腻,平时吃饭都觉得不太消化,再服用滋补品,必然会加重上述症状.这些人需要先服用开路药,使肠胃中的湿热得以清除.肠胃功能恢复,舌苔干净,吃东西不觉得胀满,方能进食补品.而对新近患病的人,首先要将疾病基本治愈,方能进补.否则,不但补药吃进去令人难受,反而使感冒、咳嗽难愈.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认为,只要常吃补药、补品,身体就会好,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营养的摄取和补充已经基本上得到了保障,进补已不属于重要的问题,问题只是出在人体内有害物质的逐渐增多,并对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有关保健专家提出了"清毒"重于"进补"的现代保健新观念.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冬季是一年中的进补佳季,很多人都习惯在这个季节通过药补或食补的方式补益一下身体。但冬季进补也有很多讲究,有些人只知道不能随便吃人参等大补药材,其实吃黄芪、当归、红枣等也并不适宜,因为它们都偏温性,和人参一样都属升发性药材,不但不利于阳气的收敛,还有可能让体质弱的人身体更差。中医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所以在冬季应进食养阴类的补品,而具有极佳平补功效的百合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秦月欣 《健身科学》2013,(11):24-24
又到了一年中最好的进补时节。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很多人喜欢吃一些羊肉和牛肉来补充能量。尽管肉类的御寒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热量偏高,脂肪含量也较多,再加上冬天的空气干燥,人体本身的活动量也不够大,所以非常容易造成体内积热,也就是上火。那有没有什么不让人上火的进补佳品呢?答案是肯定的,冬笋、冬菇、冬瓜和冬枣并称冬日“四冬”,您在进补牛羊肉的同时,别忘了“四冬”也是冬季食补的上佳之选呀。  相似文献   

8.
陶诗秀 《健身科学》2013,(11):30-30
秋冬季节,如何进补是养生保健的一件大事。中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天气里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对于素食者来说,吃补也是一件难事,因为通常熊胆、鹿茸、燕窝、海参,鱼翅、珍珠粉,冬虫夏草,甚至阿胶等补品都来自动物。那么对于严格的素食者来说,该怎样进补呢?  相似文献   

9.
不宜熟吃的野菜:主要有苣荬菜、蒲公英等,这类野菜属于生食类,最佳吃法是洗净蘸豆酱生吃。特别是一些带苦味的野菜,生吃苦中有味,爽口醒脑,若熟吃又粘又涩无法下口。需要浸泡的野菜:山药菜、山蒜等一些野菜有微毒,不经浸泡食用会有周身不适感。这类野菜在食用前务必要在清水里浸泡两小时以上解毒。树上的野菜不宜炒吃:树上的野菜品种不多,如刺嫩芽、榆树钱等,这类野菜宜蒸吃,或炸酱吃。炒着吃,难以下咽。不认识的野菜不要吃:吃野菜最起码要知道所食野菜有毒无毒,不认识的野菜最好不吃,有一些野菜含有剧毒,食后轻者闷胀呕吐,重者断人性命。久…  相似文献   

10.
野菜莫乱吃     
眼下喜欢吃野菜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误认为凡野菜都是绿色食品。虽然大多数野菜无毒,但吃时还是要慎重。需要浸泡2小时的野菜:山药菜、山蒜等一些野菜有微毒,不经浸泡,食后会周身不适,这类野菜在煮食前,务必在清水里浸泡2小时以上进行分解淡化毒素处理。树上的野菜不宜炒吃:树上的野菜品种不多,如刺嫩牙、榆树钱等,这类野菜可蒸吃或做酱吃。若是炒着吃,既粘又涩,难以下咽。不认识的野菜不能吃:吃野菜最起码要知道野菜有毒无毒,不认识的野菜可别吃。有些野菜含有剧毒,吃了轻者胸闷、腹胀、呕吐,重者危及生命。久放的野菜不要…  相似文献   

11.
拥有好的身段,是众多人的美好愿望。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节制热量摄入,积极锻炼等措施外,在日常膳食中适当注意一下食物的种类,则是事半功倍之招。以下,就向您推荐几种保持好身材的食物。△萝卜,又名莱菔。现代研究发现,萝卜所含的维生素C比梨和苹果高数倍之多,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淀粉酶和微量的钙、磷、铁等。萝卜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能清除亚硝胺的致癌作用。所以,常吃萝卜,不但有利保持身材,还可防癌益寿。△山药,又名薯蓣。现代实验发现,山药内含淀粉酶消化素,能分解蛋白质和糖,所以有减肥轻身的作用。但对于体瘦者来讲,因山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淀粉等营养,又可“增胖”。这种具有双重调节的功能,使得山药获得“身材保护  相似文献   

12.
鱼的营养非常丰富,味道也很鲜美。尤其是在进入秋季之后,适当地进补些鱼类,对健康非常有益。鱼类所含的高蛋白、低脂肪,以及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意义很大。那究竟怎样吃鱼才能真的让我们获百利而无一害呢?  相似文献   

13.
药膳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它起源于民间,千百年来却为王公贵族所享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饮食科学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龙华协和药膳食府以祖国医药学理为指导,以营养食物为主体,以滋补和调理的法则为基础,通过烹调技艺,制成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羹汤、药酒及保健饮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按照中国中医理论,秋冬是食用药膳进补的最佳季节,人们可以通过服食药膳祈祷对身体的保健作用。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指出,使用药膳也要因人而异,不可盲目进补。有内热者不可随意进补、年纪小的孩子不可乱补、胆固醇高者不能进食油腻的药膳等,药膳进补应选择平补和清补法。  相似文献   

14.
方唐 《健身科学》2011,(12):18-20
俗话说的好,"秋冬进补,来春打虎"。随着寒冬的来临,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而且也为人体未来一年的健康趋势奠定物质基础,尤其对老年人恢复体力、提高抗病能力、减轻宿疾都有重要的意义。进补的方式有许多,食物进补、中药膏方、保健品、营养品,随着最近几年养生概念的升温,人们越来越重视进补的生活方式,但进补要讲科学,否则很容易步入误区。  相似文献   

15.
韭菜及其种子∶韭菜炒虾仁、炒鸡蛋或内服韭菜子,有壮阳固精的功效。对治疗阳痿、早泄及遗精等效果尤佳。韭菜子服法∶用韭菜子20克,盐汤送下,每日1~2次。山药∶山药又名薯蓣,药名淮山。山药除了含淀粉质、精蛋白外,还含有尿囊素、精胺酸、淀粉等,补而不腻,为食补佳品。煎汤服用或调制山药粥,能补肾益精、固涩止遗,经常食用可防治阳痿、早泄、遗精、腿软。糖尿病患者,常食山药,可稳定血糖。莲子:有补皮涩肠、养新固肾的功效。莲子中含有莲子碱、莲子糖等成分,钙、磷、铁的含量也相当丰富,是收敛强壮的健康食品,常吃能治梦遗滑精、尿频、妇女…  相似文献   

16.
海东青 《武当》2012,(9):60
中医药进补旨在强身健体。然而药物终属补偏救弊之品,若进补不当,或滥用或过量,都会产生负面作用。正如前人所说:药症相符,大黄亦补;药症不符,参茸亦毒。所以,服用药物进补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无虚不补补药是针对虚症以使身体强健之为,无虚之人虽患病也不宜进补。因为无虚之人进补,轻则是一种  相似文献   

17.
养生须得当     
刘茹馥 《武当》2005,(10):50-50
不盲目进补。进补一般用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这些人的体质多属于“虚”,故宜用补益之法。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要使用进补。补勿过偏。进补的目的在于调节阴阳,宜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不可过偏。  相似文献   

18.
小贤 《健身科学》2013,(2):26-27
春节将至,家庭主妇们都在忙不停地准备年货。由于坚果营养价值高、口味好,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已把它列入年货的清单之中。事实上,中国人尤爱食坚果,坚果和种仁一直都是我们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每逢寒冷的隆冬季节,人们的食欲日益上升,很多人喜欢用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来抵抗寒冷。其实,与吃大量的牛羊肉和辛辣食物相比,吃坚果是个相当不错的冬季养生进补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医对食物调理养生的认识较之近代营养学更加深入而科学。慢性病患者可能体会到,当有肺虚咳喘之时,有经验的老中医往往建议病人经常吃些百合、山药、白果、燕窝、银耳、猪肺、蛤蚧或冬虫夏草等补品,而不会叫你去吃桂圆肉、栗子、芡实、莲子、大枣等,这是因为前者食物皆入肺经,  相似文献   

20.
本月提示     
冬季进补请遵医嘱本月,全国各地将陆续进入隆冬时节,人体也进入了最佳进补的时机。然而由于相关知识缺乏,人们容易陷入各种盲目的进补误区之中。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个人在病情初期、高潮和康复阶段的体质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