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东北历史特点鲜明。一、与中华文明发源问题关系密切;二、是在地理环境影响下文化交汇的典型地区;三、是多种社会形态并存及民族融合的典型地区;四、是边疆地区对中国历史影响的典型;五、是东北亚地区文化传播、交流的核心。因此,古代东北史蕴涵着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首先,红山文化的研究,向文明起源理论提出了挑战;其次,古代东北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再次,悠久的古代东北史,对于研究草原游牧民族起源的学术价值不容忽视;最后,古代东北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疆域问题的焦点。古代东北史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其有益于建设、振兴、发展东北;有益于推动国际间文化交流;是纠正错误的历史观,揭穿一些别有用心企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张霞  朱志先 《文化学刊》2012,(3):173-17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构建和批评史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首次以"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冠名,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内容及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3.
国家对于内涵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及城乡格局发展模式改变的全新挑战,研究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产城融合实现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天津市高新区渤龙湖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为例,阐述产城融合的概念内涵和当下高新区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中国高新区国空编制中产城融合的现实情况,重点围绕宜居、宜业、生态三大优化方面,提出以目标引领构建产城融合新格局、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提高产城融合驱动能力、以指标精准投放优化用地布局、以统筹生态资源打造高端配套设施、以建立规划传导机制和完善政策机制为实施保障等六个方面策略,以期对未来高新区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史研究 ,作为西方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四五个世纪里 ,从最初的耶稣会士活动 ,到当代欧美史学的兴起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不仅对西方社会了解中国历史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对中国学者研究本国历史 ,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这一学术理路 ,胡志宏女士撰写《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大象出版社 ,2 0 0 2年 9月出版 ,以下简称《导论》) ,较详细地介绍了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展脉络、学术基础和主要成果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西方汉学研究著作。一《导论》通过纵向考察 ,把西方汉学分为四个阶段 :1 9世纪以前的欧洲汉…  相似文献   

5.
(续上期) 五是科技强国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富创造力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度繁荣,不仅处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高峰,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也居于前列,为世界科技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世界著名的科技史家、英国人李约瑟在其主编的煌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的导论中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  相似文献   

6.
学界名流     
宁可先生湖南浏阳人,1928年12月生。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史学家,治学领域广泛,在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史、敦煌学等方面造诣精深,成果丰硕,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贯通性史识。其所做研究注重史实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深层关系,注重阐述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古代城市的演变史与规划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根源于中国文化,中国本土文化和实践形塑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还提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存在"天、地、人"三元制衡,分别以此为框架形成"以天为本"、"以地为本"、"以人为本"的并进的三条思想主线。中国本土城市规划思想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以"王权"为中心,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三是对自然的崇拜;而此三特征则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三元制衡与演化的不同结果。最后提出"回归本土"将是当下城乡规划应对城市发展危机的一条可选道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古代以龟形设计思路为营造城市意象的研究,以其出现的时间分为隋以前出现的龟城,唐宋出现的龟城,明清出现的龟城三种类型,并论述了龟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生象物学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出一笔珍贵的文化遣产供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9.
无锡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2200年的(公元前202年建城)建城史,200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工商业发展的摇篮,无锡森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研究它的形成、发展和创新对推动无锡森林城市的创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官吏治理思想可从君臣之道、官吏选拔、官吏任职与官吏监督四个方面去认识。帝王享有国家最高权力而官吏协助帝王维护统治的君臣之道是古代中国官吏治理的理论基础,帝王通过面谈或者试用等方式选拔合适的官吏来协助自己治国是古代中国官吏治理的根本前提,帝王为官吏任职所制定的要求及所确立的权力与责任边界是古代中国官吏治理的核心内容,帝王控制与评判官吏行为而形成的官吏监督体系是古代中国官吏治理的制度保障。古代中国官吏治理思想既包含积极的理念,也存在消极的观点,只有辩证地对待这一思想,才能使其在当代中国发挥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慈善事业史作为社会史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广泛开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视角不断拓宽,新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除发表了大量论述具体问题的论文外,还有多部专著问世。本文试对这些成果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在国家层面的规划体系重构过程中,提出应从“多规合一”的视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系统思考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促进其在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在中心城区,提出包含综合评估、系统布局、分类规划与分区管控、游憩体系构建等内容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框架。在规划编制组织、指标体系构建、信息平台建设、标准指南制定等四个方面给予规划保障建议。通过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实现城市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系统化布局与管控,提升城市生态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神话是不同地区文学的起源,是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希腊神话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神话也影响着中国文学几千年的发展。本文将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相比较,浅要分析其相似和不同之处,为以后深入研究作一些基础分析。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布局结构日趋合理,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发展也较为协调,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明确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赵妍 《生态文化》2021,(1):15-16
北京是"五朝帝都",人类社会发展史50多万年,建城史3000多年,建都史800多年,绵长的历史使京味文化呈现出八方荟萃、丰富多样的面貌,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 生态文化概述 生态文化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导致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一概念源自意大利人佩切伊,他认为人类利用技术手...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生态美学研究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环境美学的话语,与中国文化有着某些不兼容的弊端,所以紧迫的问题是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中国古代是一种"生生"为其核心、以"天人之和"、阴阳相生"为其背景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几乎渗透于儒释道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渗透于绘画、音乐、诗学、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构成相异于西方古代实体论哲学与形式论美学的理论风貌,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有着更强的文化自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宝贵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并在与西方生态文化的对话交流中建设新的生态哲学与美学形态,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西方的传播,无论如何是绕不过中国外文局这座巍峨的高山的。如果说,《天下》杂志代表着20世纪上半叶民国政府和以吴经熊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合作,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尝试,那么中国外文局的历史则是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上的一个代表。本文仅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外文局古代作品翻译出版史做一个简略的回顾。第一个阶段:1950—1976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居是中国一切传统建筑之根源,具有强大的文化附着力,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民居不断汲取着新的文化内涵,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向外传递着连绵不断的文化信息。因此,研究中国民居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晋城位于太行山的南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繁荣的明清经济,使这里保存了数以万计的明清两代民居。根据晋城的地理环境、城镇布局,分析了晋城古村落形成的原因,概括和总结了晋城民居的布局、形制及不同建筑的相关特点,进而深入地研究了晋城民居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还对与晋城民居有关的民俗与社会现象进行了探讨,从中可了解到晋城醇厚的民风对民居建筑的影响以及勤劳务实的晋城人民对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 ,宋代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不仅它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 ,而且它的文化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陈寅恪先生曾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① 宋学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也是一个颇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对宋学的研究 ,也被认为是宋史研究最大的难题。“其困难在于即使作一个案研究 ,也需要很广的知识面 ,从纵的方面需要有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佛经道藏等广博知识 ,从横的方面需要有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广博…  相似文献   

20.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交流密切,韩国一向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其诗歌创作也很早就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韩国古代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本土文化尊重自然、敬重祖先的民族传统,另一方面接受了中国儒教、道教、佛教等文化的影响。韩国古代文人继承并发展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并将其运用到诗歌创造当中,使其诗歌具有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美学意识,丰富了东方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