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园 《发明与创新》2009,(12):47-48
在广褒深邃的漫漫星空中,也许有外星人冷静而好奇地注视着地球上生命的繁衍和变迁,但更多的则是人类自己发射的卫星和航天飞机绕着地球不知疲倦地飞驰,寻找着地球的现在和鲜为人知的过去……  相似文献   

2.
张园 《发明与革新》2009,(12):47-48
在广褒深邃的漫漫星空中,也许有外星人冷静而好奇地注视着地球上生命的繁衍和变迁,但更多的则是人类自己发射的卫星和航天飞机绕着地球不知疲倦地飞驰,寻找着地球的现在和鲜为人知的过去……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至70年代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航天遥感时代。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考古、水文、气象、地质地理、农业、林业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空间探测高技术技术。未来,遥感技术无疑将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4.
5.
《金秋科苑》2012,(10):7-7
2012年4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  相似文献   

6.
鲁长国 《科学中国人》2009,(12):122-123
遥感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初兴起,至70年代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航天遥感时代。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由于遥感考古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古遗址的分布信息,在现代考古中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考古工作者的重视,逐渐成为考古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评述了遥感考古的国际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研究进展、探讨了空间技术在发现历史文化遗产和古人类遗址与环境重建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学科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柳 《科教文汇》2010,(17):10-10,194
时间与空间是一对哲学的基本范畴,在教学中它们也存在着辩证关系。教学的时间是在一定的教学空间内的时间,教学的空间是在一定教学时间内的空间,两者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教学的时间是不可逆的,要统筹设计,讲求效率。教学的空间是教学各要素共存的场所,要科学配置,合理安排。本文从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时空观,以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F0002-F0002,F0003
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负责接收,存档,处理国内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并为全国遥感用户提供数据与信息服务。目前,卫星遥感已逐渐成为各国空间对地观测领域的主要科技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企业如何从竞争空间转变为时间的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会晏 《情报科学》2001,19(4):345-347,429
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及网络革命横扫所有的领域,没有一个地方,甚至没有任何人可以不受影响,使得整个世界都不得不遵循同一规则,在同一个市场配置资源,资本和技术人才,现在竞争已经不是大鱼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成功,主要从竞争空间转变为竞争时间。  相似文献   

11.
地球空间信息学是数字地球的数学基础,是数字地球的空间信息框架,为数字地球提供技术支撑;而摄影测量和遥感学科作为"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数字地球提供实时、动态、全球、廉价和其他方法难以取代的空间框架图像数据,及从中导出语义与非语义信息的惟一技术手段。在实现数字地球的过程中,摄影测量和遥感学科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唐阳 《科教文汇》2011,(16):113-115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早于时间,这在许多语言中可以通过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得到反映。汉语和英文中,与时间相关的空间隐喻(其中大部分已成为死喻),在语言中频繁出现并已成为人们认知活动的一部分。但由于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的空间隐喻也存在差异。本文将比较中英文中与时间相关的空间隐喻,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对于认知模式的分析,为这些共性和差异寻求认知上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7,(3):278-279
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世界上几个先进的遥感卫星地面站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完整的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它由微波信号跟踪接收、数字图象处理及照相处理等三个分系统组成,能够接收和处理美国陆地卫星和法国SPOT卫星数据。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13,(21):10-10
遥感影像的独特地理空间属性使得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有其不同的应用范畴,在中低分辨率应用中.国产遥感影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但在需要高分影像的市场中.却很难见到国产卫星遥感影像的身影。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高分卫星上天.这一现象正在有所改观。随着供给量的增加,国产遥感卫星影像的机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早于时间,这在许多语言中可以通过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得到反映。汉语和英文中,与时间相关的空间隐喻(其中大部分已成为死喻),在语言中频繁出现并已成为人们认知活动的一部分。但由于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的空间隐喻也存在差异。本文将比较中英文中与时间相关的空间隐喻,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对于认知模式的分析,为这些共性和差异寻求认知上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空间考古学是新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包含人类活动遗存与生活环境的人文-自然综合体,研究方法是空间信息技术在对这个复杂研究对象的应用研究中,有关考古信息获取、解释与重构的一个创新性过程,并通过建立"数字文化遗产圈"(Digital Cultural-heritage Sphere)实现三维动态的虚拟重建。在总结第487次香山科学会议"文化遗产空间观测与认知"研讨基础上,提出空间考古学6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1)遗址无损探测技术与方法研究;(2)空间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和监测研究;(3)考古遗址环境的数字化重建研究;(4)文化遗产空间数据存储与挖掘研究;(5)虚拟考古、虚拟再现与公众展示系统;(6)"数字文化遗产圈"(Digital Cultural-heritage Sphere)科学平台建设。对中国建设空间考古学的5项建议:(1)充分融合考古文博领域和空间技术领域的优势,推进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发展;(2)从学科体系看,当前空间技术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需要总体性布局;(3)对大型文化遗产亟需从全局高度开展"理论-技术-应用"的一体化攻关研究,获得对遗产本质的、整体的科学认知;(4)包含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探测理论与方法、技术组合、技术适用性,以及自然与人类活动对遗产影响的评估与虚拟重建等重大科学问题需要抓紧规划落实;(5)加强空间考古学学科内涵与理论建设研究,利用我国文化遗产大国和空间技术的优势,创新"空间考古学"学科体系,抢占该领域的国际制高点。  相似文献   

17.
空间光学遥感器所经受的主要力学环境是在运载、发射过程中的动力学环境,尤其是遥感器所经受的各种振动载荷,它直接关系到遥感器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遥感器在空间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采用CAE技术对空间光学遥感器进行动态刚度及动力学载荷响应分析,旨在考查空间光学遥感器抗外界干扰能力和运载、发射、试验过程抗破坏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光学遥感器具有较高的刚度,能够抑制动力学环境干扰,保持良好的动态特性,空间光学遥感器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8.
康德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直观形式,而且时间只是内直观的形式,空间只是外直观的形式。康德的这种时空观导致一些实质性的错误,其中之一是,他断言欧氏几何学和牛顿力学都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先验综合知识。文章将“时间”和“空间”从感性层面提升到知性层面,将它们加入先验范畴的行列,并且对“时间”“空间”的内涵和康德的整个先验范畴体系作了调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世界发明》2009,(8):50-50
我们对空间的一般意义的理解是,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就是表示物体彼此之间的并存关系和分离状态。空间是与物质的存在密不可分的,没有物质就无所谓空间。事实上,“空间”的概念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及作为后工业文明的信息时代,每个阶段对于空间的解读都有自己新意思。  相似文献   

20.
50年前第一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遥感”的诞生,使得人类掌握了利用对地观测技术获取地球客观而现实的时空信息、从空间高度分析并认识地球系统宏观变化规律的手段。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地球研究中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在遥感问世50年之际,在世界面临环境、资源、能源、灾害以及全球变化等挑战背景下,分析国际和我国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剖析空间对地观测的科学内涵和应用方向,对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让遥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