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声学是人们从感性认知到理论思考的理论产物,它通过对音高、音长、音式、调性进行理性分析,实现了音乐理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类节目应以理性分析为主,但感性因素的适当运用,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本文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综合频道播出的《新闻启示录》栏目为例,解析感性因素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的作用、表现手法,以及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感性因素与理性分析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刘芳 《新闻世界》2012,(6):40-41
财经记者,时常会从受访者口中听到各种数字。如何运用数字进行社会信息交流、报道财经新闻,值得财经记者好好学习、好好研究。在信息时代,传递信息的各种渠道中,数字就像“一把剑”,它快速、精准、锋利,往往能一击中的。对新闻记者来说,善于掌控和运用数字,非一日之功。  相似文献   

4.
寰球传媒     
《现代视听》2012,(9):3
全球数字印包市场2016年将破百亿日前,斯密斯拍诺公司(Smithers Pira)发布了一篇名为《数字印刷包装的未来》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数字印刷包装市场增长迅速,2011年全球数字印刷包装和标签的产值达到了48亿美元,并将在2016年达到122亿美元的产值。北美是2011年对数字包装使用最多的地区,其次是亚洲。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对这项技术采用速度要更快一些,但它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土耳其、中国、印度和巴西在2011年——2016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都达到  相似文献   

5.
数字     
《桌面出版与设计》2009,(12):10-10,12
2倍 数字印刷包装和标签市场的产值有望在2014年增长近2倍 近日,据Pira最新的报告显示:数字印刷包装和标签市场的产值有望在2014:年增长近2倍,达到68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任旭辉 《新闻传播》2006,(10):38-39
将新闻“感性”化,是提高非动态性新闻可读性的路径之一。从认知心理角度来看,人们接受外在事物、形象性的东西总是比抽象的东西来得印象深刻并易于接受。就新闻来说,记者要善于对工作总结、会议材料进行深加工,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取代中性的表述和枯燥的数字,将非事件性新闻,尽量事件化、视觉化。  相似文献   

7.
新闻写作中通过对数字进行扩大、缩小、集合、比喻、替代等形式的开发,能得到夸张之美、玲珑之美、整体之美、形象之美和通俗之美。扩大夸张之美。在新闻中,有些数字由于囿于一定的范围,读者不可能从中看出它的价值所在。这就可以对数字在相对值不变的情况下,作可能性扩大,让它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如法新社一位记者发现  相似文献   

8.
作为法治社会,法制新闻具有对法治文明和法治精神的传播作用。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新闻报道者将内容描写的过于感性,并将个人情感和新闻看法注入到了新闻报道中,其不仅导致了大众对新闻内容的评价方向,还对法制报道的严肃性产生了影响。在法制新闻的整体结构中,除了事件的理性分析,感性会不可避免地形成,其虽然能让新闻更加容易被人接受,但法制新闻的作用主要是对法律事实的真实报道,并将法律知识普及大众,让公民的法律意识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数字     
24亿美元 2009年全球采用数字印刷的包装和标签达24亿美元 英国咨询机构Pira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采用数字印刷的包装和标签估计达24亿美元。报告称,到2014年,采用数字印刷方式印刷的包装和标签将达到68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82%。2010-2014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3%。Pira预测.2009~2014年,数字印刷在软包装领域的应用将增长4~5倍。  相似文献   

10.
天曦 《青年记者》2004,(11):9-9
我喜欢文学,因为文学是感性的。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觉得感性的文学适合我。做记者之前,我不懂一个感性的人是不适合做记者的。但是,我执意地要做一名记者,我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是那么神圣与光荣。只要有一天哪怕给我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不会放弃。我就是抓着那百分之一的希望走上了记者的道路。在我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时,我是一个多么感性的人啊!  相似文献   

11.
个体记者与Patreon网站 对于支持新闻付费订阅的出版商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陶醉和振奋的时刻.2016年,《纽约时报》的网上付费读者增加了50多万,数字订阅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7%.《华盛顿邮报》则宣布它的数字订阅收入在2016年翻了一番.《华尔街日报》的报告中也显示其网上付费订阅用户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正美是人类和客观世界发生关系时候的一种表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数字出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带有文化建构活动的产业。和别的人类活动一样,它也是按照审美规律来运行的。数字出版不能被看成是纯粹简单的、没有美学规律的纯粹技术活,或者被看成是简单利用一些电子符号进行复制的世界。数字出版作为文化产业,其位于内容商、平台商、消费者之间,其需要站在消费者角度,对数字出版物进行评议;又需在内容商角度,对数字出版物进行内容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李景颜论述中说:记者的新闻采写具有自己特殊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理论家的逻辑思维。理论家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和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也不同于文学家的形象思维。文学创作者是在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之后,选取并凭借种种具体的感性材料,通过想象、联想、幻  相似文献   

14.
苏辉 《新闻知识》2006,(10):83-84
常年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必然要经常和各类统计数字打交道。正确运用和巧用数字,不仅能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让老百姓一看就明白,而且能有效的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记者炼就硬功夫,巧妙利用阿拉伯数字在所报道的新闻中引导读者阅读新闻的精华和闪光点,开启新闻的窗口。在采写的经济新闻中,首先要把握的是运用数字的准确性,即新闻所强调的真实性和严谨性,这体现着记者的文风和专业精神,它是保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础。在新闻采写中,有些新闻事实常常要用数字来表示,来证实,这样容易让读者对报道产生信赖感,从而有助于体…  相似文献   

15.
许多记者都有积累手头资料的良好习惯。可是我觉得,养成这种习惯对于体育记者尤为重要。体育记者要积累的手头资料,方面很广,内容繁多,但其形式一般来说也不外乎两种——剪报和做卡片。而卡片资料,似乎更为实用,不仅便于寻查,保存和携带也比较方便。体育报道中数字之多,为其他任何一项新闻报道所莫及,至今还举不出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竞赛结果不是用数字来表现的。这些难以记忆的数字,都有着它的特殊意义,有些数字和纪录在新闻报道中要反复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记者职业呈现出变动不居的特征,数字技术和公众参与挑战了记者既有的身份认知和实践操作。文章引入哲学路径的“职业”界定标准,将记者职业视作协商的、不断修订的、对话的结果。在这种视野下,新形态的职业实践也在不断更新记者职业的内涵。文章进一步梳理了两种职业实践新形态,一是记者作为策展者,二是数字记者兴起。在第一种实践中,记者与公众、技术平台、专家等多元主体展开协作,协商共创生产新闻内容。第二种实践中,公众被放置于实践和认知中至关重要的地位。职业实践的变动也要求新闻教育作出相应的变革,文章总结认为记者职业没有消亡,它正在经历重新领地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改革创新来寻求发展之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它逐渐取缔了以往的媒体机构的传统传播方式。数字技术不仅开拓了媒体传播的手段,而且还对编辑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跟上时代潮流,不被淘汰,编辑记者应该不断的丰富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本文就数字时代背景下,编辑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进行研究,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反正许多新闻报道离不开它。采写新闻报道,在写到效果、规模、程度、成就、损失和问题一类材料时,举出数字作证明,就产生具体翔实之感,使读者可以置信。“用数字语言说话”,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的量与质,具有其它文字所无法代替的特点。但是,在有些新闻工作人员中,包括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对新闻报道中的数字,往往容易疏忽,或者由于记者和通讯员信手捡来,对数字未经分析、推敲,嵌入报道便是;或者由于作者笔误和排校失误,而编辑和其他审稿人对数字未经仔细审察,一瞥而过。一句话,由于对新闻报道中的数字不够重视,致使许多  相似文献   

19.
统一频道包装1.外在化包装.即对台标、节目宣传片、片头和片尾的包装.宣传片要短小精美,要展示节目内在魅力,一个好的宣传片很可能带动一大批热心观众.2010年初,山东电视公共频道推出以"你!就是新闻"为主题的全新理念包装系统,以运动的三角作为频道标志元素,该系统通过周密的市场调节、理性分析与规划,对频道定位和品牌形象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归纳和提升.可以说,频道改版,不仅是外包装层面的推陈出新,更是频道发展理念的整理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刘宏 《新闻知识》2001,(11):27-29
犤1犦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而进行的职业活动。强调新闻记者是专业人才,在许多职业调查填报表时,记者的职业常常没有被纳入专业人士一栏。而社会规范是记者才能采访新闻,如现在网站要发布新闻,必须申请营业执照,取得资格,然后与中国省级以上新闻单位签定合同。英国广播公司在新闻报道中均有记者出镜,十分规范,一个新闻片前后都有现场记者起承转合,非常专业,显示记者在现场,强调真实性,记者在不同地点成为一种品牌和标识,反映了电视台的整体包装和风格。这一点目前许多中国电视台还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