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尔顿的缺失与找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里的守望》中霍尔顿精神世界中的两位灵魂人物-兄弟艾里和童年女友琴的缺失寓示着霍尔顿的世界中理想的倾覆,精神的匮,纯真的湮灭及“听”的缺席,这构成了他无法维持理想的精神痛苦及个体存在的危机,而霍尔顿为了走出困境、找寻缺失的东西,确立自身的存在所进行的纽约之行最终彻底失败,这不仅是霍尔顿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曹慧 《考试周刊》2009,(5):25-26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本文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主人公悲剧成因。主人公霍尔顿看透了周围世界的虚假,他试图超越这个虚假的社会,努力去寻求真诚与友爱,但现实注定了他的找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的向往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3.
论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霍尔顿对现代社会的堕落,虚伪和冷酷厌恶之极,觉得自己与周围社会格格不入从而无处可归,因此他渴望探寻一个恒久的纯真的儿童世界,并且渴望寻找自我.但他的探寻一个违背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另一个又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所以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4.
钱珏 《考试周刊》2013,(57):22-23
本文运用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及同一性危机的研究方法,对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在青少年阶段表现出的同一性危机进行深入分析,详细阐述其危机产生的原因及霍尔顿如何在一个冷漠污秽、充满伪善、缺少沟通的异化的成人世界中追求纯真,实现顿悟,化解危机,重获新生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5.
麦田守望者的悲剧性命运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国内也有不少关于它的评论。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小说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的产生,社会与自身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主人公霍尔顿看透了周围世界的虚假,他试图超越这个虚假的社会,努力去寻求真诚与友爱。作者把他放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反抗,目光敏税的霍尔顿知道是无用的;妥协,爱好真实的他无法接受。他只能用消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虚假社会的愤怒,同时向往做一个麦田城的守望者挽救孩子的纯真。但现实注定了他的寻找一次一次失败,他的向往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他的这些行动一步步把自己带入孤独与绝望,最后无路可走的悲剧性境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三个典型意象入手,分析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灵世界中对成长和现实的叛逆、对纯真的寻求与渴望。  相似文献   

7.
田烨  程耘 《考试周刊》2015,(46):11-12
美国当代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世界文学的经典,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在这部作品中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反叛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的形象,他内心的纯真与成人世界的虚伪格格不入造成了他的成长困境。作者借助象征手法利用各种意象强调了霍尔顿的成长困境。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几个重要意象的分析阐释主人公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王征 《文教资料》2008,(33):33-34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誉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以主人公霍尔顿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迷了他精神崩溃的全过程,本文从社会、家庭、霍尔顿的自身因素以及理想与现实的脱节这几方面解读造成霍尔顿精神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美国20世纪经典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十六岁的少年霍尔顿以自述的口吻讲诉了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镇上三天的经历,这个少年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痛苦感受和逃避心理.他逃避现实,躲避他人,深陷于孤独和痛苦之中.然而这一切只是表象,霍尔顿真正迷离的是自我.童年时压抑的家庭,软弱无法依赖的母亲以及父母对另外两个孩子的偏爱导致他心理发生扭曲失去了自我.成年后的霍尔顿在扭曲的心理机制作用下,使用各种方法逃避自我,最终成为生活的逃兵.  相似文献   

10.
傅燕晖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6):56-58,66
霍尔顿是美国中产阶级子弟,他孤寂、彷徨、痛苦,对这个世界有着种种困惑,在成长的呼唤面前踌躇不前,甚至逃避。霍尔顿所生活的社会对其精神失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关爱的缺失也使霍尔顿对社会无法具备成熟的视角。但是,在经历了生与死的洗礼后,霍尔顿逐步走上理性、成熟之路,以爱来宽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最终回到社会的怀抱。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成长经历,从阿克莱和斯特拉德莱塔为代表的同学伙伴,以考菲尔德夫妇、斯宾塞历史老师和安多里尼先生为代表的成年人和以菲比为代表的纯真儿童等角度,分析了霍尔顿对爱的种种呼唤,同时阐述了爱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当代文学家塞林格的经典之作,对美国社会和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小说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主人公独特的个性、经历和思想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强烈共鸣,而且还在于其别具一格的“霍尔顿式”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3.
戴倩倩 《文教资料》2010,(34):20-22
《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围城》里的主人公霍尔顿、方鸿渐虽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但面对同样因物欲而异化的社会和冷漠而虚伪的世人.他们又有着相似的性格和孤独人生。本文以平行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从与他人沟通的无效性、与家庭的疏离,分析研究两位主人公一霍尔顿、方鸿渐相似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遁世作家"J.D.塞林格在其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独具匠心地塑造了霍尔顿这一叛逆的青少年形象,用富有特色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霍尔顿在步入成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危机和成长痛苦。本文对霍尔顿的成长历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陈杰 《文教资料》2014,(20):15-17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小说,被美国文学界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之一。该小说通过讲述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后在纽约的游荡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的极度孤独。本文着重探讨作品的孤独主题,挖掘孤独的根源及摆脱孤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这"四方"教育在美国现代文学作品《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成长历程中的不足和缺失,给我们当今教育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示。"四方"教育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是20世纪美国文学成长小说中的开创性作品。通过对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成长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以期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塞林格与东方宗教的机缘谈起,在简述其后期作品中的佛学因素后,重点分析其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佛学情结。主人公霍尔顿关爱儿童,追求纯真。为了使孩提的天真免于落入成人的腐朽的世界,他苦苦寻求,忧思难迁。守望时刻,恍然顿悟,实现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和自我超越,作者塞林格也一了自己心中的佛学情缘。  相似文献   

19.
朱新颜 《考试周刊》2007,(43):70-71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塞林格的经典著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表面上是美国化作品,却隐含着犹太性特征,充分体现在主人翁霍尔顿的身上。霍尔顿纵然我行我素,却由于恪守犹太传统而陷入了格托的精神状态。霍尔顿的身心体验是对犹太文学母题如边缘人、流浪汉、父与子、牺牲与拯救等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霍尔顿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一名16岁的少年,生活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有多重身份:儿子、兄长、学生、同学、青少年等,但其三种基本的身份:儿子、学生、青少年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却是缺失的,不完整的成长经历导致他最后被送往精神病院。拟从霍尔顿作为儿子、学生、青少年三种身份残缺在文中的体现、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来探讨主人公不幸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