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若青 《河北教育》2000,(11):14-14
所谓“归因”,是指对人的行为原因进行解释或推测,以便能对这些行为加以控制。“归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情境归因”,即将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客观条件或外界环境,如将学生的错误行为完全归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另一种是“个人倾向归因”,即将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个人本身的特点,如将学生遇到的失败归于智慧、性格、心理、健康等。这两种心理现象,都存在认知上的错误,带有片面性或单一性,其实质都或多或少否认了教育的能动作用,其后果则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教育效果。 一、产生“归因”心理的原因 教师往往会把自己…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学归因中的偏差及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我国教育界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日渐广泛和深入 ,很多学校在教育管理和教师评价中引用归因理论 ,对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归因研究。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归因相比 ,教师的教学归因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试对教师教学归因的涵义、偏差及归因取向作以探讨。一、教师教学归因的涵义所谓教师教学归因 ,是指教师对自己或他人已完成的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 ,形成因果性解释 ,进而影响、改进教学活动的过程[1]。在教学工作中 ,归因既表现为一种教育观念 ,又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手段。那么 ,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来解释教学成败的…  相似文献   

3.
归因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归因理论对于学校教育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可以帮助教师寻找到教育的契机和方法,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直接影响其学习信心和对前途的期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归因倾向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运用教育与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积极的归因,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归因训练,以利于教师对学生行为的预测,并作出正确的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所谓“归因”是指对人的行为原因进行解释或推测,以便能对这些行为加以控制。归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情境归在”,即将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客观条件或外界环境,如将学生的错误行为归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另一种是“个人倾向归因”,即将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个人本身的特点,如将学生遇到的失败归于智慧、性格、健康等。这两种心理现象,都是认知上的错误,带有片面性或单一性,其实质都  相似文献   

5.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认知中的一种重要和常见的心理活动。教师对差生的归因(仅指学习上的差生),是指对差生之所以“差”的原因作出推断和解释。事实上,每个班都存在着差生(差生是相对的),每个教师都会遇到差生,因此,对差生进行归因是任何教师都不可避免的一种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归因主要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信息和线索,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推断行为产生的原因。归因理论是在归因的基础上,对行为原因进行解释和推论的理论。所以,归因理论可以将人们的心理活动与现实行为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判断人们的行为特点。在归因领域中逐渐衍生了推理归因、协变归因以及成败归因等理论,本文将对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进行比较,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一、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后雄 《宁夏教育》2006,(7):139-139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指出,归因理论是说明和推断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有人把归因理论叫做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的自我知觉、自我思想意识达到改变人的行为。一般人可作出四种归因:一是努力程度,二是能力大小,三是任务难度,四是运气与机会。教师在用归因理论进行“差生”教育时,必须懂得:(1)如果“差生”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脑子笨和能力低这样一类稳定的内因,则不能增强“差生”今后努力行为的持恒性,这类学生动辄灰心丧气,消沉情绪泛化。  相似文献   

8.
谈归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和失败,同时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由于这种归因会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归因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各个社会领域,其中维纳(Weiner,B.,1971)的归因理论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实践,本文拟就简要介绍维纳的理论和如何运用这一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一、维纳关于成就行为的归因理论人们都把自己的成就行为归结为哪些原因呢?这是归因理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早在海德(Heider,F.,1958)对归因问题进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的理论,就是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的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归因过程的研究,称狭义的归因理论;二是对归因效果的研究,称广义的归因理论.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人们的行为动机,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本文仅就教育心理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谈一下教师如何通过归因正确引导学生行为,以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归因理论分析了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动机和行为。归因理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全面把握学生的归因特点,并善于运用相关理论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做出恰当的归因。正确运用归因理论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学归因偏差的负效应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归因是对自己或对别人经历过的事情的结果或外部行为的原因所进行的推论,其关键成分是认知。归因不仅能归纳原因,而且能对未来的行为进行预测。归因理论的探讨始于本世纪40年代,由于归因现象的普遍存在,并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受到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囿于学生行为、学生学习成败的研究,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研究还很少涉及。本文拟对教师的教学归因偏差做些探讨。  一、教学归因偏差的类型及成因(一)自利性归因偏差。指的是教师为…  相似文献   

12.
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会遭遇成功或者失败,教师对教学成败归因方式的不同可能直接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增加或降低。近年来我国教育学界对归因方式的重视基本停留在对学生行为、学业方面,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归因研究甚少。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分析了教师归因方式与其自我效能感的相互关系,并阐述了引导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进行客观正确的归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的理论,就是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的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归因过程的研究,称狭义的归因理论;二是对归因效果的研究,称广义的归因理论。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人们的行为动机,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本文仅就教育心理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谈一下教师如何通过归因正确引导学生行为,以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 一、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韦纳(B.Weiner)是美国著名的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在有关归因和动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归因理论”对高师学生专业思想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归因的一般特点及其规律,如:对做教师抱“成功”态度的学生倾向于内部归因,“失败”的学生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显著差异,“中性”的学生则倾向于外部归因,并且查明了学生中较为重要、有代表性的归因种类,为有效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根据。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学归因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学归因及其训练□谷生华申继亮辛涛我国教育领域对归因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绝大部分都限于对学生行为、学生学业的研究。然而,归因作为一种认识性动机,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直接关系,而且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是密切相关的。本文拟对教师教学归因问题进行一些...  相似文献   

16.
归因是根据有关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在由果溯因的认识性活动中,由于人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于各种问题的原因推论有时就会出现与实际情况相偏离的情况,这就出现了归因偏差。教师教学归因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与结果的归因与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的归因。在这两种归因过程中都容易产生归因偏差,归因偏差作为一种歪曲的、错误的、片面的归因,会对教师和学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归因对学生归因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业成就的的成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归因,影响学生的归因有许多因素,其中教师的归因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归因往往通过其行为影响学生的自我归因,进而影响学生的后继行为,而学生的后继行为又会影响其学业成就,本文旨在运用归因理论分析教师的归因及行为对学生归因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通过师生积极的正确的归因,端正学生成就动机和后继行为,提高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18.
学期结束,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对自己一学期的教学进行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查出失败的原因,找到前进的方向。这种对制约行为成败因果关系的分析,心理学上称为归因分析。归因分析是教师经常运用的工作方法之一。教师不但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经常进行归因分析,也对学生品德的好坏、学习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学归因偏差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是根据有关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在由果溯因的认识性活动中,由于人的化程度、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于各种问题的原因推论有时就会出现与实际情况相偏离的情况,这就出现了归因偏差。教师教学归因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与结果的归因与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的归因。在这两种归因过程中都容易产生归因偏差,归因偏差作为一种歪曲的、错误的、片面的归因,会对教师和学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归因及归因理论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在运用归因理论教育学生、指导教学实践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积极的归因,还应注意防止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产生各种偏差,才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