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词的区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有一些难以区别的问题,比如字音、词、语素和短语的问题;词汇的构成与语法的构形问题等等。我们只有重视并从理论上解决这些疑难问题,才能在语用、社交和汉语教学中,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词(下文简称“重叠式”)就是这样一个疑难问题。曾音词和重叠式是两种不同的构词类型。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和张志公、庄文中的《汉语知识新编》也都把叠音词和重叠式分别归在单纯词与合成词这两种不同的构词类型中。邢福义也明确地指出重叠式“这类词和单纯的叠音词不同”…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以词的语法功能和词的意义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其中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包括句法标准、分布标准和语法意义标准三个方面.这本《现代汉语》教材的词类划分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把副词划入虚词一类,划分出状态词,把感叹词和拟声词归入特类.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氏文通》“字无定类”说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马氏文通》关于字类有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字类假借”说,一是“字无定类”说。从表面看来,这两个观点似乎很矛盾,因而常常遭到后来学者的批评。吕叔湘、王海菜在《<马氏文通>评述》中指出:“马氏的字类假借说与字无定类说是矛盾的。”①董杰锋在《<马氏文通>和<新著国语文法>说略》中也指出《马氏文通》存在字类划分原则和贯彻划分原则的矛盾性:“从原则上说,字无定类;而在实际中又按字有定类来讲,这不就是原则和贯彻原则之间的矛盾性吗?”②他进一步分析这种矛盾性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性?这是违背汉语实际的结果。汉语的实际,词是有定类的,只不过定类的原则不是‘依义定类’,也不是‘依句辨品’,而是词的语法特点。由于它们背离汉语实际,错误地提出‘字无定类’和‘词无定类’,在贯彻解释中又必然受词有定类的汉语实际的制约,所以就出现了原则和贯彻原则之间的矛盾性。”③ 马建忠的“字无定类”说和“字类假借”说是否互相矛盾呢?《马氏文通》划分字类的原则和贯彻划分原则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性?字类假借理论是在模仿西方语法时违背了汉语的实际,还是正好符合汉语词类活用问题比西方语言突出的特点呢?具体地了解“字无定类”的含义以及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词是可以分类的,每个词都有一定的类属,这是语言学界几经论争而公认了的观点.词类的划分是根据词的语法特点作出的,而每一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这一类词在与别类词的相互关系中显示出来的,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的。没有各类词之间的不同相互关系,也就决然划分不出词类.这一点,曹伯韩先生早在《词的形态和词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胡附文炼两位先生在《谈词的分类》中,周祖谟  相似文献   

5.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现代汉语》)和现行初中《语文》课本《汉语知识》短文(以下简称《汉语知识》)都着重介绍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应该说,这两种教学语法的体系是相当接近的,如同样取消《暂拟系统》中关于名词附类、动词附类、合成谓语、复杂谓语、宾语前置、复指成分等提法。但是,由于编写者的语法观点不尽一致,加上编写目的与适用对象又不同,两种教学语法在内容上毕竟也存在不少差异。笔者拟按语言单位的顺序粗略地比较一下两种教学语法内容的异同,以就正于从事语法教学工作的同行。  相似文献   

6.
汉语名词化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半个世纪以来,汉语语法学界关于名词化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学界主要对名词化的结构类型、功能类型、性质等进行了思考、分析和探讨.由于大多教研究者受制于现代汉语词类研究者一直强调的"词有定类,类有定词"的认知模式、再加上客观主义语法观的影响,没有考虑到语法的主观运用受制于汉语缺乏形态这一事实,因而至今在认识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词的构成 1956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和据此写成的中学语法教材(以下简称“旧语法系统”)将词的构成安排在语法部分讲授,1984年颁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和据此写成的现行中学语法教材(以下简称“新语法体系”)将这部分内容移到了词汇部分讲授。这部分知识究竟安排在哪里合适,语法界一向有两种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 传统语法认为:句子由词构成,一个成分一个词。所以词就成了各类语法教材论述的中心问题,这是“词本位”观点的表现。从1984年《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以下简称《系统提要》)颁行以后,短语在整个语法体系中约地位和意义开始得到重视。《系统提要》本身就以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论述了短语的有关问题。这几年,中学语法教学已由“词本位”转变到“短语本位”。 中学语法教学的重心的转移,说明了短语在各级语言单位中所处地位的提高。吕叔湘先生说;“传统的语法分析句子,从词到句,短语没有正式地位。”又说:“把短语定为词和句子之间的中间站,对于汉语好象特别合适。队语素到句子,如果说有个中间站,那决不是一般所说的词,而是一般所说的短语。”(《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短语本位”的观点认为,句子是由词或短语组成的,更主要的是由短语组成。短语可以直接作句子的成分,这就解决了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分析句子存在的一些矛盾。 由词构成的短语这一级语言单位在汉语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汉语中由小到大的五级语言单位,它们的组合规律具有一致性,而到了短语这一级,各种组合方式、组合手段和组合关系都具备了。短语前承词、后起句,它不仅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大多数短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带上一  相似文献   

9.
与外语(尤其是英语)语法不同,现代汉语语法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针对汉语关系结构的全面与合理的定义和分类。这不利于开展跨方言和跨语言的对比研究,探讨的深度与广度自然有局限。面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回顾和评论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现代汉语关系结构的定义和分类,认为现代汉语关系结构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核心词在前的关系结构、核心词在后的关系结构、自由关系结构和并接关系结构。这四大类关系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在一个包含关系结构的句子中,关系核心词在主句和小句中可以有不同的论旨角色,主句和小句通过该关系核心词建立语义关联。  相似文献   

10.
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答问》标志着国内学者运用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研究汉语语法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个高峰。《语法答问》阐述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都是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基本主张。在讨论汉语语法问题的过程中.《语法答问》对结构主义语法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语法答问》依托结构主义语法理论为汉语语法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同样根源于结构主义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11.
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又称“词组”、“仂语”。 短语是一个重要的语法单位,是近几年才有的一个新的认识。其一,是与语法教学中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密切有关的;其二,在汉语中,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短语是构成句子的基础。事实上,汉语中句子除了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外,都是由短语加上语调构成的。诚如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所说:“在汉语的各级组合中,词组一级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汉语的组合到了词组这一级,各种组合方式、组合手段和组合关系都已具备了。”掌握各种短语的结构及其功能是学好语法至关重要的关键。倪宝之等编的《中学教学语法基础》一书也曾指出:“掌握了短语的结构特点,对于其他各级语言单位的特点可以触类旁通。” 目前小教、幼教进修用的《语文基础知识》教材中对短语的分类,根据是1984年1月教育部批准使用的新的教学语法体系——《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中所说的:“从性质、功能以及构成情况两个角度对汉语的短语进行了分类。短语的主要类型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复指短语和固定短语。”《提要》对“短语”的解释及分类都要比1956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对“词  相似文献   

12.
双音化不仅影响汉语的词汇,还对汉语的语音、语法、语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语音上,对单音节、多音节词语的韵律形式有着显著的影响;在语法上,对构词、词的形态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语用上,词语的运用、词语的选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双音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表示时间的实词只有两种,一是时间副词,一是时间名词,这两种词数量都不少,在语言实践中使用频率也较高。有些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又有相同的功能,容易混淆。一般语法著作都只是简略地提到它们,缺乏具体的描述。本文拟对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有关问题做一...  相似文献   

14.
有些语法现象在古代汉语里很常见,而在现代汉语里却很少使用.正确认识它,对我们阅读古籍,特别是理解汉语语法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上古经典名著《左传》中广泛撷取论据,充分地证明了它使用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几种与语法有关的修辞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管用词、造句的对不对。修辞讲表达效果,一个意思往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说法,考查几种说法在表达上的差异,这是修辞的事。“语言里有不少的现象,既要从语法的角度去考查,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考查,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常常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在汉语里,这样的现象可能比在别的语言里还要多些,可是我们以往从修辞的角度去考查的工作作得很少,虽然语法方面的研究也还不够。”(张瑰一:《修辞概要》再版序)因此,对于一些语句的研究,如果既能从它的结构规则着眼,又能从它的表达效果着眼,就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运用或调配语言。下面所谈只是举隅性质,更多的语法与修辞有关的语言现象,有待于同志们一齐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里,人们根据词汇和语法两个范畴把词划分为不同的词类。绝大部分词语都只具有某一类词的特点,很容易归入某一类,但也有少数的词具有两类或多类词的特点。在语法上,我们称之为兼类。例如: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复音词至少有四个特点:①复音词词形的定型化;②音节数量的双音化;③词汇意义的单纯化;④语法意义的明晰化.提出这四个特点应该是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的,因为词形定型是词这一语言单位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不唯汉语如此,任何一种语言的词均如是,如果一个语言单位的读音不固定,书写形式也不固定,这个语言单位决不是词.音节双音也是汉语学界公认的,有人甚至认为汉语词汇的复音化趋势就是双音化趋势.词汇意义单纯,也容易使人接受;只要随意打开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就可以发现这一点.据笔者抽样测算,汉语多义复音词只占复音词总数的百分之十弱,而超过两个义项的多义复音词不足多义复音词总数的百分之六.只有语法意义明晰较费口舌.但从理论上说,至少是汉语的词如此,多义词很难笼统地一言而蔽之说该词具有什么样的语法功能,属于哪一词类,具有什么样的语法意义.但就其某一义项而言,其语法功能是固定的.当然也有一个义项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兼类”现象.兼类现象是各种语言共有的现象,兼类现象与多义现象相伴而生,是语言的正常现象,即使汉语的词在这方面略为复杂,某些问题相对来说比较棘手,我们也不能怨天忧人.既然承认汉语复音词词汇意义具有单纯化的特点,根据上述理由,我们也就  相似文献   

18.
向来,语法界都认为《马氏文通》中的“字无定类”就是今天的“词无定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马氏所谓的“字无定类”是依赖汉字的“字无定义”得出的,是指同一个汉字在句子中表示几个不同的意义,因而归属于几个不同字类的现象。这里的“字”不能理解为词,否则颇为费解。这种理论符合汉字实际,但也有其局限性,文通中分析一些具体词句就矛盾颇多。究其原因是因马氏那时还未建立现代词的观念,而一味以汉语事实迁就西方语法。  相似文献   

19.
巢宗祺,1944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组长。主要讲授现代汉语、文化人类学、语言调查方法等。已发表的论文有《语文高考的导向作用》《汉语语法构造的跨层次相似性》《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透视》《马氏文通语法模型试析》《吴语里与普通话"给"相对应的词》《粤闽湘赣客家等方言及书面材料里和普通话"给""和"相对应的词》等。已出版的专著有《从排瑶语言看瑶壮关系》《排瑶语言概况》《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系属问题》等,参与研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0.
0 给汉语的词分类,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读音相同,书写形式一致,词汇意义相关,而语法功能迥异的词,如“锁、锄、病、左、破、忙、领导、发明、精神、矛盾、丰富、密切”等。这些词到底是一个词兼属于不同的语法类别,还是由相同的书写形式记录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分属于不同的语法类别?目前最为流行,最有影响的说法是:象“锁门”的‘锁”和“一把锁”的‘锁”这类词,因其读音相同,书写形式一致,词汇意义有一定联系,是“一词多类”的”兼类”或“跨类”词。这种观点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立说者囿于书写形式的圈子和西洋语法的框架,昧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得出这样的结论,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误会。在语法学界有人也察觉到了这种说法的不合理,譬如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指出:“但是有时侯一个词可以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应该作为两个词看待。”①这样认识问题本来颇有思致,但在表述上前后抵牾,说服力也就因之而削弱了。朱德熙先生说得更明白,他认为完全有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