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恨水的新闻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的新闻生涯萧笛时下提起《啼笑因缘》,恐怕不知道的人不多,但要说张恨水办报纸、当记者,知道的人恐怕就未必多了。其实写小说在张恨水说来只不过是“副业”,他的终身职业是新闻记者。从1918年参加新闻工作,到1948年退职,张恨水从事新闻工作长达三十年...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专业期刊做了13年编辑工作,阅读和编发了许多优秀的新闻专业论。这些章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受益匪浅。然而,在阅读和编辑稿件的过程中,也接触到不少写得平平、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新闻专业论。有些章,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业务论,只是一般的工作总结。现就如何写好新闻专业论,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和新闻同仁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搞了20年评论。1980年,中央电台成立评论组我是组长.后来变成评论部.我是主任,到2000年退休整好20年。台里要求每个评论员每个月至少写3篇.有时候还超额,20年算下来,我写了700多篇.同时对评论做了一些研究。下面我从创优的角度讲讲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4.
新闻指导性一直是我困新闻媒介的“宠儿”从领导到学,从总编到记,“加强指导性”这句话,可以说逢会必讲,必写,并且实在在地体现每个版面、每个报道中,连知识性、娱乐性、服务性报道都慨莫能外,“寓教于乐”、“寓教于知”、“寓教于服务”这类提法和要求,大家都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5.
我的新闻缘     
我的新闻缘丁法章我干新闻这一行,如果从1966年大学毕业时算起,已有31个年头了。再过三四年,就到了我该退休的年龄,看样子,是要“一辈子从事新闻工作了”。联系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从涉足新闻岗位到以后面临的几次变化,说明我同新闻还真有点缘分哩!我出生...  相似文献   

6.
刘少奇不仅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者,也为发展、丰富党的新闻工作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较为集中的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论述有3次。第一次是1948年10月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当时中国革命即将胜利,面临着从战争到建设、从农村到城市的斗争环境的变化,刘少奇的谈话根据两年来解放区经济建设和土改中新闻工作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7.
许建中 《青年记者》2007,(12):92-93
有句话说“新闻是用脚写的,不是用手写的”,意思是说记者跑得多看得多,能够从没有新闻的角落发现新闻,写出新闻。我在文登市委宣传部、文登市广电局工作近20年,我的做法和体会,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漫谈短新闻     
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的新闻广播工作也应该跟上这个伟大的转变。形势要求我们多发、快发新闻,特别是多发受群众欢迎的短新闻。1942年,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提出:“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1946年,胡乔木同志就呼吁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可是,时至今日,新闻的长风没有多少改变,短新闻并没有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精粹的短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能写会写是新闻工作的必备条件。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在新闻写作中要把握好分寸,是对新闻工作基本素质的要求,更是写出好作品的先决条件。结合本人多年的写作工作实践,五种形式请笔友切忌。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新闻单位,没人爱跑会议、没人爱写会议新闻,但负责跑党政机关的记者,却天天离不开写会议稿,开各种形式的会。我在跑党政新闻的所谓“枯燥乏味”里,却寻找到了在文山会海中挖掘新闻“金矿”的乐趣。一、跳出程序寻突破把党政新闻写活跑五大委的记者几乎绝大多数的新闻都是写会议报道、领导活动。这类稿子最容易写成程序式的“八股新闻”,不但读者不愿看,而且这类稿子多了,也严重影响了报纸的质量,时间长了,连记者自己都懒得写懒得看了。本人在采访此类稿件中,注意跳出程序化的束缚,真正把新闻写活、写生动,写得老百姓爱看…  相似文献   

11.
从开始学写章到现在只有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但我却得到三位主任的关怀,是他们钟爱新闻的情结,让我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  相似文献   

12.
国际新闻工作三十年□怀成波我从1967年9月进入新华社大门,开始自己的国际新闻生涯,已经整整30年了。30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我个人,这个30年却是一生中最有意义的阶段。30年间,从国际新闻编辑部到国外分社,从编辑到...  相似文献   

13.
我参加新闻工作以来,几乎没写过新闻(消息)。经常听到有人批评:“哪有新闻记者不写新闻的?”我们的总编辑胡绩伟也在会上讲:“年轻的记者要多多写新闻;年老的记者,也要学着写新闻!”去年春天我到湖北采访,就学着写了一些新闻,开始尝到了一点  相似文献   

14.
薛亚利 《青年记者》2016,(36):61-62
转眼间,从事新闻工作已40个年头了.回想自己这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从勉强中学毕业,到取得3个大专、本科文凭,直到获得研究生学历;从通讯员到党报总编、西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从学写新闻稿,到出版100多万字的新闻专著,作品130多次在国内外获奖,被破格评定为高级新闻职称,接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采访报道别人,到被大学教授跟踪研究10年,出版专著《论报人薛亚利》……  相似文献   

15.
吕国英 《军事记者》2002,(10):24-26
几乎所有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这就是:写新闻易,写好新闻难,写有影响力的新闻更难。  相似文献   

16.
“报花消息是春风,未见先教何处红,想得芳园十余日,万家身在画屏中。”当我曾经读到唐诗中的这一首诗的时候,我当时真的为我们的祖先叫绝。报花、消息、芳园、画屏……它仿佛就是为现代的新闻工作写的。不过,那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新闻知识》杂志才刚刚创刊;陕西报界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7,(8)
“新闻扶贫”要“实打实”文/湖北·吕道宁最近,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开展新闻扶贫活动的倡议,从中央到地方已有不少新闻单位积极响应,快速行动。远的不说,就说在基层数百家地市报中已涌现出不少新闻扶贫的先进典型。如《闽东日报》总编辑王绍据写了12年的扶贫...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现代报纸,是从古代报纸、近代报纸演变发展而来的。作为今日报纸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其语言也经历了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这种演变和发展的过程,首先表现为从文言新闻变为白话新闻。这是我国新闻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文言新闻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从现有的材料看,我国古代报刊的新闻都是用文言写的。1815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标志着我国近代报刊的开始。从那时到戊戌维新时期的八九十年间,新闻语言仍然是文言占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新闻写“新”写“活”,这是新闻写作者人入关心的问题,也是新闻写作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把新闻写“新”写“活”,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需要选好新闻写作角度。本文简要介绍几种选择新闻写作角度的方法。一、平中见奇法所谓平中见奇法,就是从平凡事物中,发现木平凡事物的写作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多如牛毛,而奇特的事物则凤毛激角。许多事物看似平凡,但就在这平凡之中却孕育着不平凡的东西,看你是否独具慧眼,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东西来。1992年1月24日,《贵州邮电报规发了一篇消息…  相似文献   

20.
类别:新闻人才学编号──靠时评成名的乔冠华乔冠华1913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在中学读书时曾连续三次跳级,因此他1929年考上清华大学时年仅16岁,20岁从清华毕业,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大,后又入德国图家根大学攻读哲学,1937年在那里获哲学博士学位时,年仅24岁。1938年他回到广州后,应邀到香港《时事晚报》任主笔,写社论,每天一篇。他通常是夜晚写社论。当时香港有个李乾记书报社,几乎全世界所有重要的报纸都能买到看到。所以乔冠华能熟知每天的世界新闻,他以“乔木”笔名写的社论,多是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评论整个国际形势的翻腾起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