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明成功的契机似乎出自偶然。1982年冬天,新兵连碗橱里一排崭新的饭碗,和一只碰掉了瓷的搪瓷碗,在新兵与班长灵魂深处折射出的亮点,被这位不知深浅的新兵在《前卫报》上变成了铅字。意外的成功改变了杨明的初衷。不仅打消了他那一心一意想当汽车司机的欲望,而且萌发了把平凡的生活与  相似文献   

2.
将手写的字变成铅字的工作,曾让我们多么神往!你觉得它是那样的神秘、神圣,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就可以做到的。待我们接触到书本,我们知道能将手写的字变成铅字的人叫作家;决定要不要将他写的字变成铅字的人叫编辑或出版家。你觉得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有学问。我至今还非常怀念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一个个的笔会上,编辑老师对我们的稿子提出具体修改意见的情景。他们的艺术素养或见解一般都比较高,甚  相似文献   

3.
《陕西档案》2013,(5):18-19
30年前,一个西北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与兰台结缘;30年,多少文件在他手中归入了档案;30年,多少沉封往事在他笔下变成了珍贵的史料;30年,多少轮回走过山山水水悉心指导业务;30年,也从一名兰台新兵成长为业务尖兵;30年,他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变成了两鬓染霜的老伯;30年,矢志不渝兰台路,他就象一头老黄牛辛勤的耕耘在他所挚爱的希望的田野上,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自己人生光辉的篇章。他就是大荔县档案局业务执法股股长赵振山。  相似文献   

4.
1994年初,159医院政治处调来一位干事,当干部部门统计他的履历时,才知他一直是排长、参谋、连长,从来与政工无缘。然而,三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某分部一位有名气的新闻干事。有人问起他改行的体会,他说:“只要热心投入就有收获”。曾经一直是军事干部的他,平常总爱捣鼓“豆腐块”。当排长时,一篇《一个大功连队螺旋式的思考》在《前卫报》变成铅字后,曾引起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当参谋时,《战士徐无私临退伍前荣立二等功》的稿件在《安庆日报》头版位置上登出,还加了按语,至今徐无私还与他保持着通信联系。由于他口令洪亮,军事…  相似文献   

5.
说起武警新疆兵团指挥部六支队战士陈万金对新闻的痴迷,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当新兵时,他分到了兵团指挥部六支队六中队。这里是支队是最偏远、最艰苦的执勤点。当他看到官兵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脑海里萌发这样一个念头:要写写这大漠、戈壁,写写战友们的战斗生活,写写这平凡中的奇迹。从此,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别的战友写家信、打扑克,他却躲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写呀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采写的处女作《六支队注重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一稿终于在《兵团日报》上发表了。初次的成功,使他激动得整夜没睡。从此.他更加…  相似文献   

6.
“八·一”这天上年,在山东冠县的一家普通小院里,一对新人正在举行婚礼。新郎刘金钦是县人武部政工科的新闻干事,新娘杨玉华是冠县城关镇的一位基于民兵,业余报道员。亲爱的读者,你怎么也没料到,使这两位报道同行走到一起的红娘竟是《新闻与成才》杂土1987年,刘金钦从冠县人历来到了蒙山脚下的某部。火热的部队生活激起了他的写稿欲望,然而,两年间他先后发出去]00多篇稿件无一变成铅字。当他得知解放军报社举办新闻函授时,立即报名,成了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第一批学员。一年的学习期里,他先后在《解放军报》等报刊见稿33篇,荣…  相似文献   

7.
跟相机打交道也算有些年头了。1998年,作为一名刚刚入伍的新兵,我两次被调往火场作战。平生第一次置身于火舌翻滚的火场,毫无心里准备地看着一间间房屋烧毁,受难者的哭嚎声不断传来,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这两次血与火的洗礼,使我产生出莫大的责任感,一个大胆的想法陡然萌发:我要拿起笔和相机,写出能变成铅字的文章,拍出能登在报刊上的图片,以此警示世人时刻提防火灾,把火  相似文献   

8.
初次认识仇成梁,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那天下午,操课的号声刚刚响过,报道组走进来一个样子憨厚的小伙子,只见他手里拿着一叠稿纸,开门见山地说:“我叫仇成梁,写了些小稿,麻烦您给改一下好吗?”他那腼腆而认真的样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1991年12月,仇成梁从苏北的一个偏僻小村来到驻沂蒙山区某团当了兵。一向对写作情有独钟的他,便尝试着把身边的一些感人的事迹写成文字,然后急不可待地往外投稿,渴望着自己写的东西早一点变成铅字。但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他发出的稿子都泥牛入海。是投的报刊太少的缘故吧?于是,他便每写一…  相似文献   

9.
去年春节前夕,我们几个原上海华东团校在京津工作的老同学,约好春节期间前往边春光同志家拜年。1月18日上午11点钟,天色阴沉,寒风刺骨,我和往日一样,下楼道到门口取报纸信件,从信箱里发现有一封与平常信件不同的信,我正在猜疑,愕然看见那雪白的大信封上,打印着两个又粗又大的黑色铅字:“讣告”。我急忙启开信封,一连串黑色铅字呈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0.
刊中报     
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李雷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由于兴奋吗?是的,是艰辛后小有成果的兴奋。处女作在一家市报上印成铅字,我竟情不自禁将报纸看了再看再看,看,再看,看得泪满双眼。透过那墨香沁人的纸,我又看到自己烈日下徒步跋涉10余公里的施工工地,逐一采访有关群众和官兵;看见自己在昏黄的灯光下先笔走龙蛇,再一遍一遍地修改,噼里啪啦拍打着身上的蚊虫……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那名字模糊了,模糊成一朵笑容。是啊,可以笑笑了,你不再是单纯的播种者,你已开始收获──虽然收获得微不足道。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  相似文献   

11.
机遇招手时,他总把别人推向前鲁建华来自豫东平原一个普通的村落,受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写作,上高中时,他的文章曾在当地的广播电台、报纸上刊用。来部队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圆了他在部队搞新闻的梦。新兵下连不久,连队指导员带着文书到外地执行任务,恰巧团里要连队上报政治教育情况,当时,就连长一个干部在家,急得团团转,这时通讯员讲了一句,连队有一个叫鲁建华的新兵是一个秀才,连长急忙派人去找。鲁建华根据连长的授意,洋洋洒洒写了4000多字的材料,有观点、有分析、有典型事例,连长到团里一汇报,当场打动了宣传股长…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军事记者》2002,(3):36-37
●军事记者编辑部●总第147期●刊头题字谭儒宝●2002年第3期珍惜○雷纳君我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青人在短短的人生旅途上饱受挫折,他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有时甚至想到了自杀。一天,他去请教一位智者,问他:“我是否已经无可救药?”智者摇摇头,说:“不,你还年轻,这才是最重要的。”年青人醍醐灌顶般顿悟了。后来,他驾驭自己那年轻的生命之舟,勇敢搏击人生多浪的大海,最终取得了成功,并且生活得很好。是啊,上帝总是公平的:也许,你还一无所有,但你拥有健康的体魄,绚灿的青春;也许,你仍很平凡普通…  相似文献   

13.
大凡写稿的人最怕自己用心血铸就的文字不能变成铅字,其实失败与成功有时仅一步之隔.回顾我的采写过程,是上稿难逼出我写成好文章.  相似文献   

14.
夏华广 《军事记者》2005,(10):65-65
10年的军旅时光你伴我默默走过,似箭的光阴把我由一个新兵变成了老兵,而你却把我从一个连五个W都不知的门外汉变成了一名每年在各类报刊刊稿百余篇的“兵记”。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编辑部大楼的一个不大的办公室里,他在埋头写作。一页页的稿纸从这里出去,在为数不少的报纸、杂志上变成铅字。作者已有不少的“知名度”了:他叫吴昊。他的文章只是近几年才频见于报刊,于是有人说,在我们的评论、杂文作者中出了一位“新秀”。果如此乎?须知他今年已五十有一了,头发也渐见花白。“昊”字从日从天,似有重见天日之意。其人以此作名,大抵是取意于斯。在他四十五岁那年成为人民日报的编辑、记者之前,这位吴昊竟有在塞外无人知晓的农村小杂货店里卖十六年油盐酱醋的经历。这就是他的过去。  相似文献   

16.
李强 《军事记者》2005,(10):62-62
在我厚厚的剪报本的扉页,贴着一篇被“枪毙”的稿子,稿子上是政委覃汉科用红笔写下的批语——“新闻,用事实说话”。就是这篇被“枪毙”的稿子和那句批语时刻提醒着我,才会有我后来的稿件变成铅字见诸报端,没有一篇虚假新闻。是那篇被“枪毙”的稿子鞭策我走上了我挚爱的新闻路,并将一直走下去。  相似文献   

17.
某综合仓库政委李庆年,被人们誉为“分部一支笔”。李庆年这个名字在报刊上没少看到。没见到他本人之前,原以为他是个专业作家,没想到他就在离自己单位不到20公里的一个仓库担任政委。崇敬之余,采访他的念头终于再也无法控制了,于是,经同办公室陈干事的引见,见到了这位令我崇敬已久的人。初见李庆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特别是满脸胡老子,让人感到他一副老相,与他那文风以及被人称作为“分部一支笔”的绰号怎么也对不上。然而,当翻开李政委的那几棍子剪报册以及那提获奖证书和那即将出…  相似文献   

18.
凡与三亚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徐国良上校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是个十足的军营男子汉:英武的身材,粗犷豪爽的性格,满口的“兵话”。而当人们见到署着“徐国良”名字的文章散见在大小报刊上时,才知这位上校军官也会舞文弄墨。徐国良枕着洞庭湖的涛声长大,烟波浩渺的湖水,鱼米之乡的风情不时撞击着他幼小的心灵,激发他写作的欲望。因而,15岁时,他便有了一些诗歌、散文、小话剧献给父老乡亲。1972年,他又带着一个当军事作家、记者的梦想,毅然闯进了海南五指山区的军营。谁知,对徐国良来说,当作家真的是一个梦,虽然他有作品变成铅字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档案新兵,我深深地被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感染着、震撼着。 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感人,催人泪下。他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不愧为全国档案战线的优秀楷模,  相似文献   

20.
潍河知道,像他这样1988年的新兵,想在新闻和文学界都获得承认,没有作品什么都是白搭,因此无论是顺境中的笑靥,还是逆境中的沮丧,他都不当一回事。潍河是由文学改行写新闻的,写惯了诗歌散文的他面对新闻,曾如狗咬刺猬般束手无策,愣把一个学雷锋典型的通讯写成个既不是诗歌又不是散文的“四不像”,拿到“师傅”靳士考那里,换回个“没味”的评语。潍河脖子一拧,转身跑了200公里路与那个典型呆了一个月。一个月之后,靳士考就在《解放军报》上看到那篇2500多字的通讯《父子兵》。老靳的激将法管了用,便不无得意地嘟回了一句:潍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