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草桥惊梦"与"游园惊梦"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写张生的思念莺莺之情,一个写杜丽娘的怀春之情,"草桥惊梦"是全剧的高潮,是剧中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游园惊梦"是全剧的第一个高潮,是杜丽娘"情"的解放的开始。运用梦境的艺术手段带给读者无穷的韵味与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台湾作家白先勇中篇小说的代表作,《游园惊梦》自1966年在台湾《现代文学》上发表以来,以主题的多义性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把《游园惊梦》的小说文本和相应的改编剧本对照起来阅读,可以发现作家在剧本创作中的改动和发挥。通过这种并置阅读,隐藏在作品深处的某些东西渐渐浮现出来,这对于深入理解《游园惊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崔莺莺、杜丽娘尽管都生活在封建礼教的阴影下,她们却都能够勇敢的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平等的婚姻;但她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又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反映着具体的历史时代和作家世界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立主脑"是清代戏曲家李渔提出的一条戏曲创作原则,这条原则要求作家在创作传奇作品时要确定剧中的关键人物及围绕其发生的关键情节,即"一人一事"。汤显祖《牡丹亭》的"主脑"为杜丽娘"游园惊梦"这"一人一事"。在《惊梦》这一出中,杜丽娘的形象发生了巨大转变,成为汤显祖"至情"理想的载体和代言人,"游园惊梦"成为全剧剧情发展的关键。同时,《惊梦》在全剧结构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论《西厢记》中张生形象塑造的理想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生是《西厢记》中的典型形象,历来为读者称道。本文认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充满理想化。这不仅是出于戏剧创作本身的需要,更多地是出于作者自身的意愿,即借张生这一形象,抒发一己之情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西厢记》戏剧情节形成与演变的展现及主人公张生在戏剧冲突中前后行为抑扬交错的对比,评析了张生形象志诚专一的美好品质,讨论了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的认识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将昆曲与文学高度融合的一部作品,对昆曲这一舞台艺术兼文学经典的巧妙运用,使小说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使其表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内蕴。白先勇是将传统文化与文学融合的典型,通过研究昆曲,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并由此看到传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人们对日渐式微的昆曲艺术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审视。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戏剧作品中,《西厢记》与《牡丹亭》可谓是元明时期的两大爱情名剧。本文就《西厢记》和《牡丹亭》中所体现的爱情观略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游园惊梦》最显著的写作特色在于平行技巧,小说的最终主题是"人生如梦"。平行写作成就了这篇小说双重线索的结构模式,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度和主题内涵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整合理论,探讨《牡丹亭·惊梦》中的隐喻的运作机制。《惊梦》可分为游园前、游园时、游园后及入梦三个阶段,从文本建构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三个阶段的合成空间所产生的意义及其联系,从而清晰显示杜丽娘从春情觉醒到情欲实现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1.
《李秀成自述》是一个存在虚构的叙事作品,其中的“李秀成”是接近却并不等同于真实历史人物李秀成的人物形象。这个“李秀成”的一生可分为“安分守贫”的“穷民”、“愚檬”“迷”从的教徒、“骑在虎背,不得不由”的“佐乱”之将、认死求活的“失国”之囚四个阶段。他不是一个有崇高理想的革命者,也不是罪恶滔天的匪徒。既不高尚,也不卑鄙,而是一个迷信、盲从、无知、本分、认真、善良、才华出众而又怕死的普通人。他参与了历史,但那是历史选择了他,他只是被动地遵从“天命”而已,是一个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卑微个人。  相似文献   

12.
依照现代学术话语,元曲是散曲与杂剧的总称,从“曲”的层面看,作为合乐而唱的“韵”文学,杂剧与散曲均可归属于诗歌的范畴。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元代的文学语境,从当时文人的视角观察,散曲与杂剧仍有明显的区分,散曲可归为“乐府”的范畴,杂剧则归属为“传奇”、“院本”一类,它们不仅各有其独立的艺术生命形式,甚至称谓也不尽相同。明代以来,散曲与杂剧的观念发生了微妙的衍变,散曲逐渐与杂剧并称为“元曲”,与元代文人固有的“曲”的观念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元曲”的称谓及观念作细致的梳理.以彰显杂剧与散曲的渊源流变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西厢记》中"把""将"处置式仍然是"将"处置式占据优势,在简单的处置式中两者数量相差显著,这与元代以前"把""将"处置式所比例的总体情况相同。但是在复杂的处置式中,两者的比例接近,这为元以后"把"处置式取代"将"处置式,成为主导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父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强烈的权威性,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往往是崇高完美的。而《红楼梦》中的父亲形象却是负面的形象。本文从《红楼梦》中三类具有不同性格缺陷和恶德的父亲形象入手,探讨不同类型的父亲对子女教育失败的原因,以及他们对子女和家族的影响。在曹雪芹笔下这些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对父亲这一形象的否定性描写,表明曹雪芹对父亲权威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15.
台岛诗人和法国现代主义诗潮最初接触,始于30年代兴起的"风车诗社"是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一波;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是台湾现代诗勃兴、现代主义诗潮的发展时期,不仅承继着台岛和大陆3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余绪,更直接导源于20世纪欧美、特别是法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引进和新的开发,为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二波。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现代派”、“蓝星”和“创世纪”三大诗社,成为分途并进、引领本时期台湾现代诗潮走向的“三驾马车”,它们所驶过的路程,不仅清晰地标示着台湾现代诗的勃兴、发展的历程,而且也清晰地划出了本时期中西(中法)文学交融碰撞的历史标向。  相似文献   

16.
张静如先生是中国李大钊研究的开创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张先生在一生的学术生涯中,一以贯之地坚持李大钊研究,在李大钊研究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李大钊生平活动与思想体系、李大钊研究史、李大钊研究的新领域开辟、李大钊研究国际化以及培养李大钊研究后备队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先生从事李大钊研究有着丰富的学术思想,张先生李大钊研究的丰富学术思想包括:知世论人、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研究理念;学科交融、视域宽广的研究视角;加强基础、还原本真的学术追求;总结得失、不断开拓的治学风格。张静如先生对中国李大钊研究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开拓与创新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怡园的101方书条石被称为“怡园法帖”,汇聚了历代传统书法名家名帖、如具有地域特色的吴门书家书迹和体现情操的《墨竹图》、东林贤士书札等。从中可以窥见当时园主及吴中文人娱情翰墨、诗丈吟咏的书香生活及明清以来吴门藏帖刻帖兴盛的风尚。以书条石为代表的苏州园林书法兼具艺术与人文之美,应该从遗迹本身、资料的保存和传播、技术人才的传承等方面对其保护、发扬,才能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以为繁荣吴地传统文化艺术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J.D.塞林格的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学文体学分析,从文本的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格三方面入手,对该小说的语言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探讨作家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选择表达和加强作品的主题意义与审美效果,并解析J.D.塞林格驾驭青少年文学的语言艺术的能力,深入挖掘其文体风格中所蕴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问题,《论十大关系》就是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矛盾。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是《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两条主线;“以苏联为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处理好“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发展关系蕴含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雏形。  相似文献   

20.
福克聂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成功解释了指称晦暗现象,对透视小说中的误会大有帮助,且随着复合空间理论在对比喻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复合空间理论已可应用于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本文尝试用福克聂的心理空间理论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误会和比喻的,证明语言学分析可以为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